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根据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工程力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涵盖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主要内容 本书共18章,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重心和形心内力和内力图拉伸和压缩扭转弯曲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压杆的稳定性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复合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本书在讲述某些概念和方法的同时,给出了相关的思考题,供课堂讨论之用本书具有很强的教学适用性,有助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非机非土类各专业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与成.人高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基于Fluent 6.2.16版本、Gambit 2.2.30版本和Tecplot 10.0版本,共13章。全书首先详细介绍了Fluent软件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典型的实例来讲解Fluent在传热、传质及流场等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包括运动部件的速度场模拟、UDF和UDS的使用、并行计算的设置、计算区域的绘制和边界条件的定义、Tecplot的数据处理等。每个实例都有详细的说明与详尽的操作步骤,读者只要按照书中的指示与方法操作,即可完成一个具体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进而逐步掌握利用Fluent进行流体流动数值模拟的基本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新颖、实用,适合大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和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全书共分8章,包含材料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论、轴向拉压与材料力学性能、圆轴扭转、梁的弯曲、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及连接件的计算、压杆的稳定、动载荷等。 本教材主要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建筑、铁道)专升本学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多原子复杂体系反应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英文版)》作为地球大气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臭氧(03)分子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系统地了解其特性,进而建立大气中臭氧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模型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已将研究大气平流层动力-物理-化学过程与变化趋势及臭氧层变化与平流层环境预测列为2009年度重要支持方向)。该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涉及大气中大量的多原子碰撞反应。其中两个代表性的反应系列就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消耗的HOx。
《工程力学实验(第2版)》是一部关于工程力学实验的理论指导用书,内容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思考性实验,提高型实验,实验设备及仪器几个部分,全书详细地介绍了这些实验的操作要领,适合高校学生进行工程力学课程时配套学习。
《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与题解》是严圣平主编《材料力学》(版)的配套教材,对全书的12章内容按章编写了基本要求、内容概要、习题详解,另附三套模拟试卷。《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与题解》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课程基本要求,理解基本概念,学会分析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与题解》可供学习材料力学的学生和自学人员使用,也可供讲授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师参考。尤其是书中量大面广的习题详解,对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参加相关学科竞赛的同学更有帮助。
《动力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十章,分别阐述了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复合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伯原定理、虚位移原理和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书中例题类型多,每章后有思考题和习题,适用于课堂教学。 《动力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土建、船舶和动力学等专业理论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夜大、函授、自考等相关专业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与目前的教学大纲密切配合,共分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狭义相对论、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六章.在题解中,本书既注重物理上的分析,也注意数学演算,有些题还给出了多种解法,并加以讨论.本书还收入了同内硕十、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和1979~1988年间李政道教授主持的中国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试(CUSPEA)的有关试题。 相比于版,本版除了对一些题目和解答做了增删修改外,还增加了一些题,所增加的部分主要为电动力学基本内容的题,除少数白编外,大部分改编自电动力学的世界名著的例题和习题。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以及师范院校的师生学习电动力学课程以及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的辅导用书。
本书致力于让读者就测量与控制角度掌握流体力学与传热学两门学科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本书共分九大部分,包括: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黏性流体运动及阻力计算,稳态与非稳态热传导,对流换热,热辐射及辐射传热计算等。
本书系统阐述了弹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特别注重介绍各类问题的求解方法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全书共12章,内容包括应力、应变、应力与应变关系、解题方法等基本理论;厚壁圆筒、旋转圆盘、轴的扭转、薄板等的分析;以及热应力、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金属塑性成形的力学分析、岩土结构的承载分析等问题。各章附有丰富的习题,书后给出习题选解和答案。 本书可作为机械、水利、土木、航空、核能,冶金、材料等工程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