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野外较常见的植物700种,主要包括有文献记载可食用的植物、据研究证实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药的植物等。每一种植物均配有突出植物识别特征的彩色图片,并对植物的别名、识别、分布、药用、食用、毒性等信息进行了简要的文字描述。本书内容按照野外观察植物的感官认识的层层深入进行编排,首先按照植物的大小、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进行大体分类,再根据叶的形态进一步分类。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图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对植物进一步鉴别。本书适合中医药学、植物学、农学、园林学等专业人员及植物爱好者参考阅读。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纪录片同名图书由纪录片主创团队编写,图书在精编解说词基础上增加了丰富史料和300余幅高清图片,是典藏级国民植物科普书。 全书力图把跨越了46亿年历史长河,在中国境内形成的异彩纷呈的植物图景通过图文形式展现给大众。全书系统、完整地讲述了水稻、茶叶、竹子、桑树、大豆、柑橘、杜鹃等数十种植物是如何塑造中国文明,又如何影响世界的故事。这是一次对中国植物的朝圣之旅,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寻根行动,是一次对自然生灵的致敬,是一次对大众自然知识的普及,是一次关于生命之间如何平衡的思考。 文字,是经久不衰的艺术;图像,是佐证经典的方式。全书将纪录片以饱满的图文形式定格,这不只是一场植物的视觉盛宴,也是一次植物带给人类的灵魂震撼。以植物生命为尺度,渴望人们对生命做一次沉思。
《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清代吴其浚著,共收植物1714种,分为12类。对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产地、繁殖方式等,叙述颇详,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考订。每种植物都配以图版,刻绘均极精审。本书是我国19世纪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植物学专书。 孔子云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草木虫鱼,诗家自为一学,本书历来为博物多识之士所推重,对研究文史、阅读古书助益甚大。 本书是全式标点的深度整理本,书后附有植物名称、人名、地名、引书四个主题索引,极便研究参考检索。
本书在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与特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110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的中英文通用名,结构式、分子量、CAS登录号、别名、化学名称、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征、应用、注意事项、主要制剂和生产企业等内容。同时,全面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田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上的主要应用技术,还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剂型、科学使用和残留控制等内容。 本书可为从事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发应用的农林科技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指导,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涵盖了植物生理学常用的实验方法与研究技术,所选实验内容大多数经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此外,我们还挖掘了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各课题组科研工作中目前常用的植物生理实验相关项目,设计成实验。参加编写的人员均为多年从事植物生理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及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骨干教师,保证了所选实验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教材在出版纸质教材的同时,部分重点实验还配套制作了数字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拓宽视野。
红河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境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既有海拔3074.7米的高峰,也有海拔76.4米的河谷,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属热带、亚热带立体气候),雨量充沛,形成了优异自然环境,孕育着种类繁多,形态结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极高,其综合性自然保护价值在国内是较为少有的。 本书整理出红河地区昆虫名录,计17目212科1409属2668种。这是首次对红河地区昆虫多样性的系统报导,记载云南省新纪录种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近危物种7种。此外,本书附有红河地区部分已知昆虫物种图片,计7目57科564种。本书的出版对摸清红河地区昆虫多样性家底具有现实意义。
《植物生物学》(第4版)教材保持了前3版综合性植物学知识体系的特点,内容涵盖了植物科学的各主要领域,新版教材的编写分为纸质教材和数字课程两大部分,更加丰富了知识的呈现形式,以利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自学。 纸质教材包括绪论和15章内容,绪论论述了植物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和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简介了植物科学发展的主要历程,以及如何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1~15章涉及的知识板块为植物细胞,组织,营养器官,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光合作用,繁殖,生长发育及其调控,以及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界的各大类群及其系统发育和进化,考虑到我国植物学的教学情况,还对已经不属于植物界的真菌界进行了简要介绍,特别是在多个章节中配合教材正文的内容,又新撰写或修改了具有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20多个探索性的知识窗口。 数字课程(http: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远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来得密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能一日脱离植物,发现或探讨各种花草、蔬果、树木、蕈菇等的奥秘,不但可以增加生活情趣,还可以获得营养、健康乃至漂亮盆栽等实际的好处。 与植物相关的问题来自观察、实验和思考,从学龄前开始,孩子们就会发现有关豆子发芽、蔬果栽培、树皮剥落、植物生病、花开花谢的问题,老师及父母可以同他们一起观察,协助实验,从中找寻答案。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大人和小孩都能获得 解密 的快乐。 植物虽然不会跑不会跳,不会说话不会闹,但是它们种类浩繁,而且无论 种类、长相,无一不充满了生机和奥秘,即使只专注于对某一草木的观察, 也必定能在长期的用功之后,得到许多可贵的报偿。 这是一本与生活有关系的植物知识问答,内容涵盖植物型态、植物私生活的解析,
本教材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及系统演化,植物区系地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种群的特征及其动态,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与结构、群落生态、群落动态等,世界植被分布的规律及世界主要植被的环境特点、群落特征及其分布。
本书是全国本倾向于普通读者的常见中草药生态图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对物种形态、功效等描述亲切,面向非专业人士;二、图片全部为精心挑选的生态照;极具欣赏性;三、整体设计富有收藏趣味,活泼的植物与精致的设计使它有迷人的气质,超过一般中草药的枯燥面貌;四、每种配一代表性主方,供读者理解药的主要功效,增长实用知识;五、作为一本倾向普通读者的书,还特别增加了药膳、美容等日常运用的说明。
北京大学主校区燕园每年要接待数十万游客,燕园校区有植物大约450种,《燕园草木补》收录了71科232种植物,并对校园植物的管理进行了个人化的点评,这将唤起燕园学子对校园一草一木的深深情感。此书既是对北京大学校园历史的一种具体记录,有助于读者辨识校园中绝大部分植物,也有利于复兴博物学文化。同时,这本书将是城市人认识身边花花草草的日常手册,将个人兴趣与博物情怀合二为一。
《荒漠植物蒙古扁桃生理生态学》是作者斯琴巴 特尔连续十几年系统研究的总 结。全书共6章,以荒漠植物耐旱性为主 线,从生物学特性、水分、光合、代谢、生 长及繁殖生物学特性,全面、系统地论述 了荒漠区古老残遗种和*濒危植物蒙 古扁桃的生理生态特性,向读者全面、系 统地展现了我国荒漠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的*动态,是荒漠区生态恢复、濒危植物 保护和植物耐旱性研究者理想的参考书。 本书可供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生物 学、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林学等相 关专业研究生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陈功锡、田向荣、李爱民主编的《植物分类创新实践教程》分三部分,共八章。**部分为基本技能篇,集中介绍各大类群植物的表观特征,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技术,植物的观察、鉴定的方法与步骤;第二部分为专题实践篇,分十九个专题实践项目,介绍植物各大类群植物的采集、观察和鉴别,植物分类常规研究技术,并结合实例阐述进行植物性状及区系研究的原理、步骤和方法;第三部分为综合应用篇,系统介绍了植物分类野外实习的目的、内容、组织和考核等,在植物园和标本馆进行综合毕业实习的内容要求等。 全书以开放的思路,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根据不同目的训练要求的实际需要,以实践项目的形式,由单项实践训练到综合应用实践,特别是将植物区系研究、植物园和植物标本馆实习等纳入到实践训练范畴*好
方炎明主编的《植物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 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11篇,较为全面的介绍了植 物发育概论、胚胎发生、苗芽发育、叶片发育、根的 发育、维管发育、光形态建成和向性生长、开花控制 、花的发育、配子体发育和受精、种子与果实发育。 本书在介绍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尽可 能的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本书是一本校本科普读物。主要通过对贵阳学院校园内常见园林绿化植物统计,简要介绍其各类植物的识别特征和园林用途,并附实物图像。适用于园林、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专业学生室外实验。该书主要向大学生普及校园植物科学知识,了解校园园林规划的植物种类以及绿化美化知识,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爱护校园环境的习惯,培养美化绿化意识。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植物生物学》共分绪论、植物的细胞和组织、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植物的系统发育、植物生态学基础和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章,对植物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全面地阐述了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建成、生理功能、遗传变异、分类进化、植物生态以及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基础理论知识,突出了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两条主线。每章前面有内容提示和教学目标,每章末尾有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和推荐阅读书目,便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本卷收载广东及海南野生和习见栽培的维管束植物50科,263属,719仲,4亚种,79变种,5变型。书中对各科、属的特征均有简要的描述,并对每种植物的形态、产地、分布、用途作较详细的介绍,附有插图298幅。节末附有中名及学名索引,便于读者查对。 本志可供生物、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等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有关人员参考。 (本志、二卷完稿于海南建省之前,因此海南植物亦收载其中。为了保持本志内容的连贯性,海南植物仍将继续收载于本志各卷,特此说明。)
李集临编著的《小麦染色体工程》以小麦的染色体工程与分子标记育种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为小麦育种提供一些现代染色体工程和分子标记方面的理论与应用基础。全书共分5章,章是小麦的分类,第二章是小麦的远缘杂交,第三章是小麦的染色体工程,第四章是小麦的细胞质工程,第五章是小麦分子标记与育种,主要介绍一些分子标记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和小麦转基因研究的进展。 《小麦染色体工程》文字简练,引用大量图表,深入浅出,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可读性强,适合遗传育种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小麦育种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