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操作维护知识;并结合生产运行和维修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排除设备隐患、稳定机组运行的技术性、管理性措施。机组的检修内容、施工程序和方法以及检修质量的控制标准,也作了全面的介绍。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对搞好机组的安全运行、日常维护和科学检修等工作均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设置管理、检修和生产维护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阅读。
《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类:应用液压系统设计指导》是为机械类本科学生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编写的。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第2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设计的步骤;第3章介绍了液压缸的设计;第4章介绍了液压泵站的设计;第5章介绍了液压油路的集成化设计;第6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的两个实例和三个题目。从而保证一个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圆满完成,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换。《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类:应用液压系统设计指导》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说明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类:应用液压系统设计指导》是机械类学生的理想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JB/T 5465《电能表用零部件》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端钮盒型式尺寸; --第2部分:磁力轴承组件; --第4部分:钕铁硼永磁制动组件。 本部分代替JB/T 5465.2-1991《电度表用零部件 磁推轴承铝镍钴磁坏》和JB/T 5465.2-1991《电度表用零件 磁推轴承铁氧体磁环》。 本部分与JB/T 5465.2-1991和JB/T 5465.3-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关于适用范围的修订:由适用于电能表用磁推轴承铝镍钴、铁氧体磁环的标准,修订为适用于由永磁材料构成的单相和三相有功、无功电能表用的磁推轴承组件和磁悬吊轴承组件的标准(1991年版的1:本版的1); --增加了对磁力轴承组件的分类和对结构要求、侧重对整体性能要求及规定可行的试验方法,对磁推轴承组件和磁悬吊轴承组件的型式及其规格尺寸不作具体规定(本版的4-6); --关于对磁环
本书是机械类、机电类、汽车类、材料类、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 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液压传动概论,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液压油,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液压控制阀,液压辅助装置,液压基本回路,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运转维护。 本书力求体现岗位技能为目标的职教特点,在叙述和表达方式上又努力做到深入浅出、直观易懂、触类旁通。在编写中,力求反映中国液压传动发展的新成果,统一采用法定单位和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T 786?1—93规定的图形符号。 每章后有思考题。在书后有综合练习题,并为授课教师免费提供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高等专科学校、职工大学、函授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大专层次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用书,也可供职工技术培训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是根据2002年全国高校教学与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与刘延俊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用书。它适合于一般工科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本科生学习《液压与气传动》课程时使用,也可作为目前已经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的参考书。 本教材共分13章,包括教学辅导、实验指导、综合练习三部分内容。其中,前12章是教学辅导部分,与主教材的章节内容相对应,每一章分为重点、难点分析;典型例题解析;练习题三方面内容。第13章为实验指导部分,包含“液压与气压传动”十一个实验,每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实验参考步骤、实验报告共五方面内容。教材后设置了涵盖全书内容的两套综合练习,据此作为对
本标准是国家标准“有效力矩型锁紧螺母”产品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包括: ——GB/T 889.1—2000 1型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螺母; ——GB/T 889.2—2000 1型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螺母 细牙; ——GB/T 6172.2—2000 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薄螺母; ——GB/T 6182—2010 2型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螺母; ——GB/T 6183.1—2000 非金属嵌件六角法兰面锁紧螺母; ——GB/T 6183.2—2000 非金属嵌件六角法兰面锁紧螺母 细牙; 一一GB/T 6184—2000 1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 ——GB/T 6185.1—2000 2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 ——GB/T 6185.2—2000 2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 细牙; ——GB/T 6186—2000 2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9级; ——GB/T 6187.1—2000 全金属六角法兰面锁紧螺母; ——GB/T 6187.2—2000 全金属六角法兰面锁紧螺母 细牙。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07041
本标准代替JB/T1460—1992《高碳铬不锈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1460—1992相比主要对原标准中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修订(1992年版的3.2.2.1,本版的3.2.2.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巧玲、雷建中、仇亚军、高元安、叶健熠、梁华、卢淑君。 本标准于1974年首次发布,1984年次修订,1992年第二次修订。
本书主要讲述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元件、回路以及液压与气动系统。全书共九章,分别阐述了绪论、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泵、液压缸与液压马达、液压控制和辅助元件、液压系统常用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的应用、气压传动热力学基础和工作元件气动系统常用基本回路。 本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采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法,注重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数控、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自动控制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液体传动及控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推荐的大学机制专业本科生教材。 全书共分十二章:章-第三章介绍液压传动的基本理论,第四章-第七章介绍液压元件的作用原理、性能和用途,第八章-第十一章介绍典型回路、典型系统和一般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第十二章介绍液压装置的动态特性。 本书在以下几点民同类型教材有所不同:专门设立了“液压油液”一章;把传统的“开关型”系统及其有关元件与“调节型”系统及其有关元件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本质;对液压技术中的降噪、防漏、治污等问题都有所阐述;全书在剪裁上注意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硅微型惯性器件的理论及应用问题。全书共7章,第1章介绍微型惯性器件的物理基础;第2章至第4章为硅微型惯性器件的原理及误差分析,第5章介绍硅微型惯性器件的制备工艺;第6章简介几种微电容测量方法及硅微型惯性仪表的测控回路;第7章为硅微型惯性器件的组合及应用。 本书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九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测控技术与仪器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传感器、执行器及惯性技术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标准与ISO 4379:1993《滑动轴承 铜合金轴承》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书是全国高等学校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适应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而规划出版的“九五”*重点教材。 本书从液村元件与系统的控制机理出发,对各大类元件和系统的共性和个性分别进行阐述,深入浅出,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创新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液压工作介质,液压阀的控制原理和性能分析,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结构原理、主要性能、技术要点和变量机理,液压系统的组成与分类、静动态性能分析,液压系统设计,污染控制,可靠性与失效分析。每章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方向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从事液压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作参考用书。
本标准代替JB/T 8236—1996《滚动轴承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及调整方法》。 本标准与JB/T 8236—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删除了原标准的公式(2)(1996年版的3.2): ——将调整要求合并到“调整方法”一章中(1996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5.2): ——修改了部分参数符号(1996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第3章): ——删除了对测量说明书格式的要求(1996年版的6.2.2)。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强、苏敏、徐玲玲、张彦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 J11 005—l987;ZB J11 015—1988: ——JB/T 8236—1 996。
本书讲述了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工作特征和基本压回路的组成、功能及特性;对阀控缸、泵控缸几种调速回路,压力、流量、功率适应回路,节能回路,蓄能器回路和几类典型液压系统的性能及共应用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液压系统设计计算方法并有实例加以说明;有专门章节介绍液压系统的污染、泄漏、噪声和爬行等几个主要问题的治理方法;每章都配有较多的例题和习题,便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本书是全国高校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推荐的本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或供从事液压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设计,贯穿“确定项目、自主学习、制定方案、项目实施、反馈评价”的五步教学法,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共4个项目,分25个模块讲述,主要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基本知识,液压流体力学基础,各类液压和气压传动元件的功用、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和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回路,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功用、原理、特点、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等内容。本书每个模块后均安排有思考题,以便于教学与读者自学。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机械类、机电类专业教材,还可供从事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与使用维护人员学习参考。本书配有电子教案,需要者可登录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
GB/T 19066《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分为两个部分: 一一GB/T 19066.工 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 尺寸; 一一GB/T 19066。2 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 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GB/T 19066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19066。1一2003么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 分类》和GB/T19066.2—2003《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 管法兰用垫片尺寸》。 本部分与GB/T19066.1—2003和GB/T19066.2—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将原第1部分《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 分类》和第2部分《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 片 管法兰用垫片尺寸》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标准名称修改为“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 尺寸”; 一一修改了适用范围; ——垫片的结构型式取消了“带隔条型”,增加了“带定位耳型垫片”; ——增加了垫片型式
本手册是在第四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以及广大读者的使用意见修订而成的。 本次修订更新了标准,并修订、增添了部分内容。 全书共17章,内容包括:国际单位制、常用数据、标准代号、机械制图、材料、一般标准、螺纹、联接、键联接、销联接、轴系零件的紧固件、滚动轴承、滑动轴承座、润滑剂与润滑方法、联轴器、离合器、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齿轮传动公差、键轮公差、电动机、滑轨等。 本手册可供高等工科院校使用,也可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使用,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代替JB/T 8563—1997《滚动轴承水泵轴连轴承》。 本标准与JB/T8563—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部分图形(1997年版的图la)、c)和本版的图1、图2); ——删除了部分图形(1997年版的图lb)、d)); ——修改了并增加了部分符号(1997年版和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部分后置代号(见表l); ——增加了轴径超过18 mill轴承的代号及其尺寸(1997年版和本版的表2); ——修改了选用的钢材的排列顺序并增加了对保持架和密封圈材料的要求(1997年版的7.1;本版的6.1): ——增加了对采用高碳铬轴承钢制造的轴经过表面感应淬火后的要求(见6.1.2); ——增加了轴径超过30 mlTl的轴、外径超过50 turn外圈的公差(见表4、表3); ——修改了部分公差项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数值(1997年版和本版的表3、表4和表5); ——增加了对振动及其测试方
JB/T 5389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轧机用四列圆柱滚子轴承; ——第2部分:轧机用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 本部分为JB/T 5389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 5389.1-1995《滚动轴承 轧机用四列圆柱滚了轴承》。 本部分与JB/T 5389.1-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重新编排了FC型和FCD型轴承外形尺寸(1995年版和本版的表4、表5); ——增加了部分轴承型号(见本版的表4、表5) ——增加了公差等级SP级(见本版的7.1); ——扩大了5级公差内圈的尺寸范围(见本版的表A.4) ——扩大了内圈滚道直径偏差的尺寸范围(见本版的表A.6)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书重点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基础知识、液压与气压元件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分析及系统设计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保养、维护与故障诊断等实用技术。 为保持所讲授知识的完整性,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分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介绍。 本书编写自始自终贯彻实用性原则,努力减少对理论知识与计算公式的推导与演算,并通过较浅显的工程语言分析各数学项的物理意义,达到帮助学习与理解的目的。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泛机械类专业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与自学。
本标准代替JB/T 8565—1997《关节轴承额定动载荷与寿命》。 本标准与JB/T 8565--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了术语的英文对照,并修改了部分术语的定义(1997年版和本版的第3章); ——修改了向心关节轴承额定动载荷模量值(1997年版和本版的表1)。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咸启、卢金忠、姜韶峰、陈志雄、何两加、何国辉、张逸青。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 /T8565—1 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