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按如何编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要求来编写的,内容分基础知识和实例两个部分。基础部分有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工件的变形、工件的定位和定位基准、工件的工艺路线拟订、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加工余量、中心孔和零件的结构要素等。实例部分有31个零件的加工工艺实例,每一类加工实例后面都有相关的检验方法。本书可供工厂有关技术工人和工艺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技术学校、工厂培训机构师生学习和命题时参考。
本书围绕仪器制造工艺的各个主题,系统地介绍了仪器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及相关工艺,从仪器制造过程中的选材到仪器制造工艺过程的规划,以及仪器零件的成形工艺和相关的制造技术,最后介绍了仪器的装配与调整。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包括绪论、仪器常用材料及相关元件、仪器制造工艺过程基本概念及规划原则、仪器零件的成形工艺基础、加工精度分析与制造质量控制、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微机电系统制造技术、仪器装配与调整。
本书是有1983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辅助教材《冲压设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1986年10月全国高等工业学校锻压专业教材分编审委员会审定的修订大纲修订的。 本手册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冲裁、弯曲、拉深、成形、挤压工艺、简易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压力机和冲模标准件等。对于非金属材料的冲裁、冲压生产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模具结构、冲压加工的经济性、材料性能、成形极限等方面的内容均作了适当的介绍。还编入了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计算实例、一般设计数据和公式、弹性元件的选用等方面的内容。 本手册为高等院校锻压、模具专业学生进行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主要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供从事冲压生产、研究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在提高钢材综合力学性能、开发新品种、简化生产工艺、节约能耗和改善生产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书篇为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理论,主要介绍了钢的强化和韧化、钢的奥氏体形变与再结晶、在变形条件下的相变、微合金元素在控制轧制中的作用、中高碳钢控制轧制特点、控轧条件下钢的变形抗力、钢材控制冷却理论基础;第二篇为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在板带生产中的应用、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及形变热处理技术在钢管生产中的应用。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供从事轧钢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1988年6月高等工业学校《工业造型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小组讨论通过的《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编写大纲而编写。书中主要内容为产品造型设计中常用材料的组成(金属、塑料、陶瓷、玻璃、木材、涂料、胶粘剂等)、性能及应用等基本知识,同时还简要介绍了金属及部分非金属材料的一般加工成型和表面处理、涂饰及镀饰工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业造型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设计类有关专业及从事产品造型设计的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阐述当代的前沿学科之一-微米/纳米尺度传热学的研究意义,学科内容及其相应的基本理论与实验研究方法,并归纳出了该领域内若干可供探索的途径和新方向,特别对微米/纳米尺度热科学的工程应用也作了必要的介绍。本书可供热科学,物理,电子,机械,器件,材料,化工,生物技术与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研究生参考。
《再制造技术与应用》是《材料延寿与可持续发展》丛书之一,是我国再制造专家徐滨士院士等创作的一本再制造理论与实践的新著。全书分两篇,上篇“再制造——战略型新兴产业”清晰地阐明再制造产业的概念、重大意义和基本理论,介绍汽车再制造等产业的发展状况;下篇“再制造实用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再制造成熟的技术体系,即再制造拆解、清洗、检测、表面工程、机械加工、涂装和包装等技术原理和技术应用。 全书结构清晰,概念清楚,可供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再制造、资源化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参考。
在2003年,我国将GB/T2828-1987修订为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帮助企业适应这些变化,并且迅速掌握抽样检验操作技能。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组织编著《质量抽样检验标准实施指南》一书,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部分(附录GB/T2828.1-2003抽样标准),对企业抽样方案、抽样计划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结合实际案例,集专业性、操作性、规范性为一体,突出实践,便于掌握,特别适合于企业中高基层管理人员、现场岗位专业人员参考阅读。本书目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