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是近代翻译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先生最重要最有名的译作。原著为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所著的《进化论和伦理》;严复译述《天演论》是意译,不是纯粹的直译,并附有译者的按语、导言、自序,所以本书实际上是严复用自己的观点加以发展和改造了的译作。“天演”即为自然进化之意。他将《天演论》导言分为十八篇、论文分为十七篇,并对其中二十八篇加了按语。在按语中,严复指出,植物、动物中都不乏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例子,人类亦然。人类竞争,其胜负不在人数之多寡,而在其种其力之强弱。《天演论》正式发表于1898年,此时正是中华民族危机之时,面对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变法图强,这部著作一经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当时的变法运动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
《通往繁荣之路》内容简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生前写过不少具有政论性质的小册子作品,对当时和后世均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丘吉尔先生政策的经济后果》(1925)、《苏联掠影》(1925)、《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1926)、《劳合·乔治能够做到吗?》(1929)四本小册子曾为《劝说集》(1931)所收录,但是作者做了大量删改,原作的基本面貌已经不可复见,而《通往繁荣之路》(1933)和《如何筹措战费?》(1940)则又未被《劝说集》(1931)收入进去。故而,《通往繁荣之路》将这些小册子作品加以整理,根据年代顺序重新进行了编排,将其辑为一册,以《通往繁荣之路》为名出版,以飨读者。
《转化糖科学:未来的风向标》全面概括和分析了糖科学存在的关键问题、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前沿。《转化糖科学:未来的风向标》共分6个专题,涵盖了糖的核心地位,糖科学概述,糖科学的关键问题和研究工具,糖科学在人类健康、能源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以及糖组破译的成果和蓝图等内容,明确了糖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之一,是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掘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吸收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包括考古研究以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方法,如孢粉分析、沉积物分析、树木年轮以及14C测定、遥感和卫星像片判读等,全面反映历史时期中国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变和发展的概貌。论述中国气候、植被、珍稀动物、主要河流、湖泊、海岸、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中希望了解中国自然环境变迁的师生和广大科技人员及干部阅读参考。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既是一门知识面较宽的综合性理论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程。《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针对这一特点,在重视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的电子技术,对目前实践中常用的仪器和方法进行了重点讨论。《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作为内部多年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而成。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相关仪器到性能特点、操作技术,逐步深入,力求将抽象的内容讲细讲透。同时,每一章内容后都附有习题,便于读者学习和自测。《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以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设计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吸收现代地理学与地图学的研究成果,运用新的地图绘制技术,以及遥感科技成果,来对春秋时代的历史地理状况进行梳理,以图志形式呈现于读者面前。《春秋列国地理图志》共考释照春秋时期列国地名1210条,诸列国单独成章,先列举其国渊源,再略述其疆界范围,其下则分都城、水以及与水相关地名、山、道路、关塞、城邑与地等。书中所配地图115幅(内含彩色地图12幅,黑白地图103幅),皆作者亲手编绘,庶使读者一书在手,左图右史,能获达经通史之效。
本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组织工程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技术和新的进展。全书分2篇共31章。篇包括16章内容,重点介绍了组织工程学相关的概念、发展、研究内容和基本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对组织工程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如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器官重组、培养和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此外还重点介绍了皮肤、外周神经、骨与软骨、肌肉、牙体牙周组织等的组织工程研究方法和进展。第二篇包括15章,较详细介绍了与组织工程研究密切相关的细胞和组织器官的培养方法,包括最基本的培养技术和要求以及大规模细胞培养等技术。本书可作为本科生、研究生与科研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为物理学中涉及的群论知识的简明教程,适合理工科各相关专业学生使用。全书共分7章,其中第1章介绍群论的基本概念,第2章讨论群的表示,第3章是群论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第4章则是点群和空间群的介绍,第5章给出置换群的主要结果,最后两章分别是Lie群和Lie代数的初步论述。书末提供习题答案与提示,一些重要结果则以附录的形式给出。
目前,我国消防部队面临各种急难险重抢险救援任务的严峻挑战。 本书针对绳索救援技术理念的变化、绳索救援装备和人员编制、分工等特点,吸收了近几年绳索救援技术改革和实践的新经验,借鉴了外绳索救援的新技术,是绳索救援技术在高空救援、山岳救援、水域救援等各方面经验提炼总结的新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20世纪上半叶诞生的科学社会学从科学体制的角度更新和深化了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以理解科学为宗旨的科技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为此,作者从科技哲学的角度对科学社会学进行了专题研究。《科技哲学视野下的科学社会学》的特点有三:一是作者在多年精读科学社会学原典著作的基础上,对科学社会学的学科内容进行了较为准确、系统的介绍;二是对默顿学派等20世纪科学社会学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给予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三是与西方科学社会学家展开对话,对科学社会学家提出的与科技哲学有交叉的理论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水槽中的孤波的理论和实验及其研究进展,目的是要通过水波孤子这个最直观的物理事例及其产生的机制,对孤子与孤波的一系列性质给以具体的说明《水槽中的孤波》既不是单纯数学理论的严格展开(本丛书中黄念宁和郭柏灵的书对此有专门的论述;此外,还有大量的专著和文献可供参考),也是实验事实的简单罗列,书尽可能从物理概念上、从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中展开讨论.由于主要介绍水槽中的孤波,《水槽中的孤波》所涉及的将主要是浅水波的KdV方程和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方程),而对孤子理论中其他一些非线性演化方程,包括正弦一戈登方程,不能不有所割爱。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光学机械测试方法已日益不适应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提出的高精度。高效率与自动化的测试要求。在精密测试领域中,必须注入新的活力,激光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二者的结合为新的测试技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促进精密测试技术和光学工业本身的现代化和便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渗透,我们根据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需要,从近代光学的角度,系统的编写了这《近代光学测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