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猷老师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尚在开始阶段时,从国外学成回来的一位中国老一辈物理学家。他不仅在分子物理、核物理等领域中做出了的重要贡献,对20世纪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大猷老师更是有划时代的影响,包括他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很杰出的科学技术人才。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接受了李政道教授的建议,每周分别到台北台湾大学和新竹清华大学,讲述从20世纪初到抗日战争胜利之日,先后四十多年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情况。 本书对后人了解中国近代物理学由20世纪开始到今天的发展颇有益处,对了解老一辈学者在当时的艰苦努力、奋发工作的情形有很大的帮助,也必将激励后来学者更加努力地工作,使中国的物理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本书是SPIF(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出版的光学工程系统教材之一(Vol TT23,1996年出版),系统地介绍了热红外和目标控测的基本理论、地面目标和背景的红外特性及共影响因素、红外测量方法和仪器系统及其校正方法、红外伪装和效果评价等。本书以1年多时间内的系统、连续的外场监测试验数据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地面目标和背景的热红外控测技术和设备、试验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图文并茂。
50年前的姜氏生物场导发现是对自然界的崭新认识,是科学上的重大贡献。那些震惊科学界的、从植物到动物乃至到人体的、可重复的实验成果打破了传统观念和认识,让我们了解到生物体之间是如何跨越空间交换生命信息,相互影响。姜氏生物场导理论、技术和神奇的姜氏舱不但让我们发现了新的实用的能够改变动植物生命特征以及延缓人体衰老、健康长寿的新途径,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新思路,必将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科学、文化发展产生现实和深远的影响。本书首次公开介绍了姜氏生物信息场导理论的奥秘和许多实验成果,揭开了各界关注的谜底,同时针对如何应对生命面临的挑战;怎样便捷、稳妥地改变动植物遗传特征;如何改变现有被动的医疗方式,逆转人体衰老;慢性病人、老年人怎样摆脱疾病的折磨;人的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到多久等普遍关
屏蔽、滤波与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而屏蔽与接地技术的应用尤为广泛。本书对屏蔽机理、屏蔽的理论计算、屏蔽实例、接地技术、接地装置阻值的计算等均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对多层组合屏蔽体、土壤电气特性及土壤电阻率的测定方法也作了必要的阐述。全书力求理论结合实际,可供从事电磁兼容技术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色谱技术丛书》中全面介绍色谱分析样品处理技术的分册。全书共五章,介绍了色谱分析样品处理的概况与发展、选择前处理方法的原则、各类样品采集方法、各种样品制备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应用这些样品制备技术处理各类分析样品的应用实例。新增加了搅动棒吸萃取技术和低温浓缩技术;对原有的热解吸、固相微萃取、超临界萃取、微波辅助处理、生物样品处理等进行了较大篇幅的修改和更新。另外,书中还列举了这些样品处理方法与技术在环境分析、工业卫生与健康、建筑材料测定、食品和饮料分析、生物样品测定、法庭取证、石化产品分析、药品分析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实例,并通过这些应用实例进行比较与研究,阐明所采用的处理方法的特点和综合应用前景。本书可供各领域中从事色谱分析的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