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虫,是昆虫纲鞘翅目的统称,以约40万种的规模成为地球上最大且最成功的生物群之一,占所有动植物种类的五分之一。 大多数甲虫体形小巧、结实且紧凑,非常适合寻找食物、繁殖和躲避捕食者。它们作为食草动物、捕食者和回收者,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甲虫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的一个奇迹,它们的存在对于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甲虫专家从甲虫的结构功能、演化等多个方面,引人入胜地介绍了甲虫的神秘生活。
昆虫行为学研究是近年来受各国科学家关注的一门学科,但国内对其系统研究专著极少。本书是作者们数十年野外对昆虫及其各种行为观测、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并剖析主要的昆虫行为,如昆虫的取食行为、访花传粉行为、趋光和负趋光行为、趋泥与吸水行为、聚集与迁飞行为、防卫和攻击行为、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行为、社会行为、以及特殊的洞穴昆虫与行为等。本书也综述分析了昆虫行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包括昆虫寄主、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对昆虫行为的影响、气候与昆虫行为变化以及昆虫的行为机理等方面。同时,该书也系统分析了昆虫与人类的各种关系以及昆虫行为在各领域的应用。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调查中发现的北京林业昆虫522种,其中43种仅鉴定到属。本书包括了北京新记录216种(书内用“北京*”表示),包含36个中国新记录种和3个中国新记录属,3个新异名(其中1个为属的异名);包含的范围从原始的弹尾目到全变态的脉翅类(蜻蜓目、半翅目粉虱科、蚜总科及蚧总科的种类未列入本书)。每种均配以精美的生态图片,共870余张(均列出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本书是积累北京昆虫多样性的基础性资料,也是认识北方昆虫的重要工具书。
蝗灾自古以来就是严重威胁我国农牧业生产的重要灾害,而且蝗虫作为生态环境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持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普及蝗虫的知识对于蝗灾的防治和生态平衡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作者赵昆、张欣杨、尹学伟、张龙采集了北京地区常见蝗虫,鉴定之后,编辑成这本《北京地区常见蝗虫原色图谱》。书中介绍了北京地区20种常见蝗虫的形态学鉴别特征,并且简要地介绍了这些蝗虫的生物学。该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美的原色蝗虫全身图和局部形态图,便于读者简捷、准确地辨识蝗虫种类。 《北京地区常见蝗虫原色图谱》可为昆虫学工作者、大专院校生物系和植物保护系师生以及农、林、牧业和蝗虫测报防;台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本书收录北京林业(包括园林及果树)常见昆虫629种,包含北京新记录61种(书内用“北京*”表示),其中7种中国新记录及1个新异名。这些昆虫多数是林业上常见的植食性昆虫,一部分为天敌昆虫,另有个别为在林地内常见但与树木关系不大的种类。每种均配以精美的生态图片,共1300余张(均列出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本书是积累北京昆虫多样性的基础性资料,也是认识北方园林绿化昆虫的最佳工具书。
本书由美国史密森学会推荐,是全球经典的科普读物之一。美国昆虫学家罗伯特 埃文斯 斯诺德格拉斯为读者提供了一顿了解昆虫生存之道的大餐,特别注重高营养和食物均衡。为了美味起见,尽可能地删掉了讨厌的技术术语,以利读者的理解和吸收。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蚱蜢、蟑螂、白蚁、蚜虫、蝉、毛虫及蛾、蚊子与蝇虻的生活状态、生存手段及变形过程。共有185幅插图,大部分插图由美国昆虫局提供,有的是首次面世。全书语言通俗诙谐、图文并茂,既适合具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读者,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该书由我国从事医学昆虫区系和分类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工作,并参考了外有关文献、专著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三章,包括蚊、白蛉、蠓、蝇、蚤、人虱、臭虫、蜚蠊、蜱、恙螨及革螨13大类的形态特征和属以上各分类单元的鉴别特征,以及分科、属及重要种类的检索表。所含重要种类共计944种(亚种),并有80幅插图和369个图版。这是一部用于我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鉴定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著,可作为医学昆虫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参考。
昆虫虫体本身及其产物或行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除绪论外共分十二章,系统简述了我国资源昆虫及其利用史,较全面总结了资源昆虫的利用类型,如绢丝昆虫、工业原料昆虫、授粉昆虫、药用昆虫、营养源昆虫、文化娱乐昆虫、天敌昆虫、仿生昆虫、昆虫生物反应器、遗传学研究上的模式昆虫、环境指示昆虫和法医昆虫等,介绍了它们中的重要种类及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饲养繁殖、利用方式和原理、产品的加工利用和研究进展等。本书从当前我国资源昆虫及其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出发,力求在内容上能更好地洞悉该领域的*成果,附有的91幅彩色图片可进一步增强读者的兴趣和探究力。本书供作农林大专院校植保专业、昆虫专业或与昆虫相关的生物学等专业的选修课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与资源昆虫研究相关的科技和管理人员
《昆虫记》是享誉世界的自然科学类经典著作,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书中以人性化的眼光观照虫性,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化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本书《滑稽的秘密演员——壁蜂、芫菁与土蜂》着重讲述了壁蜂、芫菁、土蜂、蚜虫几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本书图文并茂,读者可以在生动有趣的阅读中了解这些昆虫的习性和特点。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什么是昆虫、昆虫纲的特征、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文化、昆虫的营养、昆虫的食用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对我国70余种主要食药用昆虫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并配有240余幅彩色图片供识别鉴赏,其目的在于促进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更丰富的食物。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实用性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可供广大昆虫爱好者、餐馆饭店、科研单位及昆虫专业教学等部门参考使用。
本书是第2卷,主要收集的是第1卷未包括的专业杂志和地方志中发表的产于我国的新种模式标本,包括的杂志有:动物学研究(1~24卷)、动物学报(1~17卷)、林业科学(1~44卷)、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29卷)、白蚁科技(1~24卷)、华东昆虫学报(1一16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28卷)、宁夏农学院学报(1~28卷)、四川动物(1~26卷)、西北林学院学报(1~23卷)、西北农业学报(1~16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1~35卷)、西南林学院学报(1~27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29卷);系列出版物有:昆虫学研究集刊(1~11集)、河南昆虫区系分类研究(1~6卷)、福建昆虫(1~9卷)及地方志共88卷(册)。同时对第1卷包括的“昆虫分类学学报”,增补了26~29卷,中国动物志(昆虫类)增补了39~47卷。
中国小蠹科分类纲要》一书基于1984年出版的《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九册鞘翅目小蠹科》一书,根据国际上分类变动,又收集新近研究的成果,以纲要的形式,对目前国内已公开发表的小蠹重新进行分类理定,介绍了小蠹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已知类群不同分类阶元的检索表,包括4亚科、42属、204种及亚种;并且对于小蠹虫、传病与植物检疫也作了扼要的阐述,因此对我国林木上小蠹虫识别及其发生、防治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再者其中有较多种类也广泛分布于境外的相关地区,为此在口岸检疫时,在截获小蠹的鉴定及一些检疫性的小蠹的非中国种的确认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小蠹科分类纲要》主题明确、构思清晰、内容广泛、记述翔实,包括的种类十分丰富,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各大林区已知小蠹虫的种类,对于我国小蠹虫种类的识别与鉴定很
虽然昆虫的大脑一般只有罂粟花的种子那么大,但是它们却具有令人惊叹的复杂行为模式,能表现出个性、使用语++++言、养育后代。它们是怎样通过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行为方式完成这些类似人类行为的丰功伟绩的呢?很难想象,如果这些世界上*小的动物能执行复杂的任务,那么我们这些拥有更大的大脑的人类会牛成什么样? 作为一本令人感到惊奇和兴奋的作品,《六条腿的私生活》不仅提供了上述问题的答案,还给出了更多不为人知的事实。本书的作者zuk,波士顿环球时报称之为“有启发性思想和超凡幽默的人”,通过数十年对昆虫的研究,给读者讲述这些有着许多令人惊奇成就的物种的那些被埋没的才能。书中给读者带去了关于昆虫的惊人的一瞥,比如蠼螋的育儿技巧,还彻底进行了关于蚂蚁福利的反思,黄蜂令人着迷的个性。 文笔优雅、知识面渊博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普通昆虫学实验与实习教程》包括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内部构造与生理、昆虫的生物学、昆虫的分类、昆虫生态和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7个部分,共31个实验和实习内容。结合目前各院校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昆虫学实践教学的课程大纲的调整,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普通昆虫学实验与实习教程》编写过程中,加强了昆虫基础知识和昆虫分类部分的实验,增加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本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特征图和整体图、昆虫分目和一些常见目的分科检索表,为读者准确地掌握鉴别特征和正确地鉴定昆虫提供有效的参考工具。
作者经过30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界定了昆虫资源与资源昆虫的区别,建立了昆虫学新的分支学科——昆虫资源学,并完善了昆虫资源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支学科体系。本书以家蝇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家蝇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人工大量饲养技术、产品研发及其综合利用,对昆虫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