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简约流畅而又意味丰厚的通识读物里,生态学大家查尔斯 J.克雷布斯教授提醒我们,生态学思维是生态文明来临前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出于 普及生态学思维 的美好意愿,他抛弃了那种囊括生态学的经典研究或主要理论流派的 专业黑话 ,引领我们关注诸如物种入侵、气候变迁、过度捕捞、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之类的生态现象以及相关生态故事,进而一步步地推导出生态学中的12个关键原则:物种有其地理分布;种群不可能无限增长;每个物种都存在适宜与不适宜的栖息地;被过度开发的种群必然会崩溃;动植物种群能从干扰中恢复;群落能存在于不同的稳定状态中;关键物种对生物群落的运转至关重要;自然系统是演化的产物;自然系统会循环利用重要物质;太阳能驱动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实质性地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变化;灭绝
达尔文和孟德尔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然而遗传和进化的机制,长久以来仍是未解之谜。只有当量子物理学家加入揭秘行动时,我们才真正开始理解复杂的有机分子是如何造就的。约翰 格里宾填补了对这一背景的认识,记述了确定DNA结构和破译*终密码的激烈(有时是肆无忌惮的)竞争。他认为,今天,即使是对血液中氨基酸的分析,也确证了达尔文理论的原理,揭示了我们与大猩猩和黑猩猩之间有着多么令人惊诧的相近之处。科学家如今已了解了生命的基本秘密:量子效应导致了微小的遗传突变,由DNA加以传递,这引发了植物和动物中的生存斗争。《双螺旋探秘》解释了这些过程是如何环环相扣的,提供了一种理想化的概观。
生物界的几百万种生物是怎样起源的,此前主要有两大派观点:一是“神创论”,一是“自然选择学说”。本书的观点与二者全然不同,认为:(1)生物的进化由生物自主决定。(2)自主进化是因为生物都有自我设计、自我创建能力。(3)细胞潜思维才是生物进化的根本机制。实际上,生物进化的一切变化都是细胞在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有明确的目的,有丰富的科学内涵,都符合生物生存的需要,表现出细胞潜思维的逻辑思维特征,是决定生物不同进化的内在因素。(4)向上进取的生存意识是生物进化的动力。(5)“飞跃”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方式。(6)有性生殖是生物进化中奥妙的设计。另外,本书对达尔文有关生存斗争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对“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书是“863”生物高技术丛书之一。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以获取、加工、储存、分配、分析和释读生物信息为手段,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工具,以达到理解数据中的生物学含义的目的。本书力求从各个重要的角度反映生物信息学今天的面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若干个主要分支,并特别介绍了与人类基因组研究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的一些较新的成果;着重介绍了数据库和数据库的查询、序列的同源比较及其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以生物芯片中的生物信息学问题为例,介绍与基因表达相关的生物信息学问题;还介绍了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问题,以及与分子设计和药物设计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技术。
本丛书旨在作为茫茫知识海洋中的航标,导引我们遨游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最为重要的专业领域;文笔通俗易懂,重点放在基础性、关键性的知识和理论,并且自始至终刻意地省略了艰深的细节问题。 担纲本丛书写作的是一些杰出的科普作家,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人们讲解复杂深奥的科技内容。 量子物理长期得不到承认,而爱因斯坦的那句评论“上帝不掷色子”,愈发增添其神秘色彩。本书以十分形象的方式向我们展示量子理论工作者的工作,是他们确立了量子理论在物理界的地位。现在它已有了十分成熟的技术,并不断地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其中,最有代表的例子就是激光技术。
本书从色谱科学的角度详细地阐述制备色谱的关键性技术、技巧、重要的实验操作、原理及其应用。内容包括制备色谱的基础知识、制备薄层色谱、经典柱色谱、低压及中压柱色谱、高压制备液相色谱、高速逆流色谱、模拟移动床色谱、顶替色谱、径向柱色谱、并联柱色谱、制备气相色谱、电泳以及与制备色谱技术紧密相关的生物代谢产物的提取技术。 本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尤其适用于有机合成、植物化学、生物工程、精细化工、药物化学、生命科学以及色谱领域的读者学习、参考。也可供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农业、环境、食品、医学、材料等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大学生、技术员和实验员学习或者参考。
本书共分16章,以发酵工程的工业应用为主线,以系统介绍发酵工业所必需的发酵工程理论和实践知识为特色,内容包括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工业发酵培养基设计、发酵工业无菌技术、种子扩大培养、发酵动力学、氧的供需、发酵生理及其过程控制、发酵罐的放大与设计、基因工程菌发酵、发酵产品的提取与精制、发酵工业的清洁生产、发酵工厂设计、发酵经济学、发酵产品生产原理与技术应用,以及发酵工程在现代生物化工中的应用等方面。本书各章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内容安排强调系统基础上的相互衔接,紧扣现代发酵工程*发展潜力的领域和方向。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可使学生全面掌握发酵产品的生产原理与技术应用,熟悉现代发酵工业的发展领域和重点方向,为学生今后从事与发酵工业相关的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本书为大学开设生命科学公共选修课而编写。共分10章,全面介绍了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其相关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研究方法、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情况与生物安全,使学生了解传统生物技术的概况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向,初步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材料科学在医药卫生、能源、环境、食品及工农业领域的科学应用。本教材内容精粹明了,通俗易懂,适合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非生命科学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由四大部分组成。第1部分介绍生物大分子成为治疗性药物的方方面面,重点强调了药物的发现与开发阶段生物药物与小分子药物的重要差异。第2部分对经FDA认证的各类生物药物进行了综述——概论部分简要回顾其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各论部分列出了每一类大分子中各个药物详细信息。第3部分着重于生物药物的给药技术优化,也对基因和细胞治疗进行了适当说明。第4部分包含了5个附录,分别为生物药物的“剂型、药代动力学和代谢数据”、“分子特征和治疗用途”、“生物技术产品命名方法”、“商品名、常用名和学名的同物异名”以及其他信息。 本书可供从事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生产的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力求体现高职高专特色,突出实用性。在注重强调基础的同时,突出启发性、实用性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旨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根据国内外酶工程的*进展,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编写而成。本书主要介绍酶的生产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其*进展和发展趋势,内容包括绪论,酶动力学,微生物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和原生质体固定化,酶的应用等共7章。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学生用书,也可供相关行业的生产技术、科研人员参考。
《生物力学——从基础到前沿》介绍了生物力学的力学基础、生物力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力学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的研究前沿进展等。《生物力学——从基础到前沿》作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还详细介绍了我国生物力学研究在心血管、骨关节、正畸修复、康复工程、肿瘤以及眼科等方面的新成果。
重组DNA引发了一场永远改变生物学属性的革命。作为当代极少数*生物学家之一的阿瑟·科恩伯格,是这场革命的先驱。1959年,他因发现DN A聚合酶而与人分享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科恩伯格在本书中自述其在酶研究领域中的不懈求索,也展示了酶化学的发展历程。正如作者在回顾那些成就辉煌的研究时所言,他和他的同事们面临挑战,却终解决了问题。本书也记述了许多重要的科研史实,读者能从中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战略,这些战略已经在20世纪应用于解决系列重大的生命科学课题。
本书是从积极推行普及HACCP(体系)、GMP(规范)、SSOP(程序)和QS质量认证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促进食品加工企业提高环境清洁程度和进行安全卫生生产为目的而编写的一部分析检测专业工具书。全书共七章,主要包括绪论、分析检测方法的选择、评价与数据处理、环境样品采集与预处理、空气和废气的检测、水和废水的检测、环境微生物的检测以及环境检测样品制备新技术等内容。在著作选材方面力求编入标准方法、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方法等内容,在简述方法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方法和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供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分析检测、产品开发等专业人员,卫生防疫、疾病防控、技术监督、工商管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行业有关岗位的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生物工程与技术
《高等学校教材:现代酶工程》在编排上结合酶工程的特点,力求反映近年来酶工程领域内涉及的新理论和新进展,系统地介绍了酶的分类和命名、酶的来源和生产、酶催化原理、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等酶工程基础知识,阐述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和应用、酶的化学修饰和生物改造的原理和应用、酶工程的新进展,着重介绍了核酶、抗体酶、模拟酶以及非水介质中的酶催化反应,*后介绍了酶工程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食品科学和工程、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与生物工程有关的科研、设计和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2003~2004年我国多起生物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发生,使政府、广大科研工作人员对生物危害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2004年,国家发布了国务院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过滤条例》和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强调了生物安全柜作为一种生物实验室的主要安全设备,对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规范化、标准化地使用生物安全柜的能力。 鉴于目前广大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柜知识的需求和培训的需要,本书系统介绍了生物安全柜的分级、功能和用途、结构、排气系统和/或供气系统(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实验室选择生物安全柜的基本原则、安装原则和要求、实验室操作程序、日常维护要求等内容。 针对生物安全柜生产厂家,对生物安全柜设计、生产和检测验证中使用的各种术语和
本书从介绍凝胶电脉的原理、电发展简史和各种现代的电泳设备入手,重点阐述了8种蛋白质电泳技术的原理、方法、实验考虑和具体应用。为了满足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需要,本版特别对双向电泳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是作者40多年研究成果 的总结,其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很强,是一本非常好的电池工具书。 本书适用于生命科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相关领域的大专院校师生。
本书以生物学功能为主线,以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三维原子结构为中心,全面深刻地解析了重要生命活动过程的结构基础及由此阐发的分子机理,内容涵盖了从蛋白质、核酸、脂类到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信息及知识,从遗传信息DNA到RNA到蛋白质的传递,到基因产物蛋白质的产生与消亡,从各类生物信号转导、细胞运动、物质输运与相互作用,到免疫系统的结构生物学和病毒结构与功能,系统深入,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整合了迄今**的研究成果和学科知识,展现了从生物大分子的原子结构到重要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和基本原理。
当前生物信息学研究重点是对基因组序列、蛋白质组学和数组技术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的计算分析。《生物信息学:序列与基因组分析(第二版)》对DNA、RNA和蛋白质数据的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演算方法,并指出了在解决生物学问题中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策略。 《生物信息学:序列与基因组分析(第二版)》的**版是在Mount博上讲稿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出版的,在全球范围内用作教材。第二版对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由专业教师提供导读,**程度地适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
本书介绍了生物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和一些新的进展。全书共有七章,章介绍了简单种群模型,通过这些模型介绍了一些计算机数值仿真程序,所给出的源程序可以广泛应用到其他具体问题的研究中。第二章介绍了具有两个生命阶段和三个生命阶段结构的种群模型。第三章介绍了自治和非自治扩散的种群模型,还考虑了时滞的影响。第四、第五章介绍了用非线性泛函分析中的拓扑度理论和不动点定理研究种群生态模型的方法。第六、第七章概述了脉冲微分方程理论,并且介绍了这些理论在种群动力学模型和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数学、生物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阅读,还可以作为从事生物数学研究的教师及相关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教学与科研的参考书。
本教材旨在使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施要点有深刻的了解,而不在于对诸分支领域作面面俱到的阐述。为此,本教材以“导论”的形式将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简要介绍生物技术五大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基本操作技术:后一部分则侧重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工业、人类健康、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本教材将生物技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大量引用技术操作案例,实现了技术理论和枝术应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