本卷带领我们走进生命科学,了解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并对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精彩叙述。本书的结尾是对我们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RNA世界的展望,阐述了“神秘的生命必将被明确的科学定律所阐明”这一所有生物学家的信念和理想。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学校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与此相对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 本教程编者根据以上两个纲要的精神,结合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特点,编写了此实验教材,以期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本教程内容安排上前半部分为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侧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设计实验打下基础。后半部分为参考实验项
《现代蛋白质实验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实验项目内容充实,技术先进。所选实验项目主要来自编写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积累,除传统蛋白质实验技术如SDS-PAGE、免疫印迹、双向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亲和层析、酶动力学分析等外,还包括凝胶阻滞电泳、质谱技术、酵母双杂交、Pull—down、Far—western、双分子荧光互补、蛋白质体外磷酸化、蛋白质结晶、抗体纯化、药物筛选等。②实验技术信息量丰富,参考价值高。书中除了39个实验项目外,还有针对性地编写了33个实验辅助说明穿插在有关实验中,如微升量级样品的透析、杂交膜的选择、常见蛋白酶抑制剂的使用与保存、包涵体蛋白的复性、融合标签的切割、Ni填料的再生、显色后NC膜上蛋白质条带的再利用、免疫印迹中的ECL检测法、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等。③内容编写精练、易懂,实用性强
争议沸沸扬扬的干细胞和克隆技术究竟该怎么去看?丘祥兴编写的《小小鼠和多利羊的神话——干细胞和克隆伦理》通过典型事件,介绍干细胞和克隆研究及技术运用涉及的社会、伦理问题,并结合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引导读者从基本伦理原则出发,去认识和看待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的飞速发展的生物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细胞和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人工种子、超低温保存、生殖细胞培养、药用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等。《植物细胞工程》共分十三章,七个实验指导,并附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和浓度的换算法等。《植物细胞工程》系统性强,文句通顺,简单扼要,适合生物科学各专业作教材使用。
自1900年诞生以来,遗传学在短短的10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发现了大量的遗传学现象和规律。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线虫、果蝇、水稻等动植物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继完成,更显现出遗传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核心和前沿地位。遗传学迅速发展也对遗传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它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一样,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操作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动物遗传学实验教程是配合动物遗传学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遗传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激发对探索遗传学规律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根据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同时考虑到国内高等农业院校的实验教学条件,我们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精辟地论述了他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理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暂且放下这句话与宇宙大爆炸理论之间的碰撞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单从生命的角度来看,今天地球上那些或走或飞或游泳,或者站在阳光下勤勤恳恳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确实都来自初的那一个细胞,可谓“一生万物”。 如今,一谈到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总要追溯到它们数十亿年前的那个祖先,那个泡在海水里的单细胞生物。这个单细胞又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切的答案。2008年7月,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报道,他们在形成于42亿年前的钻石中发现的生命痕迹,那是与现存生命体存在直接关系的轻碳团(由有机物碳化形成,区别于石墨、钻石等无机碳)。虽然,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些轻碳很可能是
本书是一位美国人类学家撰写的关于人类进化历史的科学随笔集。书中作者介绍了人类进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与科学预测。
马,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曾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马的驯养及应用,极大程度地向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马与人类形成了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密切关系。对于农耕时代的人们来说,马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资料,还是一种重要的战争资源,因而拥有马匹的多寡,也就成为实力的象征。正因为马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巨大,使“铁骑”被赋予了 强悍的威慑力,而不同民族的文明也随着点点马蹄的落地四散传播开来。马,不仅是一种战争资源,还是人类的朋友。老马识途,讲的是马对人的帮助;马革裹尸,讲的是人与马的共存亡。理想中的英雄亦多有名马相伴,就连落魄英雄项羽自刎乌江,还有乌骓马殉葬左右。然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马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几乎淡出我们的视野。说了如此之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生物化学》的配套辅导用书。 本书的编写依据: 1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颁布的《生物化学自学考试大纲》; 2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的指定教材《生物化学》。 本书特点: 1.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严格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指定教材为基础。充分体现“在考查课程主体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尤其是应用能力”的新的命题指导思想。 2.全书完全依照指定教材的结构,以章为单位。每章设“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三部分。“内容提示”主要是对该章内容的总结归纳。“同步练习”则根据考试大纲对各知识点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将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细目以各种主要考试题型的形式编写,覆盖全部考核内容,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并且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人类学源于对“原始”文化的研究,“原始”这一概念本身就揭示了西方“文明”的优越感,因而西方人用其来指称落后的他人。随着帝国的覆灭,人类学内部分崩离析。那么,它到底是殖民主义的帮凶,还是种族主义者为丁遮人耳目而创造的所谓。科学?它是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还是扩大了文化之间的分歧? 《视读人类学》试图超越人类学自身索然无味的历史,生动地讲述这门难以定性的人类科学,全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古希腊人类学的创始直至当代人类学的不同表现形式。本书阐释了人类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著名的人类学家弗朗茨·博阿斯,布朗尼斯劳·马林诺夫斯基、E,E,埃文斯·普利查特,玛格丽特·米德以及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此外本书还翔实地介绍了自我批评的人类学和后现代人类学,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