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从基因到基因组》(第六版)强调了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以及前沿发现、现代工具和分析方法,这些将使遗传学继续向前发展。第六版的作者们共同修订了每一章,不仅努力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努力对复杂的概念提供连续性和尽可能清楚的解释。本书展示了大学本科遗传学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也反映了作者们当前对生命分子基础的认知。
本书系统介绍群体遗传与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全书分群体遗传、数量遗传、育种应用和基因定位四部分。第1~5章为第一部分,是群体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群体遗传结构与交配系统之间的关系、群体遗传结构的定向改变、有限大小的随机交配群体、有效群体大小、系谱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理论等。第6~10章为第二部分,是数量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和统计学基础、双亲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随机交配群体的遗传分析、基因型和环境互作、遗传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等。第11~12章为第三部分,分别介绍数量遗传学理论在随机交配群体选择和纯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最后一章为全书的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群体类型、简单区间和完备区间两种定位方法,以及一个集成遗传分析软件。为便于教学
本书作为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的经典酵母实验教程的第二版,收录了酵母研究中常用的减数分裂作图、转化、基因置换等11个实验,以及酵母蛋白抽提、活体染色、RNA分离等28种技术方法。文字简洁明了,内容全面而详细,兼顾经典和前沿,是该领域的**之作。
近年来,以DNA探针与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新技术有了很大发展。FISH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诊断工具,已经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的多个领域中,包括儿科学、医学、遗传学、围产医学、生殖医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邓。本书为从事遗传和肿瘤学诊断服务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医生,对绝大多数的FISH技术都提供了稳定可靠、步骤详尽、易于操作的实验方法。书中的实验注意事项和疑难解答都是在每位编者的亲身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助于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书中部分章节还对某些专题进行了综述。 本书对于从事遗传和肿瘤学诊断服务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医生,所有细胞遗传学家、病理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初学者以及学习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表观遗传学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于遗传信息流动的认知,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外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一线科研工作者,内容涵盖了表观遗传学的所有重大主题和技术应用:第1~31章梳理了表观遗传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纳入了表观遗传领域最新的前沿内容,如环形RNA、lncRNA、NamiRNA、RNA修饰,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等;第32~42章为表观遗传在重要生命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早期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第43~63章为表观遗传核心技术和全新理论解读与应用展望,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方法。
生物遗传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本书介绍了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体系研究、遗传资源保护成本效益监测研究、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基于遗传资源价值的管理工具研究,以及构建遗传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等成果。
遗传学学科的起源应归功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以及土9世纪后半期BaranetSky提出的染色体的概念。遗传学学科的真正构成是在20世纪初期形成的。而关于基因确切的化学属性知识及其表达机制方面的突破,是在于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这一结构可以解释基因的所有属性。这之后的一系列发明和创造,导致遗传语言的确立。解释基因的核酸语言翻译成为蛋白质的氨基酸语言的机制的密码概念是一个重大的发展。一旦基因和遗传密码的属性得到认识,技术上的惊人发展将会导致这样的事实,基因可以被分离、合成、分析,并且可以被改造,被从一种有机体直接转移到另一种有机体上。这种培育转基因作物的新技术,结合传统的作物改良方法,如通过突变、染色体变异和杂交等所产生的影响,简直难以估量。 同时,作为遗传物质或基因的载体,需要
陈华新、孙景泰主编的《免疫力与健康》简明系 统地讲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及 其调节、免疫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免疫等;以及 采用体育锻炼、营养膳食、心理调节、娱乐活动和中 医特色保健疗法提高免疫力的措施等。内容深入浅出 、方法实用有效、语言通俗易懂。可用于广大群众健 身强体的保健指导,也可供医疗专业工作者学习参考 。
本书根据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出版的《RNA世界》第三版译出。本书系统地介绍了RNA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和RNA功能,是国际上RNA领域权威的专业书籍。内容涵盖了RNA的起源、核酶、核糖体、剪接体、核糖开关、RNA.蛋白质复合物、snRNP、snoRNP、端粒酶RNA、RNA编辑、RNAi、 microRNA、非编码RNA、RNA二级结构预测和RNA动力学研究等。全书具有系统性和权威陸。同时,为方便读者阅读使用,本书还附有英汉术语对照和索引。 本书可供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以及农、林、牧等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科研、教学、技术人员,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使用。
本书全面总结了功能基因组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在基因功能研究领域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共13章,分为四个部分。部分(1~3章)概述核酸操作的主要工具和方法。第二部分(4~6章)系统地介绍了基因的克隆、定位和表达体系。第三部分(7~9章)归纳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涉及动物模型、蛋白质相互作用、定点突变、基因表达谱以及RNA干扰等多个方面。第四部分(10~13章)具体分析突变体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相关教师和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研究生教材。
《实验室解决方案·植物细胞遗传学:基因组结构与染色体功能(导读版)》为学生、指导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植物细胞遗传学的相关信息。由国际知名专家撰写的文章主题包含植物基因组的经典细胞遗传学;植物染色体结构;功能、分子细胞学以及基因组动力学。此外,《实验室解决方案·植物细胞遗传学:基因组结构与染色体功能(导读版)》的章节中包含植物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信息学以及为有理想抱负的教师提供的实验室练习操作。《实验室解决方案·植物细胞遗传学:基因组结构与染色体功能(导读版)》将之前的研究和当今的*研究成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揭示了植物细胞遗传学在植物遗传和目前时兴的基因组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是美国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系列丛书第204卷的中译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相关技术(如染色体显微切割、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SKY、M-FESH、CGH、彩色显带、纤维FISH、阵列CGH等)的原理、基本技术、实验材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这些技术在染色体病诊断和产前诊断、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书适于生物医学领域,特别可作为儿科学、医学遗传、围产医学、生殖医学、发育生物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相关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实验或诊疗过程中快速查阅的指导手册,也可作为细胞遗传学、血液学、分子病理学等技术培训和初学者的重要教材。
本套书共4卷,是由兼并了Academic Press的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于2004年出版发行的*版本,是目前全世界*的一本以 生物化学 命名的百科全书。 生物化学旨在研究构成生命的化学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这一学科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有100多年历史。本百科全书共编写了519款条目,囊括了生物化学的相关的所有领域,甚至包括医学方面和实用技术方面。共分为8个大类:脂质、糖、膜和膜蛋白质;生物能学;细胞的构建和功能;分子生物学;代谢、维生素和激素;信号发送;蛋白质/酶结构、功能和降解;技术和方法学。 全部条目以英文字母顺序编排,同时也提供一个主题目录,供读者按专题查询。与其他百科全书相比,条目的长度更适合较为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全书的条目基本上属于长条目,长的可达12页,*短的也不少于3页。在条目的写
本书建立在作者十多年科研和教学的基础之上,全书可分为四部分。第1章为*部分,介绍遗传研究群体。主要包括常见群体类型、基因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基因效应和遗传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单环境和多环境表型观测值的方差分析,以及基因型值和遗传力的估计等内容。第2章为第二部分,介绍连锁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主要包括世代转移矩阵、两个座位上基因型的理论频率、两个基因座位间重组率的估算、作图函数和遗传图谱构建算法等内容。第3~第7章为第三部分,介绍数量性状基因的作图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单标记分析,简单区间作图,完备区间作图,上位型互作及与环境互作的QTL作图,选择群体、自然群体和多亲本群体的基因定位,以及QTL作图中常见问题解析等内容。第8~第10章为第四部分,介绍育种中的模拟、预测和设计。主要包括育种过程的建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DNA-RNA-蛋白质”这一中心法则不能解释所有生命现象。表观遗传学是在这些例外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成的,是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重塑等。表观遗传学已经部分颠覆了我们对生物结构和行为方式的理解。本书共分为七篇,主要内容涵盖DNA甲基化、组蛋自修饰、miRNA调控研究前沿和实验技术。在主要阐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国内外**科研成果,系统总结介绍了当前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研究方法。
本书第五版颇受欢迎。它向学生介绍了实用生物化学目前所有的常规基础实验技术。重点放在学生们在实验课中将会遇到的实验技术上,详细地介绍了实验的原理和理论以帮助理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每一章均有计算例题和答案以及“关键词”,帮助学生们全面复习每一章的重点。 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的书籍无一例外地均有介绍分子生物学、DNA重组技术、基因分析技术、蛋白纯化技术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章节;本书第五版全面地涵盖了上述内容。 这本书主要供学习实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所有生物学科学生以及正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医科学生使用。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森林遗传学原理与林木改良方法,同时,还吸收了林木基因组学、林木分子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全书共20章,第1章介绍森林遗传学的概念、范畴、历史和重要性,第2~6章概括介绍森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第7~10章介绍林木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保存策略第11~17章详细阐述实用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第18~20章介绍林木基因组学、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及林木基因工程。
本书以基因、染色质的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以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为重点,以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为线索,对蛋白质遗传、RNA遗传进行了论述,对分子生物学的基石——中心法则,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广义中心法则。
本书是经典著作《细菌分子遗传学》的第五版(*版于1989年出版),全书共十章。本书清晰透彻地阐述了细菌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着重于从分子水平分析了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机制。本书尤其注重经典理论和**研究进展、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内容翔实,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