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生物学功能为主线,以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三维原子结构为中心,全面深刻地解析了重要生命活动过程的结构基础及由此阐发的分子机理,内容涵盖了从蛋白质、核酸、脂类到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信息及知识,以及从遗传信息DNA到RNA到蛋白质的传递,基因产物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从各类生物信号转导、细胞运动、物质输运与相互作用,到免疫系统的结构生物学和病毒结构与功能。本书涉及的知识系统深入,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既整合了迄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科知识,又展现了从生物大分子的原子结构到重要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和基本原理。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糖类(聚糖)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内容涵盖了糖类的化学结构、糖基化过程、生物合成与代谢、主要糖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进化与发育、生理与疾病中的聚糖、聚糖识别的基本原则、聚糖结合蛋白的结构、聚糖检测的主要方法及结构分析、糖生物信息学与糖组学、糖基化工程、生物技术与应用中的糖科学等前沿内容。本书章节编排合理有序,对基础概念与术语均进行了合理标识,文末罗列延伸阅读、词汇表、学习指南和附录等内容,便于读者学习查阅。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是一本关于中国近海海洋鱼类分类学和生态学方面大型工具书,为我国海洋鱼类多样性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收入盲鳗纲、头甲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共计47目、313科、3090种。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采用全新体例,采用J.S.Nelson系统编制分类检索表,每种鱼均配有原色图照和简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区系分布、体长大小及渔业意义、是否有毒、珍稀濒危等文字介绍,具有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是针对植物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在野外考察、实习和旅游中的便利性和实用性需求,邀请全国各地植物分类学专家、特别是青年学者编撰一套常见野生植物识别手册的口袋书,每册包括具有区系代表性的地区、生境或类群中的500~700种常见植物,每种精选原创美图加配精炼的文字描述,物种按照社会公众读者的习惯进行精心编排以便查找物种,为读者识别植物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检具科学性和可读性的博物图书。北京现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69 科898 属2088 种及171变种和亚种。其中蕨类植物18科25属63种,裸子植物7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33科720属1401种。本册精选北京地区常见植物127科565属1221种,每种配以生态照片、关键特征形态描述和相似种对照,详尽体现每个种的识别要点,可以为高校师生、社会公众认识和了解北京及华北地区野外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在历年为研究生讲授水生生物学课程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着重基础,兼及应用。全书16章:总论部分包括水环境、淡水生物种群、淡水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水体生物生产力等5章;各论部分包括水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周丛生物和淡水鱼类等7章,着重于生态功能;应用水生生物学部分包括水污染生物学问题、渔业生物学问题、水生生物资源与保护,以及数学在水生生物学中的应用等4章。
《全球生物安全发展报告(2021年度)》系统地阐述了2021年度全球生物安全领域发展态势,包括全球生物安全威胁形势、国外生物安全管理、国外生物安全应对能力建设、国外生物安全技术进展等四部分内容。同时,对美国《国家生物防御战略》《合成生物学时代的生物防御》《生物安保与生物防御政策路线图》及英国《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等重要专题内容进行了深入解析。
《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管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有关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总结了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及管理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捕捞渔业管理、水生生物重要物种管理、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管理、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水生生物生境修复管理、水生生物外来物种管理、涉水工程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管理》简要介绍了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管理工作相关执法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渤海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以水层-底栖耦合的学术思考和研究思路贯穿始终,《渤海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共分12章。以绪论和渤海的自然环境作为开头两章,4~9章是《渤海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即生物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既显示了大型底栖动物和小型底栖动物的同步观测和综合分析,将粒径谱应用于次级生产力,也体现了传统生物多样性与现代分子多样性的交叉和融合。第3章和*后3章生源要素的底-水交换过程、摄食过程、生物扰动过程以及水层-底栖耦合模式的建立,展示了多学科交叉,属于水层-底栖耦合的关键生态学过程。《渤海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对于渤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书编译自Richard B.Primack编写的Essential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Fifth Edition),系统阐述了保护生物学的范畴、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布和价值,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引起的物种丧失和灭绝,种群和物种水平的保护,生态系统和景观水平的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书内容丰富、知识系统、逻辑合理、层次清晰。原著已经被翻译成25种语言出版,是目前国际上最受欢迎的保护生物学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