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论和方法编排了22个实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表面消毒、器官分化、快繁技术、茎尖脱毒技术、微型薯诱导、花药培养、人工种子、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水培技术、非试管快繁技术、遗传转化技术、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内容。本书除基本实验外,还设置了多种植物的快繁、水培等技术,供学生实验时选择参考。本书既突出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又增加了训练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
本书包含植物的胁迫表征与渗透调节物、植物的第二信使与部分元素、植物的活性氧与抗氧化酶系统、植物代谢的部分关键酶和植物对病原细菌的抗性5个部分,共36个实验,基本涵盖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的所有实验操作。本书简明扼要、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相关实验体系;既强调基础理论体系与实验技术的结合,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先进性,语言的通俗性和科学性。
本书为高等师范院校教材《植物学》第二版下册,各章基本上由原编者修订,主要根据“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的精神,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改和补充。蕨类部分增加了“维管植物分类”一节;被子植物一章增加了“植物命名法”、“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各亚纲的特征”等内容,并增添了几个科、属;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一章也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增加了“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特征在被子植物分类中的应用”一节。各章末增加了复习思考题,书后附主要参考书,便于教师和学生参考。 本书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科学校和教育学院主物系(科)用作教材,亦可供综合性大学、高等农、林院校等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以植物个体发育和发育的过程为线索,从不同层次介绍了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植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等。本书在对传统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和选择的同时,增加了一些以前被忽视然而却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尽可能将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发展动态相结合,通过开设适当的“窗口”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阔眼界,启迪思维。 本书可作为各类大专院校开设植物生物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或其他读者参考。
由张洪昌和李星林主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手册》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础知识,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单剂及混剂的性质、功能、剂型、使用技术,并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粮、棉、油、果、菜等主要作物上的使用方法,具有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广大农业种植户科学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指导作用。
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认识我国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通过野外调查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各校均对植物学实习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其中主要是在植物学实习中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着重于标本采集和种类鉴定的训练,改变以往上课时以教师讲授植物种类特征为主、考核时以死记硬背识别种类为多的习惯做法,目的是试图探索出一套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作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开展野外实习教学,地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2)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
本书搜集了一些植物界的有趣的种类,所谓有趣是科学知识上的有趣,而不是猎奇。在介绍某种有趣的植物时,有时虽也结合传说故事,但重点不在故事本身,故事只是帮助青少年们更有趣地去认识这种植物,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所介绍的植物又多联系生活实际。涉及国外的植物又确实是事实,总之让大家对植物世界,特别是有花植物世界有个初步认识。引导大家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可以说现在的青少年到 21 世纪就是主人了,科学家当前仍在对植物世界继续探究,追寻奥秘。像从一个细胞培养出一个完整植株,通过生物工程办法人工改变花的颜色,以及人工种子等等都在深入研究之中。青少年们今天打好植物科学基础知识,正是为 21 世纪接班作准备。可以预言, 21 世纪植物世界将会有更多的奇闻趣事被揭示出来。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详细介绍了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遗传学基本定律、细胞质遗传、遗传物质的变异、数量遗传与群体遗传、园林植物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等内容,理论结合实际,并配有详细的公式解答和实例介绍。书中每章附有思考题,文后附有参考书目。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园林、观赏园艺、林学、农学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园林科研、生产及培训的参考用书。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园林、观赏园艺、林学、农学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园林科研、生产及培训的参考用书。 一级分类:教材 二级分类:本科教材 三级分类:土木建筑
本书是高等学校生命科学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的配套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包含了植物学领域的重要基础性实验,是学习和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课程;是复习、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进一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使学生从实验现象、过程上深化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本教程通过创新体例、丰富内容,以适应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体例上,部分为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植物学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以及掌握描述
本书对我国长白山区的几种毒蘑菇包括鹅膏菌、胶陀螺、橘黄裸伞、和簇生沿丝伞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乐研究。
这本书采用对比手法,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林奈与班克斯的故事。二者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大博物学家,既有着相似的理想和抱负,如为自然建立秩序,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实现国家经济自足等,也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发展博物学的方式。法拉将著作分为七章,按主题描述了他们的异同。 正像作者自己所承认的,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史学著作,从其尾注的数量和类型可以明显反映出来:参考书目较少,且主要依赖二手文献。但作者确是一位材料驾驭和逻辑论证的高手,特别是她对视觉材料的分析,令读者印象尤其深刻。这本著作的另一个特色是,强调了博物学与海外探险、帝国扩张的关系,作者详细描述了两位博物学家,特别是班克斯,如何利用自己与权力机构的关系,来实现博物学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本书在作者多年从事转基因植物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转基因植物及其应用。本书共六章,章为转基因植物的原理,介绍了植物基因转化的方法,转基因植物的筛选和鉴定方法等;第二章到第五章为转基因植物的应用,详细论述转基因植物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胁迫、提高产量、品质改良等各方面的应用,以及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糖类物质、可降解生物塑料、动物抗体、疫苗、药用蛋白和工业酶制剂等,利用转基因植物控制果实的成熟期、创造雄性不育系及自交不亲和系,进行生物固氮及环境治理等;第六章为转基因植物存在的问题及新策略,主要包括转基因植物选择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降低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扩散的分子策略和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转化及其应用等内容。每章前有内容
《植物学实验指导(双语教材)》为双语教学配套教材,包括16个实验,分别涉及显微镜,植物的细胞、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幼苗,藻类,菌类和地衣,苔藓植物,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校园植物调查等内容。这些实验较好地涵盖了植物形态、解剖和系统分类的基本内容。每个实验包括实验材料、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作业和复习思考题等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同时以实验为载体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及对科学的自主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了英语教学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英语水平,并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每个实验前附有一段简短
富营养化是当前水库水质管理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富营养化水体中发生的蓝藻水华对饮用水安全和公众健康产生潜在威胁,也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我国农业人口众多,水库所在的流域面源污染严重。水库流域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已有不少水库发生了蓝藻水华。要想有效地预防水库蓝藻水华发生和降低灾害损失,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重视,更需要一线管理与技术人员掌握相关基本常识和技术方法,以在蓝藻水华灾害发生后,能及时解决问题。 彭亮、胡韧等编著的《水库蓝藻水华监测与管理》针对我国水库蓝藻水华灾害管理的需要,对水库生态特点、蓝藻生物学、蓝藻毒素和蓝藻水华成因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重点介绍了水库蓝藻监测与蓝藻水华防治的基本方法。《水库蓝藻水华监测与管理》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可
本《植物学》是由农业部统一组织,按教材指导委员会意见新编的,通用于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回顾了多年来植物学的教学经验,听取了多方面对教材的编写意见,同时面向当今学科飞跃发展,知识迅速更新的形势,从而确定了教材的编写体系和主要内容。 教材中,在力求保证阐明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加强了联系实际,注意学科间的纵、横联系,在有限的篇幅中,适当地增加信息量,对植物科学近代的发展和新成就加以反映,冀望使《植物学》教材的内容得以不断改革更新和充实提高。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英汉双语21世纪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实验系列教材)》编著者徐晓峰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十多年来开展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经验,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既注意到植物生理学科的全貌(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群体),又考虑到植物生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因此我们重点选择了学生以后在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科研、生产等岗位上经常用到的植物生理学相关实验技术,尽量体现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此外,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的改善,尽量增加一些现代实验技术,如植物组织培养、气相色谱法测定激素、CI2310型光合测定系统的应用等,从实验内容和技术方法上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
本书是杨继主编的《植物生物学》(第2版)的配套实验教材。在修订过程中,注重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呼应和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突出基本技能训练,变以“看”为主到“做”、“看”并重。《植物生物学实验》第2皈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础实验和自选实验三部分,仍以形态结构和系统分类( 多样性)内容为主,适当增加了有关生理代谢、生态和遗传进化的内容,并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兼顾南北地域特点,以增强教材的适用性。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用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的形式,提示学生应该着重观察哪些内容,应该观察到哪些结果,以及从哪些方面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促进学生独立操作、独立观察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本书可作为各类大专院校开设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或其他读者参考。
中国人,无论在何处看到一片温润的田野,心中都会泛 起一层幸福的细波。 因我们是植物般善良青翠的民族。千百年来,我们从禾 本科植物中获得淀粉,从十字花科植物提取脂肪,从豆科植 物中摄取蛋白质……我们种下数不胜数的蔬菜水果,获取身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即使用海水煮盐,中国古人也有一道令当代科学家赞叹的工序——添加草木灰,其中,富含人体必需的钾、镁、铜、碘等元素,对保证人体钾—钠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亦是植物般智慧浪漫的民族。我们在茶叶的清香中思考,在谷物发酵的酒精中沉醉,用花朵怀念深爱的女子,用草药化解一次次生命的危机……我们有傲视世界的桑麻工艺,因此,我们的衣着亦来自一簇簇青青的枝叶;我们还有古代世界*的兽医体系,用针灸与草药精心呵护着染病的家畜,在我们眼中,它
本书是编者在十几年植物生理生化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新发展起来的实验技术和近两年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撰写而成的。全书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附录3部分,收集了47个实验项目,其中包括3个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植物的细胞生理、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植物激素、逆境生理、有机物代谢等。附录部分包括各种常用数据表和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等。每章中有思考题和作业题,帮助学生理解每章的实验内容,同时,通过综合性实验项目,将一些单个小实验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实验,了解其应用。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农(林)学类、生物类本科生、专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使用,也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及其他与植物生理学实验有关的教师、科技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