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论和方法编排了22个实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表面消毒、器官分化、快繁技术、茎尖脱毒技术、微型薯诱导、花药培养、人工种子、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水培技术、非试管快繁技术、遗传转化技术、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内容。本书除基本实验外,还设置了多种植物的快繁、水培等技术,供学生实验时选择参考。本书既突出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又增加了训练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本生产资料,作物生长与土壤水、肥、气、热密切相关。王全九等编*的《土壤物理与作物生长模型(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在介绍土壤中水、肥、气、热传输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根系吸水、作物光合特征、植物生长过程模拟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测试方法和相应数学模型,以期为实现农业水肥高效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和知识。 本书可作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生和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学者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介绍了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了有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涉及植物开花、传粉、受精、胚胎发育及植株形成等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和分子机理。该书可供高校有关专业作教材,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依据高等师范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在多年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三部分,共81个实验,涉及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包含植物的胁迫表征与渗透调节物、植物的第二信使与部分元素、植物的活性氧与抗氧化酶系统、植物代谢的部分关键酶和植物对病原细菌的抗性5个部分,共36个实验,基本涵盖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的所有实验操作。本书简明扼要、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相关实验体系;既强调基础理论体系与实验技术的结合,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先进性,语言的通俗性和科学性。
本书包含植物基因克隆、植物的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及分子检测和植物基因的分子遗传与生化研究三个部分,共27个实验,基本涵盖了植物基因工程的所有实验操作。本书简明扼要、由表及里、深人浅出地介绍了植物基因工程相关实验体系;既强调基础理论体系与实验技术的结合,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先进性,语言的通俗性和科学性。
本书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实验教材。全书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章主要介绍了基本知识与实验技术,包括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基本实验技术,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等。第二章编排了19个实验,包括显微实验,形态和分类实验等。附录包括常用试剂配制和《中国植物志》卷册索引。全书为中英文对照,以便于学生在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论文时参考。书后附有显微及药用植物的彩色照片,以便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比参考。 本书可供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函授生,白考生以及其他专业本科生的参考用书。
《控制测量实训指导书》是专为满足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的教学需要编写的,并与测绘出版社出版的《控制测量》(林玉祥主编)教材相配套。本指导书充分体现了“基于控制测量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前6章共24个实训项
本书是为适应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实验的规范性要求,加深本专业学生对矿物加工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需要而编写。全书内容包括三部分:篇是专业基础实验,根据培养方案中专业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与GB/T 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南省泌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泌阳县食用菌开发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凤鸣、王建华、刘业鹏、张国柱、张明星、徐平稳、齐文杰、禹宗本、吴华军、马俊峰。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与GB/T 17924—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方城县裕丹参开发服务中心、河南省方城县科技局、河南省方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方城县裕丹参协会、河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玉洪、秦书君、杨青华、杨皓、王振军、李方、苏勇、李培彦、张振西、邓俊峰、李小刚、李晓鹏、郝成印、王方、狄文会、于峰、方磊。
本书在实验设计上力求满足野外实习和课堂实验课程的需要,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实习两大部分。基础性实验是经过精选的 基本的、 能代表学科特点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实验内容涉及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的观察,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分析,植物类群(藻类、菌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的观察和鉴别,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植物与环境的野外观察等多个基础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相应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综合实习奠定基础。综合实习由多种实验技术和多层次的实验内容组成,主要通过对当地典型区域植被的观察、分析,了解在宏观区域背景下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对所学
丁炳扬、傅承新、杨淑贞主编的《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手册(第2版)》修订的内容和重点包括:(1) 章“自然保护区概况”中的植物区系部分根据《天目山植物志》的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珍稀濒危植物和古树名木按照近年调查资料予以 新,主要由赵明水和金孝锋完成。(2)第二章“实习的组织与实施”增加了实习过程中安全防范的内容,并对实习考核的内容作了修改,主要由李根有和张光富完成。(3)第三章“实习的基础知识与方法” 新了 外标本馆信息、植物鉴定识别方法和技巧的提炼,增加了常用植物学网络资源的介绍作为第三节,主要由赵云鹏和张水利完成。(4)第四章 节“实习路线及其常见植物”主要根据新辟实习路线进行修改,并对内容进行重新加工,使重点 加突出,主要由赵云鹏和赵明水完成。(5)第四章第二节“常见植物的识别要点”根据《天目山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