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是岛屿和海上石油平台供电、海上风电场输电的重要通道,实时获取运行状态,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保障经济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由于海底电缆深埋海底,人工巡检方式实现困难,采用 电子式测量手段存在电磁干扰严重、在线检测困难等突出问题,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进行状态监测 可以克服以上问题,具有测量距离长、精度高、实时性好、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 本书总结了作者近10年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海底电缆状态监测理论、 技术和软硬件实现方法。全书共7章,主要包括海底电缆及传统监测方法、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基于分布 式光纤传感的海底电缆状态监测关键技术、海底电缆状态参量的获取、海底电缆电热与机械故障的建模与试 验、海底电缆故障检测与诊断、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海底电缆状态监测软硬件系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对应于IEC 60702—1:2002一o2《额定电压750V及以下矿物绝缘电缆及终端 第1部分:电缆》(英文版)、IEC 60702—2:2002一o2《额定电压750V及以下矿物绝缘电缆及终端第2部分:终端》(英文版),与IEC 60702-1:2002-1、IEC60702—2:2002-2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胜武电缆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国民、李雪佩、张荣生、戚永兴、陈新民、徐学民、刘成俊、马景运、宏育同、高永华。
为给带电作业工具及安全工具的试验提供全面和具体的试验指导,确保这些工具在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本书结合电力安全生产的需要,并参考国电发[2002]777号《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试行)的要求,介绍了带电作业工具及安全工具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涉及的工具范围主要包括硬质绝缘工具、软质绝缘工具、绝缘斗臂车、绝缘防护用具、绝缘遮蔽用具、屏蔽用具、金属承刀工具、检测及检修工具、清洗工具、安全工具、绝缘手工工具等。针对各稗工具的电气、机械、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性能要求,逐一介绍了每一种工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预防性试验,能在实践中依此进行试验。 本书可作为带电作业工具及安全工具的试验人员、生产制造企业技术人员、电力企业安全及带电作业操作人员的工作常备用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安全生产自理及技术
《电子信息材料》(作者樊慧庆)主要介绍当今电子信息材料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新器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从电子信息材料实际出发,引出新材料研发不断带来的机会和需要应对的挑战,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学科未来的方向作了简要展望。全书分为8章,主要内容涉及微电子材料、介电材料、压电材料、传感器材料、能源电池材料、光电材料和有机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专业书籍,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新材料产业及相关领域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电力电缆施工运行与维护》围绕电力电缆的施工、运行与维护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电力电缆的发展、分类、结构及特性等基础知识,接着重点介绍了电力电缆的敷设、电缆附件的制作和安装、电力电缆试验、电力电缆故障测寻,以及电力电缆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此外,本书的一个亮点是给出了电力电缆各种作业的标准、质量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列举了电力电缆施工的方案、故障查找的案例分析。《电力电缆施工运行与维护》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可供电力电缆运行与维护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参考。本书由沈黎明主编。
在《微型驻极体传声器的设计》一书出版后,有不少读者,尤其是工作在研制微型驻极体传声器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向编者提出了一些有关微型ECM研制中更为具体、更为深入的问题,并希望编者能再作些进一步的讨论,为此编者将为相关人员答疑、解惑及做讲座的内容,汇编、整理出版了本书。本书共分四章,分别为:实用ECM设计的讨论、实用ECM生产技术的讨论、实用ECM测量的讨论、相关配合的讨论及标准。本书对正在研制微型驻极体传声器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微型驻极体传声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校中电声专业、通信专业和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也适用于有兴趣讨论微型驻极体传声器的人员。
1.主要内容:电线电缆制造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劳动定额行业标准。2.主要特点:成套系出版,行业内部征订。
光谱分析是利用特征光谱研究物质结构或测定物质化学成分的方法,是一种古老的分析手段,随着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完善,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书根据电站金属材料及合金的特点,介绍了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原子发射光谱的形成及分析方法,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及锅炉、汽轮机主要部件用钢等,分析了电站金属材料主要合金元素看谱分析图谱与标志,并对电站金属常见钢号的验证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重点阐述,后所附的光谱彩色图谱可作为光谱检验人员现场分析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可作为电力工业理化检验人员资格考核的光谱分析培训教材,可供电力行业光谱检验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使用,还可供质量监督、机械、石油、化工、冶金、煤炭及其他有关行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套图册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制定印发的《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以一线生产作业班组的主要生产作业行为作为分析辨识对象,运用绘画形式系统表现出了一线生产作业班组的各个生产作业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作业风险和防范控制措施。本图册包含变电运行、配电运行、输电运行、调度、变电一次检修、变电二次检修、输电检修、带电作业、配电检修、电力电缆、装表接电共11类专业班组的作业内容,力求使一线员工通过浅显易懂的图册学习掌握各类作业风险,进一步加深员工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与理解。本册为电力电缆。 本书可作为供电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的培训教材使用,还可供电力电缆专业的基层班组、
GB/T 4074《绕组线试验方法》分为八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2部分:尺寸测量; ——第3部分:机械性能; ——第4部分:化学性能; ——第5部分:电性能; ——第6部分:热性能; ——第7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 , ——第8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 快速法。 本部分为GB/T 4074的第7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172:1987《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第3.0版(英文版)和第1号修改单(1997年)。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EC 60172:1987的前言和引言;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将IEC 60172:1987前言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调整为1.2。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
本标准修改采用IEC 62155:2003《额定电压高于1000 V的电器设备用承压和非承压空心瓷和玻璃绝缘子》(英文版)。 本标准和IEC 62155:2003相比,做了一些技术性修改,修改之处用垂直单线(I)在它们所涉及的章条的页边空白处标识,并增加了附录E以说明这些修改及其原因。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IEC 62155:2003的前言;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取消了IEC 62155:2003的文献目录。 本标准编写规则按GB/T 1.1—2000,文本结构与IEC 62155:2003完全相同。 附录F给出了本标准和IEC 62155:2003章条对照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
本书清晰简明地介绍了各类材料的基本特点、性能参数、基本性能及应用概况等,包括 缘材料、导电材料、磁性材料、特种电工材料与铁电材料、超导材料、液晶材料和光导纤维材料。本教材教学参考学时为60学时。 本书可作为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本书清晰简明地介绍了各类材料的基本特点、性能参数、基本性能及应用概况等,包括 缘材料、导电材料、磁性材料、特种电工材料与铁电材料、超导材料、液晶材料和光导纤维材料。本教材教学参考学时为60学时。 本书可作为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本书清晰简明地介绍了各类材料的基本特点、性能参数、基本性能及应用概况等,包括 缘材料、导电材料、磁性材料、特种电工材料与铁电材料、超导材料、液晶材料和光导纤维材料。本教材教学参考学时为60学时。 本书可作为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本书清晰简明地介绍了各类材料的基本特点、性能参数、基本性能及应用概况等,包括 缘材料、导电材料、磁性材料、特种电工材料与铁电材料、超导材料、液晶材料和光导纤维材料。本教材教学参考学时为60学时。 本书可作为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本书清晰简明地介绍了各类材料的基本特点、性能参数、基本性能及应用概况等,包括绝缘材料、导电材料、磁性材料、特种电工材料与铁电材料、超导材料、液晶材料和光导纤维材料。本教材教学参考学时为60学时。 本书可作为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电子信息材料》(作者樊慧庆)主要介绍当今电子信息材料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新器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从电子信息材料实际出发,引出新材料研发不断带来的机会和需要应对的挑战,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学科未来的方向作了简要展望。全书分为8章,主要内容涉及微电子材料、介电材料、压电材料、传感器材料、能源电池材料、光电材料和有机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专业书籍,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新材料产业及相关领域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电子信息材料》(作者樊慧庆)主要介绍当今电子信息材料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新器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从电子信息材料实际出发,引出新材料研发不断带来的机会和需要应对的挑战,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学科未来的方向作了简要展望。全书分为8章,主要内容涉及微电子材料、介电材料、压电材料、传感器材料、能源电池材料、光电材料和有机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专业书籍,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新材料产业及相关领域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采用项目任务模式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多晶硅原辅料的检测、硅锭(棒)的检测、硅片的检测、晶体硅电池片的检测、光伏组件的检测、光伏系统的检测。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高专太阳能光伏产业专业学生教材,同时可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