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性实验,介绍了一些简明且独立、可操作性强、实验结果明显、成功率高的实验方案,每个实验可在半日内完成,因此特别适用于相关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第二部分为综合性实验,实验略微复杂,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本科生实验教学;最后一部分为研究性实验,为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提供了更加贴近科研工作的实验方案。
本书是新的教学形势催生的产物,不同于传统的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本教材由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教学组织实施形式、基因工程实验技术与原理、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附录五部分组成,并全程体现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和运用。
......
全书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应用。基础理论部分介绍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学、从核酸到基因组、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基本技术部分介绍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印迹杂交技术、DNA芯片技术、核酸的体外扩增、重组DNA技术;基本应用部分介绍疾病和衰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本教材内容全面,体系完整,语言通俗,论述详细,可作为高等中医院校的教材。
本书编写参照了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求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项目分成基本实验操作、基础训练型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及研究应用型实验四个板块,分别介绍了21项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既考虑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本身的要求,又力求贴近临床医学实践和医学科研相关知识,在深度和难度上遵循从易到难、从基础生物化学到分子生物学的逐渐过渡。这种安排能较好地使初学者打好实验操作基础、逐步提高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所要求实验技能,并拥有初步科研能力。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也可以作为研究生实验教材或科研工作人员参考用书。
本书是在编者多年使用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讲义的基础上,经修订和改编而成。根据学科发展,在原有实验讲义的基础上,删去了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一些反映*进展的实验技术。全书包括总则、基本实验和高级实验三部分。总则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基本要求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基本实验包括蛋白质分离与纯化、酶学实验和核酸提取与分析。除了常规经典的生化分析技术,新增了SDS-PAGE、等电聚焦电泳、DNA重组与鉴定、PCR等分子生物学热门技术,可作为本科生的普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高级实验收集了RT-PCR、GST、pulldown、North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有一定难度,可作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实验教材。
本书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方面,不仅能反映传统生物化学实验诊断技术的特点,也力求反映当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新技术。首先,突出了常用生化实验技术的介绍和应用,旨在加强学生在生物化学方法和技术上的训练,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其次,为了适应生物化学理论教材中日益增多的分子生物学内容,本书特增加了十个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内容。此外,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增设了一些设计性实验。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拟采取学生自己操作为主,适当给予示范操作、示教及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期获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本书适合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
亘古永恒的时空舞台演绎着如梦如歌的天地玄妙,充满着似真似假的千古谜团,而生命本身便是迷人的一个,神奇的生命让人如痴如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总结出了生命物质具有的一般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 科学家在基因科学与技术领域不断探索,绘制出了人类、水稻、海葵等的基因图谱,创造了基因重组、克隆等生物技术,成功地为病人移植身体器官,惊人地研制出蓝紫色玫瑰。正是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今天的人类正在努力地研制各种生物技术,以创造出更多的生命奇迹。
为顺应跨世纪的形势要求,编者先后为研究生、高级医师进修班开设了分子生物学课程,并举办了“全国分子神经生物学技术讲习班”,按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强调系统性、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用性相结合,几经充实和完善,编写了这本教材。 希望本书的出版对读者,尤其是大学生、研究生在学习、掌握和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方面有所帮助。
本书介绍了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为基础性实验,介绍了一些简明且独立的实验方案,每个实验可在半日内完成,且成功率高,因此特别适用于相关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第二部分为综合性实验,实验略微复杂,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本科生实验教学;后一部分为研究性实验,为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提供了更加贴近科研工作的实验方案。 本书介绍的实验方法严谨可靠,可操作性强,实验结果明显。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本、专科学生的实验教程,也可供非师范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生命科学工作者参考。
本书是一本简明实用且与目前高等学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指导用书。第二版全书仍分为两篇,篇简明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理论;第二篇选编了18个学生实验,包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质粒DNA的提取和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PCR基因扩增,DNA重组,动物、植物、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分离和分析,DNA序列测定,基因表达和检测,蛋白质印迹,植物总RNA的提取,定点突变,RT—PCR,差异显示mRNA,Southern杂交等内容。书中详细叙述了常用方法的实际操作,并对实验中应注意的地方给予了提示,初学者依此即可开展工作,并可获得满意的结果。书后还有各种有用的附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类及农林、医药类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各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中学生物教师参考。
全书共13章,第1章尽可能全面地叙述了分子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技术,内容包括凝胶电泳、质粒的制备、基因组DNA的制备和分析、总RNA的提取和分析、cDNA文库的构建、聚合酶链式反应、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等。其余各章对一些特殊的实验技术或新技术进行了经验性质的介绍,包括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基因表达分析、报告基因技术、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的分析、重组基因大肠杆菌表达产物的制备、重组基因酵母菌表达产物的制备、聚合酶链式反应诱导的基因定点突变、酵母双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哺乳动物转基因、RNA干扰技术等。
《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指南——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全面介绍了现代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规程。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共14个实验,包括DNA重组、DNA序列测定、cDNA文库的构建、外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和检测等;第二部分是生物化学实验,共20个实验,包括糖的定量测定、氨基酸的分离鉴定、蛋白质浓度测定、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卡那霉素的效价测定和正交法测定几种因素对酵母发酵作用的影响等。 《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指南——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在每一个实验开始之前,首先对相关实验原理与技术进行概括性的介绍。每个实验在详细介绍相关实验基本原理与技术的基础上,对基础性实验内容和原理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 《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指南
本书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基因工程原理与应用》(陈宏主编)的配套实验教材。内容包括核酸的分离纯化技术,DNA的纯化、浓度的测定及质量鉴定,电泳技术,PCR技术,分子杂交技术,探针制备与标记技术,DNA的重组与转化技术,重组体的鉴定与基因表达分析技术。书末附有基因工程操作中常用的溶液和缓冲液、基因工程实验室的要求与仪器设备。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园艺、畜牧、兽医、植保等生命科学各有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基因工程原理与应用》的配套实验教材,同时对从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科学研究的人员也是一本很好的实验指导书。
全书初步打算编入16个实验,每个实验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仪器、试剂的配制、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思考题等部分,在实验步骤中插入具体的操作简图,并附有提示和说明。对实验的原理和背景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在实验步骤中插入具体的操作简图,并附有说明和提示。本教材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王曼莹主编)配合使用。
为了适应新世纪医学检验专业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帮助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复习和应试技巧,指导他们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帮助广大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组织国内34所医学院校和临床单位的近百位长期从事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工作的专家和骨干教师,编写了这套《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习与考试指导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主要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供医学检验专业本、专科用)为基础,依据医学检验专业本、专科教学大纲,结合各层次考试特点及编者多年的教学、辅导和考试评卷等实践经验编写 而成。内容深入浅出,以帮助考生提高学习兴趣,在短量间内结合试题全面理解、掌握教材相关内容,熟悉各种考试题型,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体现“三基”(基本理论、
《大分子设计与实验》介绍了大分子、大分子材料、大分子设计的基础知识以及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着重叙述了基团贡献法对大分子性能设计的具体方法,突出了数理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内容。以教学实验的形式,对于专业软件的应用、实验设计、Monte Carlo与神经网络的应用原理作了实例讲解,公开了所有计算程序的代码。 《大分子设计与实验》是为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高分子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本书由罗文君,卜庭江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