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7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作者潘瑞炽)在保持传统的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易于自学、与时俱进等特色外,各篇章安排也有所调整,改写了气孔运动机理、离子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原初反应、呼吸作用电子传递途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细胞信号转导、光形态建成等内容:新增了土壤中的水分、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同化物运输中筛分子特征、蛋白质降解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抗性生理的分子机理等学科新进展。《植物生理学(第7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共3篇13章,篇水分和矿质营养,讲述植物的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第二篇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运输和次生代谢物;第三篇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内容有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生长生理、生殖生理、成熟和衰老生理以及抗性生
很多人认为尽量是健康的基本,但是这样的想法并非完全正确。《霉菌书:影响生活和健康的霉》以贴近生活的事例和有趣、轻松的文字讲述霉菌的趣味常识.能够让大家具体地、更好地了解霉菌,从而赢得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部分黎族常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概述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其生物学特征(包括分类地位、资源概况、鉴别)和传统习用,对这些药用植物全面、系统地一一进行了归纳介绍,以便读者快速、综合地了解海南黎族常用药用植物的现代研究进展。同时为便于读者正确识别海南黎族常用药用植物,本书尽量配备相关植物的植株图片。
本书是在我国植物生态学家祝廷成教授、钟章成教授和李建东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合编的同名教材基础上,将现代植物生态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和新进展一并纳入,重新整合和补充大量内容编写而成的。 本书首先介绍了植物的环境及其生态适应,将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的植物生态学分类提到了突出位置,以此为基点分析群落、种群、个体、分子等不同层次上植物的生态现象,每个层次以概念和基础理论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本书力求反映现代植物生态学发展的动向,在群落和种群核心领域均有研究方法的介绍。各章之后都有思考题,以方便学生复习和掌握重点知识。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对于从事农业、林业、牧业及环境科学的研究与管理技术人员也有参
有句谚语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个谚语告诉人们,过于关注细枝末节便忽略了全局。但是,如果要细致地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话,区分这些森林的长期住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靠近这些树木观察的话,你会很惊奇地发现这些颜色、形状各异的树木果实,为了散布自己的种子真是用尽了各种巧妙的手段;也会发现正是因为各种各类的树木,才会有色彩绚烂的深秋山谷。各有个性的冬芽,汇集了丰富的植物情报,如果认真调查每片落叶的名称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线索。 这本书将会顺着季节的推移,向大家介绍身边的杂木林和在公园里常见的树木。本书并未按照植物分类进行介绍,而是从外形相似的物种入手,相互比较,也许更能掌握构造与机能间的联系以及生长习性。另一方面亦是考虑到如果研究平时散步沿路发现的植物更容易发现一些调查线索。
本书是我国部有关植物工厂内容的学术著作。综观全书,主要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色:首先是系统性强。该书全面介绍了国际上植物工厂的历史、前沿动态、技术构成和发展趋势,为同行了解植物工厂知识和国际有关该领域的发展动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其次是实用性强。该书用大量的结构简图、珍贵的照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工厂的建筑结构、工艺流程、配套设备和生产试验现场,视觉冲击力强,给读者以立体、形象的感受;第三是着眼点高。全书除对植物工厂的概念、内涵、结构、功能以及关键技术作系统的介绍外,还通过对国际前沿技术的了解,对高新技术在植物工厂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为我国跟踪国际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我国今后开展植物工厂的研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发展思路。该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植物工
本书是作者在20多年研究生教学及科研基础上逐步补充、完善而成的,简明扼要、图文并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介绍了逆境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机理,力求反映当今外逆境植物生物学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为6章,内容包括逆境植物生物学概论、盐渍逆境植物生物学、干旱逆境植物生物学、洪涝逆境植物生物学、低温逆境植物生物学和高温逆境植物生物学。每章分别介绍自然环境中逆境条件下植物资源种类及适应该逆境的形态解剖学特性、逆境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植物抵抗逆境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分子机制及基因工程等内容,对学习、研究逆境条件下植物生命现象的研究生、本科生和科研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图文并茂,由植物形态的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识别植物的一些形态术语,然后分别对我们身边常见的100对(个别处列3种)200多种非常相似的植物进行介绍,找出它们的区别点和辨识特征,从而帮助读者准确识别植物。 本书特色是对每一种植物的整体株型、叶、花、果实等识别器官都用高清晰的图片进行展示,从而使那些没有植物学基础或不想看专业术语的人士可以跳过文字,直接从图片来认识植物;而详细的文字介绍,便于专业人士查阅。因此,本书既适于热爱植物的儿童、青少年、中年甚至老年人,也适于园林、园艺等相关专业人员参阅。
本书由植物分类学家——北京大学汪劲武教授编著,是一本告知读者怎么认识植物的入门读物。书中,汪先生基于自身多年教学及实践经验,教给读者认识植物中的基本问题,如科、属、种、拉丁学名等。全书结构自成体系,便于读者快速掌握认识植物的“诀窍”。按照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植物大类加以介绍,聚焦于科,也敦给读者属的概念,列举实例加以说明。全书共收入一百多个大众熟知或有趣的种,并加入了民间故事、典故,增加阅读兴趣。本书配彩图近500幅,方便读者与实际植物比对,可供中小学生和植物爱好者查阅。
本书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让学生得到更多植物生命活动的知识,加强生物学观点,书中既有必要的科学理论,又多联系应用实际,结合植物科学的新成就、新进展,本版本教材比原植物学在具体内容上增加了细胞、生理生化、生态、遗传、进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它对于加强生物学观点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激发学习热情,将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