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是岛屿和海上石油平台供电、海上风电场输电的重要通道,实时获取运行状态,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保障经济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由于海底电缆深埋海底,人工巡检方式实现困难,采用 电子式测量手段存在电磁干扰严重、在线检测困难等突出问题,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进行状态监测 可以克服以上问题,具有测量距离长、精度高、实时性好、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 本书总结了作者近10年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海底电缆状态监测理论、 技术和软硬件实现方法。全书共7章,主要包括海底电缆及传统监测方法、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基于分布 式光纤传感的海底电缆状态监测关键技术、海底电缆状态参量的获取、海底电缆电热与机械故障的建模与试 验、海底电缆故障检测与诊断、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海底电缆状态监测软硬件系
本书融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为理念,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本书共提炼七个模块25个任务,主要内容包括电工和钳工基本技能操作、电动机与变压器基本技能、基本的电气控制线路、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电子线路制作基础、可编程序控制器、通用变频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等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机电、电气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和培训用书。
《电子信息材料》(作者樊慧庆)主要介绍当今电子信息材料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新器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从电子信息材料实际出发,引出新材料研发不断带来的机会和需要应对的挑战,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学科未来的方向作了简要展望。全书分为8章,主要内容涉及微电子材料、介电材料、压电材料、传感器材料、能源电池材料、光电材料和有机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专业书籍,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新材料产业及相关领域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为全国电力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主要讲述了电力电缆和电线的结构设计与计算。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包括:电力电缆的典型结构,1~35kV电力电缆结构设计,高压和超高压电力电缆结构设计,特殊要求电力电缆的结构设计,电力电缆的电气参数和电磁力的计算,电缆的电场分布和绝缘厚度设计,电缆金属护套和铠装的损耗及厚度的计算,电缆热流场特性和载流量计算,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的结构等。本书根据我国电力电缆制造技术的发展,在结合近几年颁布和修订的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教材内容更先进实用,且论述深入浅出,便于自学。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厂职工培训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反习惯性违章培训教材”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低压电工安全常识、低压电工反习惯性违章安全要求与禁忌、低压电工反习惯性违章案例。 本书可供低压电工、安监科管理人员以及专门从事电力安全技术培训的职业院校师生阅读与使用。
本标准修改采用IEC 62155:2003《额定电压高于1000 V的电器设备用承压和非承压空心瓷和玻璃绝缘子》(英文版)。 本标准和IEC 62155:2003相比,做了一些技术性修改,修改之处用垂直单线(I)在它们所涉及的章条的页边空白处标识,并增加了附录E以说明这些修改及其原因。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IEC 62155:2003的前言;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取消了IEC 62155:2003的文献目录。 本标准编写规则按GB/T 1.1—2000,文本结构与IEC 62155:2003完全相同。 附录F给出了本标准和IEC 62155:2003章条对照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
本部分为GB/T 5591的第3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 60626-3:2002《电气绝缘用柔软复合材料 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第2.1版)。 本部分与IEC 60626-3:2002(第2.1版)的主要差异如下: a)增加了GB/T 11026.1~2003《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价》(IEC 60216-1:2001,IDT)和JB/T 3730一1999《电气绝缘用柔软复合材料耐热性 评定方法卷管检查电压法》引用标准; b)删除了IEC 60626-3:2002中的所有篇的编号; c)增加了分类命名示例; d)对IEC 60626-3:2002中表1重新编排,其中组成材料仅针对补强材料,结构针对复合的层数,并增加了含有PI膜的100%PAa纤维非织布结构组成,使本部分更完整、更易于对组成与结 构的识别; e)增加了对基材的总体要求(如玻璃布); f)在技术方面明确了耐热性(T·I)的要求并规定了试验方
GB/T l2528《交流额定电压3 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是对GB l2528.1—1990、GB l2528.11—2003的整合。 本标准代替GB l2528.1—1990《交流额定电压3 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电线)一般规定》和GB l2528.11—2003《交流额定电压3 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电线)补充件1:交联聚烯烃绝缘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电线)》。 本标准与GB l2528.1—1990和GB l2528.11—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GB l2528.1—1990《交流额定电压3 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电线)一般规定》和GB l2528.11—2003《交流额定电压3 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电线)补充件1:交联聚烯烃绝缘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电线)》改为本版的《交流额定电压3 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电线)》; ——对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更新和增补。(GB l2528.1—1990和GB l2528.11—2003中的第2章;本
郭红霞编著的《电线电缆材料——结构性能应用》以材料的结构—性能—应用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电线电缆行业使用较多的各种材料。以通俗简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结构及其使用环境和性能的关系,是一本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书籍。全书共分5部分。 部分是金属材料,首先介绍了金属和合金的微观结构,然后阐述了金属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介绍了以铜铝为主等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第二部分是高分子材料,介绍了高分子的结构和高聚物聚集态结构,以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结构;阐述了高聚物电性能等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分别介绍了电线电缆中常用的塑料和橡胶的结构性能特点与应用; 简单阐述了高分子合金的基本理论,并介绍了电线电缆中常用的共混物和热塑性
GB/T 4074《绕组线试验方法》分为八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2部分:尺寸测量; ——第3部分:机械性能; ——第4部分:化学性能; ——第5部分:电性能; ——第6部分:热性能; ——第7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 , ——第8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 快速法。 本部分为GB/T 4074的第7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172:1987《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第3.0版(英文版)和第1号修改单(1997年)。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EC 60172:1987的前言和引言;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将IEC 60172:1987前言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调整为1.2。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G为资料性附。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书是在1981年版本的基础上,吸取了近20年来电力电缆安装运行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经验,重新组织编写的。作者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针对生产现场的工作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重要的问题,系统介绍了22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的结构性能、敷设施工、各种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制作工艺、电缆线路的电气试验与故障测寻技术和运行维修及技术管理方面的理论、方法与经验。 本书可供从事电力电缆安装与运行职业的技术人员、工人以及有关学校师生参考。
本手册共分八章,系统地阐述了架空电力线路、变电所和发电厂的金具系列、品种、结构性能、使用范围、技术条件;简要叙述了金具的安装、试验、验收方法及制造工艺标准;并编入了大量的绝缘子串典型组合。附录中还编入了有关金具设计、制造用金属材料、紧固件、导线和绝缘子规范数据等,以方便查用。 本手册可供从事送变电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运行和金具制造等方面的人员及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全书设置八章内容,前六章主要介绍纳米磁性液体的发展概况、典型的制备方法、主要性能及具体应用;第七章主要介绍典型的磁场和简单磁场的设计,以供初学者在开发应用纳米磁性液体时参考;第八章设置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基本量的测量,主要是考虑不同学科数据处理的差异;另一部分是根据纳米磁性液体的性能设置6个具体的实验项目,可以作为初学者增加感性认识的实践环节。 本书适合于从事纳米液态功能材料研究的科技人员及对该方面感兴趣的博士生、硕士生参考,也可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提高科学素质的参考书。
“操作技能手册丛书”第2版在遵循原书“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相结合为宗旨,以提高操作技术工人综合素质及技能素质为目的的基础上,对全书总体结构和内容设置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增补,更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操作技能内容。 “钳工操作技能手册”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矫正和弯形等基础技能操作;常用钻床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钻床辅具,钻头、铰刀类型规格尺寸,钻削方法,铰削方法,攻螺纹,套螺纹;研磨、珩磨、抛光的光整加工;典型零件的装配与调整;常用技术资料等。 本书主要供从事机械加工操作技术工人及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技工学校师生学习参考。
GB/T 5019《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换向器隔板和材料; ——第4部分:云母纸; ——第5部分:电热设备用云母板; ——第6部分:聚酯薄膜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第7部分:真空压力浸渍(VPI)用玻璃布及薄膜补强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第8部分:玻璃布补强8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第9部分:单根导线包绕用环氧树脂粘合聚酯薄膜云母带; ——第10部分:耐火安全电缆用云母带; ——第11部分:塑型云母板。 本部分为GB/T 5019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 60371—2:20044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2部分: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EC 60371—2:2004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EC 603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