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开关电源的基础知识、典型开关电源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及各种保护电路的作用、开关电源的设计流程、开关电源的调试与测试方法等,并给出了几种开关电源的设计实例分析。与本书相关的技术丛书还包括《开关电源设计提高》和《开关电源设计实例详解》。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与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供电子和电气工程技术人员,仪器仪表及家电维修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电子爱好者阅读。
《实用紧固件手册(第3版)》根据市场上常见的紧固件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有关资料编写而成。手册共四篇。篇介绍与紧固件知识有关的基本资料;第二篇介绍与紧固件基础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内容;第三篇按国家标准,分别介绍螺栓、螺柱、螺钉、螺母、自攻螺钉、木螺钉、垫圈、挡圈、销、铆钉、紧固件一组合件和连接副、焊钉等12类标准紧固件的具体品种、规格、尺寸、公差、重量,以及性能和用途等内容,另外,又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紧固件新品种(其他紧固件)的规格、尺寸、重量以及性能和用途等内容;第四篇为附录,是本书引用的紧固件国家(行业)标准的索引,以及每个紧固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ISO)程度。《实用紧固件手册(第3版)》可供广大从事与紧固件有关的采购、经销、设计、生产和科研等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需要了解、学习紧固件知识的
本书遵循 行动导向 教学理念,以零件加工为主体,共分11个情境,内容包括:加工中心操作入门、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分析、加工中心编程入门、平面铣削编程与加工、圆弧加工程序编制与加工、工件轮廓铣削编制与加工、模具型腔零件程序编制与加工、槽类零件编程与加工、孔类零件编程与加工、变量编程、计算机辅助制造。 本书可以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用书,也供相近专业的师生和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用书。
本书详细描述了多种硅微机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因为设计和制造传感器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只有经过电学、机械工程、物理和化学培训的工程师才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并胜任此项工作。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本书从有关硅微机械传感器设计所需的基本科学知识开始,论述了包括物理定律的按比例缩小、梁和膜变形的力学、传感原理、流体流动和热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电子电路等众多技术环节。此外还向读者介绍了硅微机械加工工艺和传感器封装的基本知识,并用压力传感器、力学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和流体传感器的众多例子说明了设计、制造和性能方面的有关问题。
本书包括工件外圆和长度测量、内孔和中心高测量、几何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角度和锥度测量、螺纹误差测量、齿轮误差测量、三坐标测量、三维影像测量、零件综合测量 10 个项目内容,每个项目均 附有训练题、各项目的测量方法与步骤。 本书概括了公差、配合与零件测量的主要内容,采用我国公差与配合的新标准,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的理念,突出技术应用性,注重实训和新技术在长度测量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和机电类专业教材,并可供机械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参考。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液压技术原理与基本结构》以液压技术原理与基本结构为主,共分11个学习领域。内容包括:学习领域一——液压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学习领域二——液压油;学习领域三——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学习领域四——液压泵;学习领域五——液压马达与液压缸;学习领域六——液压控制阀;学习领域七——液压辅助元件;学习领域八——液压基本回路;学习领域九——液压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学习领域十——液压伺服系统;学习领域十一——液压新技术简介。
本标准中“2规范性引用文件”、“3.1.2 小壁厚的计算”、“3.1.5 中间压力额定值的螺纹连接端或焊接连接端钢制阀门”、“4.3铁制阀门小壁厚计算”及“附录A钢制阀门公称尺寸和阀体端部基本内径的关系”为推荐性内容,其余为强制性内容。 本标准的表1数据来源于ASME B 16.34-2004表3一A,原ASME B16.34-2004表3一A中没有的数值按插值法算出。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高科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安徽省白湖阀门厂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武汉锅炉集团阀门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良工阀门厂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恒、金成波、陈江山、高秉申、张逸芳、冯燕、毛剑韵。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3203:2005((链条链轮术语》。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在第2章术语表的“标准编号”一栏中,增加等同采用相应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编号; ——在参考文献的“标准编号”一栏中,以等同采用相应国际标准的双编号形式代替原国际标准编号。 本标准代替GB/T 9785—1988《链条、链轮术语》。 本标准与GB/T 9785—1988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删除了原标准中有关学术性、理论性和概念性术语及所涉及词条的所有解释性文字; ——原标准的术语是按链条和链轮分类,本标准的术语是按链条的结构和用途、链条零件、链轮以及和链传动装置相关的辅件来分类; ——原标准的术语词条仅有中文和英文,本标准增加了法文和德文的术语词条; ——本标准增加了参考文献,以及中文(以汉语拼
GB/T28278《滑动轴承稳态条件下不带回油槽流体静压径向滑动轴承》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1部分:不带回油槽油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 ——第2部分:不带回油槽油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计算的特性值。 本部分是GB/T 28278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012168—1:2001《滑动轴承稳态条件下不带回油槽流体静压径向滑动轴承第1部分:不带回油槽油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标准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标准如下: ——GB/T 3141—1994工业液体润滑油 ISO粘度分类(egv ISO3448:1992)。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6)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西
本标准的全部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在修订中参考了IS0 10297:2006(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参考了IS0 10297:2006中启闭性、气密性、耐机械冲击性、耐氧气压力激燃性、阀操作机构承受阻力矩试验要求。修改了低压气密性试验,其压力定为0.05 MPa。 本标准参考了美国ANSl/UL 1769:2006中的耐压性试验要求。 本标准的耐用性试验要求是按照我国在气瓶阀设计、制造、检验、使用等方面的经验,高于 IS0 10297:2006和美国ANSl/UL 1769:2006的要求。 本标准代替GB l5382…1994(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翔悦密封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天津江达扬昇密封制造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建修有限公司、吉林化工学院带压密封中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广州石化分公司、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武汉石油化工设备检测防护中心、上海子力工业在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荣、王扬异、慈宏光、赵锡芝、赵庆远、胡忆沩、林志民、赵忠祥、王漫江、纪方奇、郭军、邢辉。
本书是《液压传动系统》的延续,重点介绍电液伺服控制、电液比例控制等工程实用电液控制技术。在内容上,本书扩展了范围,既重点介绍电液伺服控制和电液比例控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也介绍构建电液控制系统涉及的信号检测和信息转换等基础技术及液压控制系统油源装置、污染控制、振动与噪声控制等相关技术;为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推进新技术应用,还专题介绍了电液控制新技术,如电液控制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液数字阀及系统应用技术、水压控制技术和电/磁流变流体控制技术等。与同类教材相比,突出了“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强化液压技术”的宗旨,面向工程实际,跟踪科技发展前沿,采取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电-液-计算机控制知识相结合,原理阐述与工程应用实例相结合,技术运用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综合应用
本书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出发,遵循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精神,参照目前高等院校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在总结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全书共l0章,以介绍液压传动为主,简单介绍气压传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与控制概述、液压传动流体力学基础、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阀、液压辅助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气压传动。各章后均附有一定量的习题。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汽车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学生的教材,还可供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分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三部分。流体力学基础部分主要讲述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介质一一流体及其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能量损失等;液压传动部分主要讲述液压泵、液压马达与液压缸、液压控制阀、液压辅助装置、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气压传动部分主要讲述气源及辅助装置、气缸与控制元件、气动基本回路、典型气动系统应用。 本教材的特点是:以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流体压力(液压与气压)能进行能量传递为主线,以液压与气压系统元件为基本点,以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为基本框架,以典型液压与气动系统应用及液压系统初步设计为目的,使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重点内容,并注意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院校机
本书是《实用液压技术丛书》之一,主要包括液压站的功用、结构类型、设计使用要点、结构总成、典型产品、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及故障排除方法等内容。 为方便读者解决液压站设计和使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本书在后一章中简要介绍了CAD技术以及污染、泄漏、冲击振动与噪声控制等应注意的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收入了国内*液压标准目录,摘录了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常用液压图形符号标准(其他基础标准亦分散渗透到各相关章节中)。 本书可供各行业液压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现场工作人员使用和参阅,并可作为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电视大学的选修课教材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参考书,还可作为工矿企业的短期培训教材。
本书为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由河南理工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院校编写。全书共分9章:互换性与标准化概论、测量技术基础、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典型零部件的互换性、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尺寸链。为帮助读者理解教材内容,每章均配有习题。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含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械电子、车辆工程等方向)及仪器仪表、热能动力工程类专业等本科生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机械制造工艺、机械零件标准化管理、计量测试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讲述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元件、回路、系统及其应用。全书共十七章,分别介绍了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液压传动典型系统、液压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液压伺服和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气压传动基础知识、气源装置、气动元件、气动回路以及气动程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等内容。本书在着重基本概念与原理阐述的同时,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本书主要供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工程专科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学习使用,也可供成人高校、自学考试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液压技术与应用(第3版)》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控制阀、液压辅助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液压伺服控制及运用实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院校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从轴承生产企业的各个环节系统地论述提高轴承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打造精品轴承。内容包括滚动轴承疲劳寿命和优化设计;滚动轴承制造技术,生产设备使用与维护、生产人员培训;轴承检测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轴承失效分析与故障诊断;几种特殊轴承的制造技术等。 本书结合多年来轴承制造及检测的生产、教学及科学研究,反复精选内容,在兼顾理论的同时,突出解决轴承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吸收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轴承生产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轴承专业的教材。
机器测绘是指根据现有的部件或机器,画出零件草图并进行测量、标注尺寸,然后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的全过程。“机器测绘”是一门工程制图综合训练的实践性教学课程,适用于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机械类各专业的大学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对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的机械设计、工程图表达以及综合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机器测绘”的教学特点是时间短、头绪多、工作量大、要求高,为了改变学生们在测绘工作中所产生的忙乱、无所适从、低效率等现象,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编写了《高等工科学校教材·机器测绘:齿轮油泵零部件测绘》,自从2002年《高等工科学校教材·机器测绘:齿轮油泵零部件测绘》的第1版至今,经过十年的不断修改与完善,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严格按照本书的程序化实施管理,就能使机器测绘实践性
《滑动轴承故障诊断实用技术》由杨国安编著,是《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实用技术丛书》之第7分册。本分册共分三部分:部分是章和第二章,简要介绍了滑动轴承的分类、结构和材料,并重点说明了滑动轴承润滑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计算;第二部分是第三章至第五章,详尽说明了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原因,滑动轴承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包括振动信号、油样分析和声发射检测,简要介绍了滑动轴承的点检与修复;第三部分是第六章和第七章,总结了滑动轴承故障诊断实例并简要介绍了气体润滑轴承。同时,本书精选了大量典型实例用以说明故障诊断的思路。《滑动轴承故障诊断实用技术》内容详尽,通俗易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主要供现场从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同时本书也为高等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或本科生在深入理解机械设
本书是为了适应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改革的需要,以“工学结合、过程导向、‘教学做思’一体化”为原则编写的,经过企业调研,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以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工艺、工装的设计能力为目标,依据机械加工工艺员、车(铣、镗、磨)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大纲要求进行内容设计。本书分为6章,以阶梯轴、燕尾导轨、传动轴、轴类零件、套筒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等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这些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零件,经过教学化处理,都较好地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工学结合特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高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文件制定与加工的能力,较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及成人高校机械、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实用液压技术300题》的第3版,从液压技术基础知识、液压油、液压元件、液压系统应用及维护保养、伺服系统、静压支承、新型液压元件和计算机技术在液压技术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以问题解答、计算题求解的方式,对液压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353题。 本书技术性和实用性很强,适用高校本科、高职和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机械类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液压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