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863”生物高技术丛书之一。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以获取、加工、储存、分配、分析和释读生物信息为手段,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工具,以达到理解数据中的生物学含义的目的。本书力求从各个重要的角度反映生物信息学今天的面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若干个主要分支,并特别介绍了与人类基因组研究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的一些较新的成果;着重介绍了数据库和数据库的查询、序列的同源比较及其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以生物芯片中的生物信息学问题为例,介绍与基因表达相关的生物信息学问题;还介绍了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问题,以及与分子设计和药物设计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技术。
根据应用型大学,注重应用、通俗易懂、服务培养计划的特点,以及大学物理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需要,编写新的应用型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教材,在70~90学时内完成教学目标。内容划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与波、光学、现代物理与高新技术专题。 针对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专业的需要,强化波动光学的应用,把“薄膜干涉”、“光的衍射(光栅衍射)”、“光的偏振(立体影像)”、“激光与光通信”、“量子保密通信”作为课程内容。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需要,把“力与力矩的平衡条件(包括稳定)”作为课程内容。 按照“金课”建设目标,借助科学的物理思想宝库,近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物理学家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成为高素质型应用人才。 本书适合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和土木
本书是建立在化学、生物、环境和农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生物质能工程》理论教材相对应的实验教材。全书分别从生物质特性参数的分析测试基础实验、生物质能制备实验和生物质能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三个方面多层次展开实验教学,其内容包含了生物质能转换的多种途径:生物质沼气发酵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燃料乙醇技术、生物质制氢技术、生物质气化和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等。通过本书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进一步巩固生物质能工程的基本原理,熟悉和掌握生物质原料降解及转化过程、产物测定等具体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进而探索生物质能的转换规律。
《物理学的进化》是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奠基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波兰物理科学家利奥波德·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读物,抢先发售出版于1938年。 在本书中,爱因斯坦不仅仅是一位物理学家,而更像是一位哲学家。他在开篇就写道: “我们的目的是用粗线条的轮廓说明物理学家的工作必须像侦探那样用纯粹的思维来进行。我们主要是叙述思维和观念在大胆地探求客观世界的知识中所起的作用。” 书中介绍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的相对论、量子论和场论的演变情况。其中选择了几个主要的转折点来阐明经典物理学的命运和现代物理学中建立新观念的动机所在,从而引导读者怎样去找寻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全书分为四章:机械观的兴起;机械观的衰落;场、相对论;量子。全书没有引用数学公式,文字通俗易懂、举例浅显
本教材参照我国农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设置了核酸提取和检测,蛋白质提取、纯化和检测,目的基因的检测及其表达分析,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遗传转化,分子杂交和互作相关技术五部分内容,包括25个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这些实验技术比较符合当前农学学科特点和农业科研机构的需求。每个实验都包括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实验步骤及其解析、实验结果与报告、思考题、研究案例、附录、拓展知识和参考文献等内容。附录主要介绍实验室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以期为学生和实验员提供方便和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 本教材内容适当,编排合理,专业适用面宽,适用于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和生物技术等农业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和初进实验室研究生的实
丛书介绍:本套丛书共3册《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污染与控制》、《绿色生活与未来》,以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与发展为主线,运用翔实的科学数据,阐述了人类及地球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危机、有效解决这一危机的方法与途径以及21世纪公民应具备的绿色环保理念。内容实用,形式活泼,联系实际。内容介绍:《人口、资源与环境》(18.00元)重点介绍世界和中国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环境污染与控制》(18.00元)展示了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防治和有效控制的技术与途径。《绿色生活与未来》(即将出版)集合了21世纪全新的环保思想和理念,展望了与人类未来密切相关的各个层面,如绿色学校、绿色农业、绿色社区等。读者对象:面向中小学及大学教师、非环境专业的大专院校学生及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