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机械工程材料》(第3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的辅助教材,旨在引领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起到指导学习者全面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牢固掌握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目的。全书分为5篇:第1篇教与学,简述科学学习方法的内涵及重要性;第2篇学习与方法指导,明确各章的学习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解析、学习与方法指导、单元自测题以及课程总复习与综合模拟测试题等;第3篇参考答案;第4篇实验指导,突出综合性实验;第5篇中外名入学习方法启迪。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高职院校机械类及近机械类各专业《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材料》、《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电厂金属材料》等课程教与学的辅导参考教材。
本书是与《汽车机械制图(第2版)》配套使用的教材,按国家**制图标准,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指导方案”以及汽车行业标准和技能规范编写而成,适用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械类等各专业的制度教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书主要阐述工程材料的分类与性能要求、金属学基础、钢的热处理及表面改性、常用金属材料、其他工程材料、机械零件的选材等内容。重点介绍金属材料,兼顾非金属材料。每章安排学习要求和习题,帮助读者掌握、巩固、应用学习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6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凡、顾临、周勇、况春江、方玉诚、徐显庭、李忠全。
姜江和张刚等编著的《机械工程材料学习指导》是《机械工程材料》(第3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的辅助教材,《机械工程材料学习指导》旨在引领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起到指导学习者全面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牢固掌握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目的。全书分为5篇:第1篇教与学,简述科学学习方法的内涵及重要性;第2篇学习与方法指导,明确各章的学习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解析、学习与方法指导、单元自测题以及课程总复习与综合模拟测试题等;第3篇参考答案;第4篇实验指导,突出综合性实验;第5篇中外名入学习方法启迪。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高职院校机械类及近机械类各专业《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材料》、《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电厂金属材料》等课程教与学的辅导参考教材
姜江和张刚等编著的《机械工程材料学习指导》是《机械工程材料》(第3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的辅助教材,《机械工程材料学习指导》旨在引领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起到指导学习者全面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牢固掌握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目的。全书分为5篇:第1篇教与学,简述科学学习方法的内涵及重要性;第2篇学习与方法指导,明确各章的学习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解析、学习与方法指导、单元自测题以及课程总复习与综合模拟测试题等;第3篇参考答案;第4篇实验指导,突出综合性实验;第5篇中外名入学习方法启迪。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高职院校机械类及近机械类各专业《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材料》、《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电厂金属材料》等课程教与学的辅导参考教材
《机械工程材料》是高等教育机械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和相关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妁技术基础课教材。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教材是按照“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一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一常用机械工程材料一材料的应用”这一顺序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以下特色: 1.本教材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非材料专业,课程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前提下,兼顾材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突出工程材料应用技能,把过于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公式推导都进行了适当简化,把机械设计、制造的选材和用材结合起来,把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加工方法与材料的工艺性能结合起来,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教材内容在保证
本书是根据*高职高专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按照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分委员会教材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适应21世纪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编写的。本书以培养机械制造生产*线所需的知识、技能为目标,以一种常用机械零件作为工作项目引入,实施典型工作任务,驱动整个工作学习的过程,形成强化应用的具有高职高专特点的新的教材体系。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成人院校、本科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性本科等机械类专业的通用教材,同时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训与实验等教学。
“机械工程材料”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从机械工程的应用角度出发,介绍常用的机械工程材料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之间的关系,并阐明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 本教材自1988年版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先后经过6次再版修订,经过近20年的不断修订和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以下比较鲜明的特色:致力于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编写精练;与前沿信息接轨,采用*国家标准;体现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
本书是根据国家*高教司1995年82号通知颁发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基本要求》以及现行教学大纲和编者多年讲授《工程材料》课程的经验编写的。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共分10章。部分是金属学的基本原理,概括地介绍了金属和合金的性能与成分、组织结构以及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了钢铁材料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及其在机械产品零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第三部分介绍了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常用材料的分类、编号、性能特点和用途、材料选用原则、典型零件选材及工艺分析等。 本书以培养学生合理选择材料和热处理工艺、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为主要目标,力求简明扼要,理论联系实际,并反映材料和热加工工艺的*进展,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和制造类各专业的学生教材,也可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9)归口。
吕烨、许德珠主编的《机械工程材料(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根据高职高专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工学结合的要求修订而成。《机械工程材料(第3版)》包括金属的力学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钢的热处理,工业用钢,铸铁,有色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与复合材料,工程材料的选用共九章。各章后面附有思考题与习题。《机械工程材料(第3版)》可作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各类教育机械类专业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参考。
本教材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用书。全书分为四章,主要介绍金属材料熔铸技术、金属材料性能检测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金属材料组织分析技术等实验。 本教材可作为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的老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材。主要介绍零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要求以及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材料学基本理论和材料知识,书中介绍了各类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加工工艺及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并结合实例说明了选用材料的原则和方法。全书内容包括:材料性能、材料的结构、材料的凝固与结晶组织、材料的变形与强化、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钢的热处理、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材料表面技术、工程材料的选择反应用等。各章后均附有分析应用型习题,全书引用*国家标准,并力求教材体现“宽、精、新、应用”的特色,旨在重点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选材、用材的能力。 本书可供机械工程、能源动力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大学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作为高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学基本知识、热处理基本原理及工艺、机械工程常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有机高分子材料、机械零件选材及工艺路线分析等。 本主要面向机械冷加工,兼顾机械热加工。常用工程材料以金属材料为主,本介绍时注重工程应用,注意内容更新,反映材料领域的新发展,对广东地区使用较多的外国材料也作了介绍。本适用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参考。本参考教学学时为48~64学时。
本标准代替GB/T 16485-1996《制材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 16485-1996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将原第15章合并为第8章; ——增加了制材设备的小切削速度。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人造板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