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古生物研究者和化石爱好者撰写,是一本图鉴,也是一本寻找化石指南。基本囊括了所有化石种类,包括植物、珊瑚和海绵、棘皮动物、腕足动物、节肢动物与笔石、软体动物、脊椎动物、痕迹化石,共收录190余种。每种化石均有图片,并配有详细的尺寸、时空分布和化石故事。本书为读者讲解了化石的基本知识,如何为化石、话是如何形成、化石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化石推断古生物年代。对每种化石进行介绍时,突出实操性,这一点无疑使得本书可以作为野外观察手册使用。在科普的同时,也令读者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时间对于生物的精雕细刻。
本书是一本化石入门和古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综合指南。它为我们讲述了化石是什么,化石如何形成,以及古生物学者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本书向人们揭示了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独眼巨人,其实是乳齿象;身躯庞大得惊人的巨人,则可能是恐龙;瑰丽的琥珀蕴藏了丰富的昆虫和植物生命 本书还通过科学家辛勤的挖掘,从遗骸中追溯史前生物的本来面目,揭开化石的缤纷世界,重现古生物的生活样貌。
作为一群早在6550万年前就已灭 的动物,恐龙一直在激发着我们的想象力。我们被恐龙吸引,不只是因为它们无与伦比的外形和力量,因为它们曾经统治一个广阔的世界, 是因为它们是无数深远和奇趣问题的来源——为什么恐龙的体型如此巨大?为什么有些本不会飞的恐龙 终变成鸟类,主宰天空?霸王龙如何捕猎?古生物学家如何推测恐龙的叫声?《侏罗纪公园》的恐龙造型如何改变了人们对恐龙的看法?跟随这些迷人又令人敬畏的超级动物,让我们重返真正的荒野,走进一个热闹、纷乱而未经驯化的无人世界。
《第十四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选录了37篇参加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及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年会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观点新颖,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近几年我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在古脊椎动物学、生物地层学、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古环境学等方面的现状及进展,同时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局面。其中有些论文是对化石材料的*研究成果,有些是对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方法的总结和评论,有些是对争议较大的课题进行的探讨。 《第十四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可作为古脊椎动物学、生物地层学、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古环境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博物馆与文化馆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的教师与学生从事科研、科普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