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识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共分七章,包括:识图的基本知识、基本形体三视图的识读、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的识读、装配图的识读。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列举了大量实例,既讲解了识图的基本原理,又介绍了许多读图方法和经验,指出了读图时易出现的错误。 本书既可供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机械基础(多学时)(第2版)》配套的辅助教学用书,包括主教材同步对应的练习题和本课程的模拟试题3套。本书取材丰富,内容全面,覆盖面广,题目新颖,有考核能力的 考察实践题 、 开放性题目 等。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职业技术院校机械类及相关专业师生、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等。
本书内容包括工程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概述、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工程机械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书中以挖掘机、装载机、叉车、推土机等典型的工程机械作为载体,在讲述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时,结合大量的典型故障实例,突出实际应用。为方便学习,本书配套电子课件,如有需要,可发邮件至hqlbook@126.com索取。本书可作为工程机械使用、售后服务、维修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用书,也可作为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等工程机械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工程机械相关专业人员培训用书。
程耀东、李培玉编著的《机械振动学(线性系统修订版新世纪高等院校精品教材)》介绍线性离散系统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列举了许多工程技术实例。 全书共六章:机械振动学基础、单自由度系统、两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的数值方法和振动控制。附有习题及部分答案。 本书可作为工科有关专业大学生或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能在34~40学时内授完。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自学或参考。
本书主要从材料、器件结构、器件物理等方面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也称做OLED)的原理及物理机制,并对OLED器件的驱动(薄膜晶体管)机理,以及显示屏的构造、工作机制、制造方法等作了详细介绍。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图文并茂,并结合作者自己(日本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国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对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历史、首次白光的产生过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产业化应用前景,以及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应对的专利策略等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介绍。 本书是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这方面工作(如OLED材料、装置、显示屏等)的研究者和制造商的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是一本专门为中老年人量身打造的电脑打字学习手册。从零开始,抛开一切理论知识,以图示加详细操作步骤的方式,按需教学,让中老年朋友轻松学会打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键盘的基础操作、拼音输入、五笔输入、手写输入及极点五笔输入法、搜狗拼音输入法使用技巧等。 本手册适合于:对电脑打字了解甚少的中老年朋友们学习使用,也可以作为电脑爱好者的电脑打字参考手册。
宾鸿赞主编的《机械工程学科导论》为21世纪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 《机械工程学科导论》以八个专题内容编撰而成,结构新颖、内容前沿,反映了本专业的*科技动态,多方位开拓了学术视野,明确了专业的工程应用前景。全书共分八讲:第1讲介绍机械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2讲为数字化设计导论;第3讲介绍数控技术及其应用;第4讲介绍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第5讲介绍机器人及其应用;第6讲介绍现代制造系统及其应用;第7讲介绍精密测量与精微机械;第8讲介绍学生的能力结构与机械工程教育知识体系。 《机械工程学科导论》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专业)概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亦可供从事机械制造的工程
优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多个选择方案中,选择结果那个方案。优化方法又称为数学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主要解决优计划、优分配、优决策、优设计、优管理等问题。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优化问题的概念与分类、优化问题的数学建模、优化算法的一般过程及算法的一般特性、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以及启发式算法的思想和常见的启发式算法。 本书强调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对典型算法的剖析,理解优化算法的本质。算法之间的改进过程和比较,可以帮助理解算法的特性和适应性,了解算法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算法奠定基础。
本书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用书,是冶金部“九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5章,主要讲述起重机械、运输机械、泵、风机以及液压传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书着重于对各种设备的构、工作原理、性能、类型及选择方法等进行讲解,以期学生在学过本门课程之后,能具备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这些设备的知识。本书的编写力求贯彻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此外,本书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起重、运输技术、水泵和风机以及液压传动技术新的发展与进步,并全部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和*标准。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本科生复习和考研而编写的“机械原理”课程复习指导书,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等问题。特别是针对“机械原理” 课程解题方法和思路较难掌握的特点,本书每章“例题精选与答题技巧”部分列举了大量例题,并给出了详细的解答。为学生指明了解题的要点、思路和方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第2 章连杆机构分析和设计;第3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第4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第5章轮系;第6章其它常用机构;第 7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第8章机械的平衡。各章均包括基本要求、内容提要(重点和难点)、例题精选与答题技巧、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附录中给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1991-1995、1999—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原理试题。供学生复习时之用。本书内容全面、重难点
本书是《石油石化现场作业安全检查系列丛书》之一,以现行标准规范为基础,结合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编制。全书分为架设人员资质、施工方案、材料管理、脚手架搭设及脚手架管理等五个部分。 本书采用口袋书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将现场安全作业标准以正反两方面案例的形式展示出来,特别适合作为石油石化行业和建筑行业施工现场作业负责人(包括班组长)、安全管理人员、监护人以及作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书是满足机械原理课程上机与课程设计的需要而编写的。一方面,为利用计算机开展机构分析与设计提供范围广泛的素材与引导;另一方面,为课程设计提供不同类型的机构与设计要求。 本书与中国矿业大学王洪欣教授编著的《机械原理》教材、王洪欣等研制的《机械原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构成一套完整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与学习资料。 本书共分7章,分别是基本机构的设计与分析,平面六杆机构的分析,近似等速比平面六杆机构,平面六杆停歇机构,行星轮系与组合机构,齿轮连杆组合机构以及面向对象技术的机构动画。在《机械原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光盘中,提供面向对象技术的机构动画与部分参考源程序。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机械类专业“机械原理”课程的补充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的教师与工程技
本书共计9章和1个附录。第1~6章,论述*化理论与方法;第7~9章,阐述作者在*化设计方丽的研究实例;后,附录A为用C++语言编写的多层压配组合挤压凹模疲劳强度优化设计程序实例。 第1章,阐述二次函数、梯度与Hessian矩阵、多元函数的Taylor展开、凸集与凸函数、极小点和*解的充要条件和下降迭代法等*化设计理论的基本概念;第2章,论述一维优化方法中的平分法、黄金分割法(0.618法)和抛物线插值法;第3章,论述无约束*化问题求解方法中的梯度法、共轭梯度法、牛顿法、变尺度法、模式搜索法、方向加速法(Powell法)和单纯形法;第4章,论述约束*化问题求解方法中的三种罚函数法、复合形法、半惩罚函数法和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第5章,讨论多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巾的理想点法、线性加权法、乘除法和极大极小法;第6章,简介遗传算法;第7章,论
GB/T 23718《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培训与认证的要求》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1部分:对认证机构和认证过程的要求; ——第2部分:振动状态监测与诊断; ——第3部分: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过程的要求; ——第4部分:现场润滑分析; ——第5部分:润滑实验室技术员/分析师; ——第6部分:声发射; ——第7部分:热成像; ——第8部分:超声; ——第9部分:状态监测专家。 本部分是GB/T 23718的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18436-1:2004《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培训与认证的要求第1部分:对认证机构和认证过程的要求》(英文版)及其勘误ISO 18436-1:2004/Cor 1:2006。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 18436—1:2004,包括勘误!S0 18436—1:2004/Cor 1:2006。 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编辑性修改内容如下: ——用“本部分”代替“国际
本书为高等教育出版社郑文纬等编《机械原理》(第七版)的配套辅导用书,内容上紧扣本课程教学大纲,体例上与配套教材保持一致。 本书特点:针对学生平时学习和考研的需要,总结了各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概念,给出各章的基本要求、考点和难点。并对教材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进行了专题论述,剖析典型例题,提供解题思路。对教材上的习题及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答,并在题后进行了总结或提示,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每一章提供了自测题及答案以供自测,其中大部分试题筛选自近年各重点高校考研真题。 读者对象: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辅导教材和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复习资料,同时也可供有关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与配套软件是为满足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需要而编写,以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能力和应用现代先进分析与设计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 本书由文字版与电子版两部分内容组成。文字版内容主要包括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机构分析数学模型建立及求解方法、各种常用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机构动力学问题的计算机求解方法、C语言编写的机构分析通用程序、ADAMS软件在机构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实例以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等内容。电子版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计算机辅助机构设计的软件平台,还有为方便编程和撰写设计说明书提供的机构分析通用子程序和设计题目的电子文档。 本书和配套的机构设计与分析软件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材或毕业设计的资料,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结合国内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新成果编写而成。 全书共11章,包括工程材料与制造技术简述,铸造技术,塑性成形技术,焊接与热切割技术,热处理技术,车削加工技术,钳工技术,铣削加工技术,刨削及磨削加工技术,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和特种加工技术。通过学习本书,学生将获得常用工程材料及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初步掌握从选择材料、制造毛坯、加工出合格零件、直到装配成产品的综合技能。 由于机械类、非机械类专业很多,教学要求不同,为使教材有较大的通用性,并考虑到其他院校的情况,本书在编写中既包含传统工艺技术知识,又涉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内容,深浅适度,内容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工程教育或工程实践教学的通用教材。
本书是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为主线,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和伺服传动技术等相关技术。通过对机电一体化基本要素进行分析与综合,从系统化的角度介绍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五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实例,进一步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化设计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教材,还可作为机类其它专业的学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是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项目的成果。为适应新世纪高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体系,改变由教师手把手指导的方式调整为提示性引导方式;改变由教师指定实验内容的单一方式,调整为教师减少指定实验内容,允许学生自选兴趣实验。本教材在全面改进常规的基础实验之外,还增设了创新实验、综合实验、机器人实验等新项目,增设的实验新项日给学生提供了自由设计的舞台。学生学完机械原理开始做原理实验,只要做过预习,在相关提示的启发下,不难做好这些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编写成工程应用实例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开始接受工程设计实验的理念,在实验中穿插实验内容进行充分分析讨论,为今后步入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全书共6章。主要内容有技术基础实验、创新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