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为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大学化学实践教学模式及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是与全国农业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基本内容相配套的高等学校实验教材。全书共分7章,由绪论、实验室基本知识、基本仪器及基本操作、分析结果的误差及数据处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组成,并配有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常用基准物质及其干燥条件与应用等附录。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可作为农业院校农学类、林学类、动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类、制药、食品等专业的基础课实验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全国高等院校非化学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师及相关人员使用。
本书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仪器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审定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10章,包括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和其他仪器分析方法。作为其他分析方法介绍的有X荧光光谱法、电于能谱法、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激光拉曼光谱法。本书对以上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实验方法和技术以及实际应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经专家审查后,本书已列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本书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作为教学用书和参考书,也可供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分析工作者参考。
全书共分十三章,理论部分九章,章为气体、液体和溶液;第二、第三章分别为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四、第五、第六章为溶液中三个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电化学基础;第七、八、第九章为结构化学初(其中包括原子、分子、配位化合物结构和配位平衡),在理论部分的阐述中既注意了理论的系统性和概念的准确性,又强调了科学实验是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元素部分四章,以周期表和结构化学为基础,按电子结构的特点,将元素分为s和ds区(第十章)、p区(第十一章)、d区(第十二章)叙述,既注意做到与理论部分的密切结合,又从生物无机化学的角度阐述了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第十三章为定性分析简介。 全书取材结合物生、医学学科所需,也对现代高科技知识有所体现,叙述力求简明、准确和便于自学。为便于
本书将化学知识与现代纺织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把化学与纺织工程的知识进行了重新组合。全书共分为两部分:部分为纺织化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胺、染料、浆料、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纤维、天然纤维、表面活性剂、定量化学分析等;第二部分为纺织化学实验,内容包括纺织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10个专业实验项目。 本书可作为纺织、针织、服装材料、纺织检验等本(专)科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讲解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5章)、实验概论(第6-8章)、实验各论(第9-16章)、实验常用数据(7-18章)。其中,实验各论部分的编写参照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分为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3个模块。本书内容编排系统,逐层深入;内容丰富、翔实,共涵盖了35个实验项目,反映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写作风格有明显创新,在简要介绍实验原理、材料的基础上,以新颖、的表格流程格式,清晰地描述了每个操作步骤的内容、要点(含注意事项、技巧分析),在结果部分不仅介绍了预期结果,还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为方便读者进行国际交流,书末附有重点实验的英文实验指导(附录A),供读者参考。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又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
本书共11章,分别是基本建设程序概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概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定、项目概况的描述、水土保持评价责任范围与分区、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等。
《20世纪化学史》是以丰富翔实史料为依据描绘20世纪化学史的绚丽篇章。传统化学学科老树发新枝,高分子化学、药物化学已从有机化学独立出来;今日分析化学称之为分析物理不算过分。物理化学犹如一匹奔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是它的网条腿,加上电化学和光学,在本书皆专章描述。生物化学在本世纪崛起,分子生物学成为热门,本书重点评述。对新兴的环境化学和与增产粮食有关的化肥与农药在本书有适当篇幅,体现了对生存.与发展的关注。从60年代起,化学又带上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翅膀,本书所描述的是奔向2l世纪的新化学的历史。学科日益交叉是本世纪的特点,本书开宗明义章“新物理学促使化学面貌一新”。书末附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简况表,堪称20世纪化学大事记。
《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合成及应用》绪论阐述了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外研究现状;章主要阐述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光催化反应原理;第2章着重阐述氮化碳光催化剂制备方法;第3章讲述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光催化活性;第4章讲述氮化碳光催化材料表征;第5章讲述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应用。
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编著,介绍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发展情况,并对本学科的进展做了全面而准确的总结。学会对所负责的学科发展研究初稿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后,为研究成果的最后完成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和建议。整套丛书的特点:,确保性,注重研究工作的质量,确保研究报告为反映各学科发展情况的性的指导性丛书;第二,体现前瞻性,学科涉及面较大的不要求面面俱到,应注重体现热点、前瞻和重大学术进展;第三,将2007年第四季度学科发展的内容纳入进去,做到严谨、完整;第四,时效性好;第五,整体性强。
《有机化学/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程系列》共分17章,按官能团分类系统,脂肪族与芳香族混合编写。在内容取材上,面向大学本科生物类及相关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在理论体系的构建、化学反应的选择、反应机理的阐述、化合物的性质等方面的介绍均以此为出发点。《有机化学/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程系列》每章均含导言、知识小结、思考题、习题、中英文词汇对照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程系列》配套数字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和思考题答案等,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有机化学/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程系列》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及其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农业生产类和生命科学类领域研究人员参考。
这是一本关于昆虫的书,也是一本极富哲理的书。作者通过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发现,进而提出疑问,然后通过实验解答疑问,并融入自己的想法,把昆虫的世界活灵活现地呈现给我们。通过本书,我们遇见了作者捕捉蟋蟀的童年;可以进入有趣的昆虫世界;可以见证生命的。
本书根据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病毒这种躲藏在包膜蛋白下的一小段遗传物质,是如何侵染和杀死突主细胞,又是如何悄悄地壮大自己的。基因就像寓言故事中的小精灵。它戴隐身帽,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莱菌河深处的尼伯龙根宝藏。与遗传物质打交道的基因专家,就像解读古老密码的现代巫师,在细胞深处孜孜倦地寻找基因。关于基因技术的前景与风险的计论,其素材几乎能写一部歌剧,情节就像找出深藏在莱茵河河底的宝物一样吸引人。病毒影响着人类的命运:1918—1919年的流感病毒,夺走的生命相当于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的三倍,猖獗的病毒至令人们震惊不已。
本书是为非化学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而编写的教材。本书是与《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相配套的一本教材,经多届学生使用,逐步完善、修改定稿的。 全书共分17章,、2章是属于化学基本常识的内容,目的是为了与中学化学内容的衔接,同时也为学生自学提供方便。第3至0章是属于无机化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与结构化学有关的内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与物理化学有关的内容(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无机化学经典理论的内容(电离、沉淀与溶解、氧化与还原、配位平衡理论);1至4章为元素化学的内容;5章简单介绍生命必需元素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6、17章为分析化学内容。每章均有学习要求,有些章节穿插选读的内容,如能源、化学电源、污水处理等。书后附有部分习题答案和附录。 本书可作为生物、医学
本丛书旨在作为茫茫知识海洋中的航标,导引我们遨游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最为重要的专业领域;文笔通俗易懂,重点放在基础性、关键性的知识和理论,并且自始至终刻意地省略了艰深的细节问题。 担纲本丛书写作的是一些杰出的科普作家,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人们讲解复杂深奥的科技内容。 本书叙述的是——研究者们怎样逐步地揭示物质的结构和构造,以及如何日益明晰地认识元素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从古代的自然哲学者到拉瓦锡,再到李比希与门捷列夫,到现代尖端的化学实验室。作者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基础化学知识,并且坦率地谈论了这门自然学科的潜在机遇与挑战。
本书主要介绍了生化生产过程的工艺原理、特点和共性以及设备操作技术等内容。本书在简要介绍工业微生物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详述了培养基、消毒和、染菌与防治等发酵过程控制的实际操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化产品分离与纯化技术和生化生产工艺实例简介等知识,书后单设一章介绍实际生产与环境保护。各章安排有学习目标及思考练习。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生化工程专业、食品类专业、生物技术类专业、农产品加工专业等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