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操作维护知识;并结合生产运行和维修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排除设备隐患、稳定机组运行的技术性、管理性措施。机组的检修内容、施工程序和方法以及检修质量的控制标准,也作了全面的介绍。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对搞好机组的安全运行、日常维护和科学检修等工作均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设置管理、检修和生产维护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阅读。
本书紧紧围绕高职高专教学基本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全书共分16章,内容包括: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液压回路及典型系统分析与排除;气压传动知识,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气
《电机拖动与控制》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特点和本课程新技术的发展,注重结合工业应用选材和新技术介绍,尽量简化理论推导。书中配有相关的技能训练,将实践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本书主要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8)归口。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7063:2003《滚动轴承滚轮滚针轴承外形尺寸和公差》。 本标准根据ISO7063:2003重新起草。对于ISO7063:2003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标准引用我国的这些国家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见本标准第2章);根据我国滚轮滚针轴承的实际生产情况,扩大了轻系列挡圈型滚轮滚针轴承尺寸范围(见本标准表1);增加了轻系列螺栓型滚轮滚针轴承螺栓径向油孔直径和螺栓两端轴向油孔直径(见本标准表3),并增加了其符号(见本标准第4章);为方便使用,在尺寸表中增加了轴承型号(见本标准表1~表4);增加了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见本标准第7章)。这些技术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用小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代替GB/T 1415—1992《米制锥螺纹》。 本标准与GB/T 1415—1992相比主要技术性变化如下: ——新标准规定了两种基准距离的选用原则,明确了两种配合形式与两种基准距离的对应关系(见第5章); ——新标准删除了6×1、18×1.5、22×1.5、24×1.5、30×2、36×2、39×2、45×2、52×2和56×2共10个旧标准规格(1992年版的表1;本版的表1); ——新标准增加了16×1、72×3、76×2、90×2、90×3、115×2、115×3、140×2、140×3和170×3共10个新规格(1992年版的表1;本版的表1); ——新标准将旧标准的12×1.5改为12×1(1992年版的表1;本版的表1); ——新标准较旧标准加长了短型小有效螺纹长度的基本尺寸(1992年版的表1;本版的表1); ——新标准对螺距为1 mm和1.5 mm的外螺纹基准平面极限偏差进行了调整,由旧标准的±0.9 mm和土1.1 mm分别调整为±O.7 mm和±1 mm(1992年版的
本标准对应于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范,Ⅷ,焊接和钎焊程序、焊机和钎焊机、焊接和钎焊操作者鉴定》。本标准仅涉及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范,Ⅷ》中表面加硬层金属堆焊和耐蚀堆焊。本标准与ASME第八篇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华惠阀门有限公司、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中心、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武汉锅炉集团阀门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立龙、陈勇、陈荣斌、王晓钧、吕召政、冯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对应BS EN 13397:2002《工业用阀门金属隔膜阀》,本标准与BS EN 13397:2002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是对GB/T 12239—1989《通用阀门 隔膜阀》的修订。 本标准与GB/T 12239—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扩大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阀体与阀盖连接螺栓的要求; ——增加了寿命试验的有关要求; ——修改了检验的要求,增加了型式试验内容; ——修改了标志内容的要求; ——修改了对供货的要求; ——增加了附录A“订货合同数据表”。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辉、高晓蓉、张伟。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0 12303:1995((滑动轴承 质量特性 机器能力及过程能力的计算》。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6)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显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宁波轴瓦厂、临安东方滑动轴承有限公司。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3245:2007《滚动轴承无内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和公差》。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3245:2007。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 12764—1991《滚动轴承 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方案》。 本标准与BB/T 12764—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1991年版和本版的标准名称); ——增加和修改了部分符号和定义(1991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第4章); ——修改了结构示意图(1991年版和本版的图1); ——增加了平底冲压外圈端部厚度C2值;修改了倒角尺寸;增加了优选尺寸标识(1991年版和本版的表1、表2); ——增加了公差及公差的测量(本版的第6
本标准代替HG/T 3235-2006《橡胶机械用气动二位四通滑阀》。 本标准与HG/T3235-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JB/T9236-1999《工业自动化仪表 产品型号编制原则》修改了型号表示方法。 ——修订了基本参数的项目内容(见3.2) ——增加了结构的内容(见3.3) ——提高了产品泄漏量的技术要求(见4.2.1) ——增加了以气泡数每分钟为单位表示泄漏量(见4.2.1) ——修改了耐压强度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4.2.3、5.5) ——提高了产品寿命试验的技术要(见4.2.7) ——修改了产品外观的技术要求(见4.2.8) ——修改了产品泄漏量的试验方法(见5.4.4) ——修改了试验装置中标准试验段布置要求(见5.6.1) ——修改了型式检验的规定(见6.3)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毛皮制革机械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DIS 5208:2007《工业用阀门 阀门的压力试验》(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DIS 5208:2007重新起草。在附录8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DIS 5208:2007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DIS 5208:2007相比,主要做了如下修改: ——调整了标准的条款编写顺序,例如:“试验介质”本标准集中在4.6中,而ISO标准在4.6、4.10.1、4.11.2、4.12.2中分别叙述; ——删除了ISO中的(2.7、2.8)术语; ——增加了4.6.2和4.6.4。 本标准是对GB/T 13927 1992《通用阀门 压力试验》的修订。本标准与GB/T 13927-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工业阀门 压力试验》(按国际标准的名称); ——增加“允许工作压差、双关双断阀门”等术语解释; ——增加“试验相关规定”章节,规定买方的权限; ——修改“试验要求”章节中的“
GB/T 4622《缠绕式垫片》分为三个部分: ——分类; ——管法兰用垫片尺寸; ——技术条件。 本部分代替GB/T 4622.1—2003《缠绕式垫片 分类》。 本部分与GB/T 4622.1—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法兰密封面型式与垫片型式选用之间的对应关系; ——删除了两种金属带材料,增加了—种定位环材料; ——以“标记和标志”代替“标记”(2003版的第4章)。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管路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慈溪市恒立密封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俊英、邱宽横、励行根。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4622.1—1993、GB/T 4622.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