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分是对GB/T 10609.1-1989《技术制图标题栏》的修订。 本部分从1989年发布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修订主要是根据我国制造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需要增加了有关条款,并针对在标准文字和编辑上发现的一些问题等,对原标准的内容修改后编制而成。 本部分代替GB/T 10609.1—1989《技术制图标题栏》,主要修改的内容有: ——按照GB/T 1.1和本部分的内容要求,修改与增加了“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 ——增加了“投影符号”标注的方法、概念和位置; ——在附录A中增加了“投影符号”的标注实例; ——另外,还就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作了文字上的修改。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
《机械制图习题集》(非机械专业 第二版)是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推出的机电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是《机械制图》(非机械专业第二版)的配套辅助教材,适用于高职非机械专业。本习题集在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修订后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1.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加大了读图能力训练的习题量。 2.增加了展开图和焊接图的习题。 3.采用*国家标准。 4.插图精美,图线清晰、准确。 《机械制图习题集》(非机械专业 第二版)共分9章,分别为制图基础知识、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与焊接图、AutoCAD 2005。
本习题集是根据机械工业部统编教改教材《机械制图》教学大纲选编的。它与教改教材《机械制图》上册配套使用。 本习题集内容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共分为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投影作图、机件形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等四章。整个习题内容力求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新颖多样,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巩固学习效果。 本习题集适合于机械类冷加工、铸造、冷作茧自缚与焊接等各专业通用。各工种在使用本习题集时间可根据本工种的特点作适当删减和补充。本习题集也适合于技术工人培训之用。
本教材与兰俊平主编的《机械制图》教材配套使用,其结构体系与教材相呼应,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依据*《高职高专教育工程制图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规定学时为100学时。 本习题集适用于各级各类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使用。 本习题集的题目类型有:基本作图、补图、补线等,题型灵活多样,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可供师生多项选择。本习题集未安排零部件测绘题目,是为便捷各院校依据本校情况,使用合适的零部件,按照教材中介绍的测绘方法和步骤进行。若有条件安排两周的,建议周绘制零部件草图,第二周可用计算机绘制零部件工作图,这样,既锻炼了徒手绘图能力,又加强了计算机绘图的综合训练。 本习题集具有以下特点: 1.本习题集的内容与教材
......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3版)与《机械制图》(第3版)教材(臧宏琦、王永平、蔡旭鹏、张晓梅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配套使用。《机械制图》(第3版)及配套《机械制图习题集》(第3版)是21世纪高等学校机械科学系列教材,是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系列教材之一。 本习题集共分6章,包括标准、常用件,零件图,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典型零件,装配图的绘制和阅读等。计算机图作业,可适当选择绘制零件图、装配图或拆画零件工作图,上机完成。 本习题集可供大学本科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学生使用。
为了配合新教材的使用,为教师抓住复习巩固、检查考核等教学环节提供参考和方便;帮助学员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教学成果,并引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我们又组织编写了部分教材的配套习题集102种。 习题集的内容紧扣教材,按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同时注意了习题的典型性和实用性,题量和难度适当,形式多样,有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名词术语解释、问答题、计算题和作图题等。教师在使用习题集时,应根据培训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来选用;学员也应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使用习题集。切忌用习题集代替教材。
本书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精品教材《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的配套用书,供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使用。 本书按照主教材的任务顺序编写,包括工作任务、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测评、操作总结等环节。 本书由姜莉主编,张爽,田大伟副主编。
本书是为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编写的实验指导书。 本书介绍了轴孔测量、形状误差测量、位置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圆柱螺纹测量、圆柱齿轮测量等方面的23个实验,还附有实验报告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机械类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实验教材。
由机械工业部统编机械类技工学校教改教材自1990年出版以来,在全国各教改技校中得到普遍使用。通过教学改革,各校的教学质量,特别是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比教学改革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学改革确实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技校的培养目标,大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由于教改教材缺乏与之配套的习题册,给教学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学校组织教师分别编写了11门课程的习题册自用,并在使用中不断完善。根据这个情况,机械部教育司和技术工人教育研究中心于1994年6月在昆明组织二十多所技工学校的教务主任和教师代表对习题册进行了会审、修改,使习题册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修改后的习题册,在部分教改技校中进行了交流,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师生的欢迎。为了巩固和
全书共分3章。章主要介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体系组成与分类、不同专业的实验项目选择等内容。第二章介绍各实验项目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等。第三章为各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本书适合机械类、机电类专业师生使用,有些实验也可供电子类和控制类等大量机械类专业师生选做。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刀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立明、张红军、张锁平。
本书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对各相应章节编写了知识要点、思考题、习题和全部习题的解答,书中思考题和习题着重于加强基本训练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题目共划分为17个章节,其中第1-8章是结合机构及机器动力学的内容编写的题目,第9-17章是结合常用联接、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的内容编写的题目。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业余自学者学习时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习题集是根据*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4年制订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考我校多年来机械类和电类所使用过的习题集,并吸取外校一些较好的题例编写而成,与李广君等同志编写的《机械工程制图》教材配套使用。 本习题集章节编排与教材完全一致。在选题上按照教学的基本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习题集题量略多于一般教学规定的份量,可供不同专业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本书对振动、噪声造成的振动病的起因、病理、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对这种职业病的国内外调查情况作了介绍及综述;对振动病的防治对策,特别是国外的防治经验,用人机学的观点,做了重点剖视。还介绍了振动病的有关国际标准及允许卫生剂量。本书可供有关工厂、研究所的技术、管理及医护人员和职业病工作者参考,也可用作大学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非机类)配套使用,内容包括了主教材所涉及的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机械制图投影基础、轴油图、几何体表面的交线、组合体、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选学内容等相应的习题。 本书内容考虑到是为非机类学生使用,因此比较简单,重大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本书可供中职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非机类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本书是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指导书。全书以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作为设计对象,详细叙述了减速器的结构、设计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设计资料、标准与规范。书中通过举例、图示、文字说明等,形象地引导学生完成各阶段的设计内容。书中还提供了"设计题目"和完成设计必不可少的通用标准资料。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近机械类专业或非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参考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识图的基础知识,常见形体的三视图识读,怎样识读视图、剖视图和剖面图,怎样识读零件图,常用零件画法的识读,怎样识读装配图等。本书是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各专业工种初级工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