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书系·野外识别手册:常见南方野花识别手册》所述的南方是指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本地区内的植被类型多样,野生花卉种类极为丰富,从高大的乔木、繁花似锦的灌木、小巧精致的小花小草,或生干水面或漂浮于水中之花,或攀援,附生干岩石、悬崖及树干上的藤本花卉等都应有尽有。书中收录的360种南方常见的野生花卉,主要为长江以南的华东及华南地区的物种,同时也收录了少量热带地区和西南地区常见的野生花卉。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内容包括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植物的系统与分类、植物生物学常用方法与技术简介以及附录5个部分。从植物科学的经典实验和技术发展的角度,全书在前三部分选编了34个实验;第四部分介绍了本学科涉及的技术和研究方法,用于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训练。大多数的实验后面都安排了探究性实验内容,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和研究能力。附录部分主要介绍了实验常用固定液和染色液的配方。此外,书后还增加了被子植物部分组织与器官结构、常见浮游藻类和不同植物中柱类型的彩色图版。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配套数字课程(://abook.hep../44953),提供了主要实验示范操作视频、教学课件、拓展资料及彩色图库等资源,是纸质教材的有力补充,以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本书由植物分类学家——北京大学汪劲武教授编著,是一本告知读者怎么认识植物的入门读物。书中,汪先生基于自身多年教学及实践经验,教给读者认识植物中的基本问题,如科、属、种、拉丁学名等。全书结构自成体系,便于读者快速掌握认识植物的“诀窍”。按照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植物大类加以介绍,聚焦于科,也敦给读者属的概念,列举实例加以说明。全书共收入一百多个大众熟知或有趣的种,并加入了民间故事、典故,增加阅读兴趣。本书配彩图近500幅,方便读者与实际植物比对,可供中小学生和植物爱好者查阅。
本书以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过程为线索,从不同层次系统介绍了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植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等。本书在对传统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和选择的同时,增加了一些以前被忽视然而却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尽可能将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发展动态相结合,通过开设适当的“窗口”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阔眼界,启迪思维。 本书可作为各类大专院校开设植物生物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或其他读者参考。
大自然最得意的杰作,不是山川,也不是河流,不是飞禽,更不是走兽,甚至连主宰万物的人类也不是。最令大自然骄傲的,是花花草草,因为它们不仅丰富了世界,更身体力行地改善着大自然的环境。 从现在起,多关注我们身边的花花草草吧,你的心灵会因此鲜活起来、舒畅起来、充实起来、丰满起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途径、基本方法和产业化开发基地建设技术以及重要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经济产品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良种选育、基地建设、丰产栽培、原料采集、贮藏保鲜和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检测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植物抗氧化剂及其应用》(作者闵九康)共12章,主要论述了植物抗氧化剂和活性氧的发生及代谢过程;植物抗氧化剂和活性氧的种类及功能;植物抗氧化剂对人类健康的有益作用;植物抗氧化剂和活性氧对胁迫的防卫作用;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中的重要功能;植物活性氧在发送信息中的作用以及活性氧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植物抗氧化剂及其应用》可供大专院校师生、科学研究单位的专家和学者,有关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等阅读和参考。
王蒂等编著的《植物组织培养(第2版)》全面系 统地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方法及研究 成 果,分绪论、总论和各论三部分。绪论阐述了植物组 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发展历史及应用;总论从实验室基本操作到组织和细 胞培养原理与方法等 都作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内容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原理 、器官和组织培养、 胚胎培养及离体授粉、花药和花粉培养、细胞和原生 质体培养、离体繁 殖、无病毒苗木培育、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转化 和种质资源保存;各 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蔬菜、果树、观赏植物 、大田作物、林木和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和应用实例进行了具体、重 点的介绍。 《植物组织培养(第2版)》结构简练、内容丰富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可作为林学、农 学、园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本专科生及研 究生的教材,也可供 相
《野生植物资源学》是一本适用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和生物科学类专业使用或参考的教科书。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从野生植物资源分类、分布及其特点、开发与利用、调查与评价、保护与管理等不同研究层次,介绍了植物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各论重点介绍了药用植物资源、果树植物资源、野菜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色素植物资源、纤维植物资源、油脂植物资源、淀粉植物资源、树脂植物资源、树胶植物资源、鞣质植物资源、观赏植物资源、农药植物资源和其他植物资源(包括甜味剂植物资源、经济昆虫寄主植物资源、皂素植物资源和木栓植物资源)等17类野生植物资源重要种类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
本书是在我国植物生态学家祝廷成教授、钟章成教授和李建东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合编的同名教材基础上,将现代植物生态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和新进展一并纳入,重新整合和补充大量内容编写而成的。 本书首先介绍了植物的环境及其生态适应,将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的植物生态学分类提到了突出位置,以此为基点分析群落、种群、个体、分子等不同层次上植物的生态现象,每个层次以概念和基础理论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本书力求反映现代植物生态学发展的动向,在群落和种群核心领域均有研究方法的介绍。各章之后都有思考题,以方便学生复习和掌握重点知识。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对于从事农业、林业、牧业及环境科学的研究与管理技术人员也有参
本书初版自2003年出版以来,得到了许多高校师生的认可,特别受到了参加生物学竞赛学生的欢迎。本书初版现已在市场上脱销,作者已经接到部分教师再版的建议。 本书初版内容比较丰富,结构比较完整,40学时的实验教学在体量上也比较合适,因此,再版的时候不再增加新的实验内容。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认识,在书中新增了“课外观察与思考”一节。
《浑善达克沙地固沙灌木黄柳的生态特性研究》主要针对黄柳的形态结构适应性、种子天然更新规律以及人工更新复壮、生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揭示了黄柳在沙地的生理生态适应对策。黄柳作为浑善达克沙地重要的固沙先锋灌木,对沙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