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川崎RS10N工业机器人和天津龙洲RB0105实训台为例,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典型工业机器人和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编程和调试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全书共分7个模块,43个任务。 本书除了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外,还特别注重工程应用,力图把企业项目融入教学之中,突出体现高端职业技能、新兴职业技能、长周期职业技能、前瞻性职业技能的开发。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自动化和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基本知识、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工件的装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等。全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并根据易教易学的原则编写。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机械类专业和近机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方法、机械加工质量与控制、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原理和先进制造技术。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包装工程、过程装备、车辆工程、管理工程和建筑工程等有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作为机械制造和装备相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重要的参考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 业本科系列规划教材)》编著者何宁。 《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 业本科系列规划教材)》共8章,内容包括机械加工工 艺规程制订、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械加工精度分析 与控制、机械加工 表面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装配工艺基础、工艺尺寸 链的分析与计算、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等先进制造技 术。 本书章末有本章小结,并附有习题与思考题,便于学 生复习巩固。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或近机械 类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电视大学、职工大学、 函 授大学、业余大学和自学考试等学生的教材,还可供 从事机械制造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培训使用。
本书结合近6年共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和2008—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现代制造技术类比赛的经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整体技能的提高,重点介绍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试题,突出了系统性、实用性、通俗性。全书各部分联系紧密,并精选了大量各省市经过实践验证的典型试题。本书适合作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集训,数控、模具专业的中专、技校、职高学生的实训教材,也可作为数控铣床操作人员及从事数控加工技术人员的培训资料。
《机械加工工艺编制项目教程(全国机械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作者金捷)按照项目形式进行编排,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从生产的实际要求出发,突出实际应用,并且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教材选用七个典型零件为项目载体,按职业工作过程描述,从零件图分析到完成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本教材以职业工作项目引领,具体工作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机械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技能,并通过“技能训练”独立完成具体零件加工工艺文件。项目七以“气门摇臂轴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为实例,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机械加工工艺编制项目教程(全国机械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通过对轴类、丝杠类、拨叉类、箱体类、曲轴类、连杆类等零件加工工艺设计的介绍,将金属切削
本书共8章,内容分别为绪论、工程材料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精度、工艺规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等。 本书在编写时力求体现制造工程技术的实践性、整体性和理论性。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包装工程、农业机械等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亦可供机械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根据全国高职高专课程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并遵循“拓宽基础、强化能力、立足应用、激发创新”的原则编写的,着重培养学生机械制造工程技术能力,另外,为拓宽学生视野,介绍了装备制造业特种加工技术。 该书共分三篇、十六章,主要讲述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的结晶机理、铁碳合金状态图及碳钢和铸铁,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及其新技术,合金钢的类型及应用,铝、铜及锡基、铅基轴承合金,粉末冶金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及复合材料,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砂型铸造及特种铸造,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及特种模锻,手工电弧焊、埋弧焊等焊接方法,机械零件毛坯选择,切削刀具及切削过程,机床及零件表面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先进制造技术,特
本书在综述粒径小于1μm的超微粉体应用的基础上论述了超微粉体的特性,介绍了机械粉碎、气相合成、化学合成等方法制备超微粉体的原理、工艺设备和生产实践以及超微粉体的分散与表面处理和超微粉体的表征方法。全书共6章,包括绪论、超微粉体特性、超微粉体制备、超微粉体的分散与表面处理、超微粉体制备实践及超微粉体的表征等。 本书可供从事粉体制备与处理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从对机械制造过程了解入手,以工件表面成形理论和金属切削理论基础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应用及其相关的工艺装备的选择与使用;以零件机械加工的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综合应用,构成完整的机械加工工艺的方法,阐明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原则。在内容上涉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机械制造工艺学和机床夹具设计等内容,并根据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更新有关教学内容,增加了超精密加工、特种加工、数控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等内容。在编写时,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精简理论叙述,注重方法的介绍,注重联系生产实际,注重加强应用。《机械制造技术(第2版)》除绪论外,分为总论、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机械制造工艺三篇,共计十五章。总论部分包括机械制造过程概述、机械
本书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机械加工的知识,全面介绍了车工、铣工、刨工、磨工、钳工等各工种的特点,以及机床夹具设计知识,并附有典型零件详细的加工步骤与方法。本书可供机械加工专业的初学者及打工者入门学习之用。
本书是依据*颁的“高职高专教育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课程教学要求”,总结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成果,结合参编人员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编写的。 本书共分13章,系统阐述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学基础知识,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与复全材料,铸造、锻压、焊接的成形工艺,机械零件的毛坯成形综合选材与工艺路线等内容。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与练习题。本书的材料牌号、单位、名词术语等均采用国家新标准。 本书为高等职高专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教材,也适合职工大学、业余大学、中等专业学校选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突破了以往的教材编写结构,以项目式的教学模式为导向,但又不失传统教材的严谨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本书针对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引用大量生产线的实践内容,并在每章后一节设计具体的实践项目,将各章知识按照项目式教学要求进行综合实训。全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结构严谨、清晰,突出教学的可操作性。全书共分6章,分别是绪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传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组成与接口、传感器信号处理及其与微机的接口、机电一体化中的伺服系统、机电一体化项目教学案例。
本书将理论和实训一体化,全面讲述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知识。全书分为7个教学项目:冲压加工基础知识、冲裁工艺与冲裁模、弯曲工艺与弯曲模、拉深工艺与拉深模、成形工艺与模具结构、多工位级进模结构、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每个项目分为多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实施前确定学习目标,在实践训练中辅以知识讲解,每个任务均设计了单独活页型的项目训练记录表,该记录表作为项目训练的作品之一,学生完成后可以交与老师进行批改。 本书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模具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短期培训班的教材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内容包括金属切削机床的传动设计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金属切削刀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三部分。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注重基础理论的阐述,保留普通机床设计理论的精华,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反映国内外机械制造装备的科技成果及其发展趋势。本书配有电子课件,请需要的教师到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查询、下载。 本书是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规划教材,也可作为机电工程专业的参考用书。
本书内容涉及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及其单元技术,包括:柔性制造系统、柔性装配系统、人与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的机床特征、柔性制造系统的刀具及刀具原理、工业机器人、自动仓库和自动导向小车等。
由周骥平、林岗主编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附光盘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围绕机械制造全过程,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内容包括相关的基本概念、自动化控制方法与技术,以及加工设备自动化、物料供输自动化、刀具自动化、检测过程自动化、装配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和应用。本书可满足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机械制造自动化方面的基本原理,了解机械制造中各主要单元和系统的自动化方法以及各种自动化装置的结构原理和特点,并提高其应用管理能力的需要。本书在内容取舍上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在内容编排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做到深入浅出、详略有序,以利于读者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全书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并附有复习思考题。考虑到各
为了提高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本书在内容设计上紧密结合现代制造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三维CAD建模、CAM代码生成与仿真、数控机床操作等基础;另一方面系统地将基于光学扫描的逆向设计技术、FDM以及SLA工艺的快速原型技术、基于ADAMS软件的虚拟样机技术等引入实验教学。全书结构严谨,既可以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学生相关课程的实验实习教材,也可以作为一般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全书共5部分,依次是反求工程与快速制造、UG NX CAD、UG NX CAM、虚拟样机技术及Adams软件应用、数控机床加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