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写作的科学通识经典,主要探讨了生命的本质、维持和延续,以及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现象。书中引入了非周期性晶体、负熵等概念,解释生命体如何通过摄取负熵来维持其有序状态。薛定谔还头一次提出了 遗传密码 的概念,并运用量子力学理论解释了基因突变的原因。 这部著作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引导后世许多科学家从微观物理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并直接启发了 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生物变异、生存斗争、杂种性质、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生物分布等内容。生物变异分为家养状态下的变异和自然条件下的变异两种,而动物在进行变异的过程中会出现生存竞争,这里的竞争包括相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和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但同一物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不同物种或者不同变种之间进行交配会产下杂种,但不同物种形成的杂种常常是不育的,而不同变种形成的杂种往往可育;生物都是从简答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慢慢发展起来的,这不是超自然力量干预的结果,而是自然界内部斗争的结果。
《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指导》是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配套用书。学习指导密切联系教材内容,按第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内容和顺序编写。全书共26章,每章由“目的要求”“教材精要”“强化训练题”以及“参考答案”等部分组成。学习指导针对每章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强化和详尽地解答。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对生态系统和有机体来说,增长与发展的概念都适用。依据生态网络结点之间的竞争性、连接模式和相互作用强度,对生态系统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上升性指标来统一量化系统的增长与发展。与传统的新达尔文演化理论研究截然不同,“上升性增加原理”指明了生态系统发展的方向。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由细胞构成,细胞由分子构成。然而神奇的分子世界是纳米数量级的,我们很难直接观看到一个活体生命中的分子。虽然并不奢望过早地看到质子对撞的直播,但人类从很早便开始想象构成人体无数分子、细胞的形态及其运行状态,期待着能够以一种“通俗”抑或“真实”的方式观察它们。 幸运的是,古德赛尔所著的《图解生命》为期待已久的人们带来了“图解”,从高尔基体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命周期,从ATP合成酶的运转到维生素对生命的意义。虽然没有(也不可能)以这种美妙的方式描绘所有已知的分子生物学现象和研究成果,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作者精心挑选并组织的话题和篇章中,一览时刻运转着的“生命的装置”,包括它们的形态、结构及其运行过程中重要时刻的景象。 当人们看到这些以水彩绘制的分子装置和细胞(
本书通过一些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生活故事或游戏,把看似枯燥或高深的数学问题阐述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引导读者打破解题常规,学会变换角度思考,产生特殊洞察力,出现“阿哈反应”。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研究》系汇编作品,汇集了国家海洋局七八位研究人员撰写的13篇研究论文。这13篇研究论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资源的获取、惠益分享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问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术性。该书由海洋问题专家、著名学者胡学东先生主编。
全书共12章,以生物进化为纲,系统地介绍了生命起源与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物质能量代谢与营养、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生物的遗传变异及其分子基础、现代生物技术、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书可作为生物学类和非生物学类本科生的普通生物学或现代生物学基础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作为一本现代生物学入门书籍,它也适合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阅读。
周晔、李玉山主编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以药用植物学知识为基础,生药学内容为重点,分为四篇十四章,共收载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生药167种。篇、第二篇分别叙述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第三篇为植物类生药的各论内容,其中被子植物门共收载45个科,包括重点科15个,一般介绍的科30个。第四篇记述动物类生药和矿物类生药。各论生药包括重点生药40种、熟悉生药19种、了解生药76种,另有32种列在有关生药的附项下。本教材附图近300幅。重点生药包括基源、采收加工、原植(动)物特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功效等内容。熟悉生药包括基源、显微特征、主要药理作用和功效等内容。了解生药部分只做概述。充分体现教科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便于教学和学
近年来,生态学获得了快速发展,表现出应用性强、理论发展活跃等优势。本书在阐述生态学的定义基础上,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环境、生物种群、生态群落及基本功能研究,深入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及多样性保护,系统的探讨了优选生态问题及生态文明建设、森林生态系统解析。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发育生物学》是编者在长期从事发育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相关教材编写而成,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发育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也适当兼顾了一些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发育生物学》共分10章,生命发育的基本过程部分包括配子发生、受精过程及调控机制、三胚层的发生及分化、变态、衰老与死亡等;热点问题部分包括性别决定、干细胞与再生、发育异常与癌症等;植物发育部分包括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植物开花诱导和花器官的发生、植物胚胎发生过程的基因表达调控等;发育与进化部分包括达尔文雀喙的进化、刺鱼骨骼的进化、Hox基因与动物的形态进化等。
本书详细讲述了生物进化学说的演变、细胞的发现、遗传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建立、遗传物质概念的转变、发育生物学中模式生物的发现、生态环境的变迁等。
本书较全面 、 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学及相应生态技术 , 主要介绍了生物与环境 、 分子生态学 、 生物种群生态 、 生物群落生态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服务 、 生态系统受损 、 退化及生态修复 、 陆地生态系统 、 水域生态系统 。
本书由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儒泳教授主持编写。全书分基础和应用两部分。基础部分按有机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组织层次编写;应用部分包括全球变暖与环境污染、人口与资源、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与保育、生态系统服务、收获理论与生物防治等内容。本书力求反映当代生态学发展水平,如有机体层次中把生态因子按能量环境和物理环境分别探讨,种群层次加进集合种群和空间异质性、行为生态学等,群落层次增加了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等。本书各个层次的内容、理论与应用力求保持平衡,各章都有小结和思考题以方便学生复习,并提供相关参考文献和网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学习能力。 本书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和生态学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人员使用。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关注的重点是生物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规律及效应,无论是技术手段、研究范围和包含主题都非常宽泛、多样甚至更新极快。本书作者在阅读和消化大量研究实例和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本人科研成果,博采众长、酿浆为蜜,汇成此书,对进化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保护环境等生态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介绍。尤为突出的是,书中绝大部分图片均为作者自己绘制或拍摄而得。在主题选择、内容编排、写作风格上都与众不同,对生态学重要概念和内容l的起源、沿革和演变等都有清楚交待,是一本极有自身特色的生态学书籍。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态学教材,也可作为生态学知识普及和启蒙性教材,
尽管本书的原版时间较早,但仍基本上代表了生物摩擦学领域的国际研究现状,资料较为丰富,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应用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多年从事生物摩擦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曾撰写许多重要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和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书迄今为止在国际上公开发表的以关节和人工关节摩擦学为主题的本生物摩擦学专著。这本专著的问世在国际上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全书共八章:绪论、关节的构造、关节的摩擦、关节的润滑机制、人工关节的润滑、植入材料的磨损和疲劳、关节机构的轴承功能、人工关节的设计。 为了适应在我国研究和发展生物医用材料及生物摩擦学的需要,我们翻译了本书,期望本书能对从事生物摩擦学及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师及研究生的工作有
本书以心理学、教育学和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我国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参考了有关微格教学以及生物课堂教学技能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对微格教学的概念、特点和实施步骤及评价方案做了详细的阐述;对每个生物课堂教学技能的概念与作用、类型与设计、应用与评价作了可操作性的论述和讲解。全书力求以服务生物新教师教学为出发点,提倡“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对各个技能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帮助读者掌握课堂教学的各项教学技能,提高教师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书中课例的运用力图结合当前基础生物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状,采用了中学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典型课例作为本书编写的案例。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教育专业和各级教育学院的
本书以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及其保护为主线,共分11章,重点介绍了保护生物学的产生及其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系、物种形成和灭绝的机理、生物多样性演化历程、不同层次上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受威胁的现状及其保护、各层次上生物多样性的检测原理及方法、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生物入侵、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国际行动和组织以及保护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本书涉及知识领域广,突出了该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每章前配有内容提要。之后附有思考题,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可作为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农林院校的农学、林学专业学生用作选修教材,还可供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环保工作人员、科研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