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材料》(作者樊慧庆)主要介绍当今电子信息材料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新器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从电子信息材料实际出发,引出新材料研发不断带来的机会和需要应对的挑战,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学科未来的方向作了简要展望。全书分为8章,主要内容涉及微电子材料、介电材料、压电材料、传感器材料、能源电池材料、光电材料和有机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专业书籍,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新材料产业及相关领域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从理与实验两个方面这用于研究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光电子谱技术的现状,一并讲述由这些测量得到的结果。 所描述的技术包括价电子的角分辨光电子谱,芯能级,还有诸如共振光发射之类的几种衍生技术。着重讲述的是解释这些谱所遇到的难点,以及在制备样品的优质表面和提高测量分辨率方面的问题。与得自其他实验技术的结果作了一些对照。作者还略述了这些技术将来可以预期的发展。 对高温超导体感兴趣的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生与科研工作者,将会对本书有莫大的兴趣。
为给带电作业工具及安全工具的试验提供全面和具体的试验指导,确保这些工具在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本书结合电力安全生产的需要,并参考国电发[2002]777号《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试行)的要求,介绍了带电作业工具及安全工具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涉及的工具范围主要包括硬质绝缘工具、软质绝缘工具、绝缘斗臂车、绝缘防护用具、绝缘遮蔽用具、屏蔽用具、金属承刀工具、检测及检修工具、清洗工具、安全工具、绝缘手工工具等。针对各稗工具的电气、机械、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性能要求,逐一介绍了每一种工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预防性试验,能在实践中依此进行试验。 本书可作为带电作业工具及安全工具的试验人员、生产制造企业技术人员、电力企业安全及带电作业操作人员的工作常备用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安全生产自理及技术
本教材共分为七章,系统介绍了太阳能电池清洁能源的发展历程及其优缺点、半导体能带理论、太阳能电池原理、多晶硅原料的制备工艺、晶体硅片制备工艺、硅电池片制备工艺,以及硅太阳能电池光伏系统。 该教材没有过于复杂的理论公式推导,更加注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 该教材虽然更多的是工艺上的讲解,但是通俗易懂,配合生产照片,学生能够完成掌握生产工艺的技术,以及注意事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成熟,流量和数据量飞速增长,许多公司的关键应用程序都面临着伸缩性的问题,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脆弱,从而导致风险上升、可用性降低。本书是一本实践指南,让IT、DevOps和系统稳定性管理员能够了解到,如何避免应用程序在发展过程中变得缓慢、数据不一致或者不可用等问题。规模增长并不只意味着处理更多的用户,还包括管理更多的风险和保证系统的可用性。作者Lee Atchison 在可用性、风险管理、服务和微服务、扩展应用程序和云服务方面提出了一些技巧,使得我们在构建各类应用程序时,既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能够处理海量的流量、数据以及需求。如果你管理着软件开发人员、系统可靠性工程师、DevOps工程师,或者你经营着一个拥有大规模应用程序和系统的机构,本书中所提供的建议和指导都能够帮助你,让你的系统运行
本书对版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结合我国电力系统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工作,介绍了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的特点、选用原则、电气试验标准和方法;电缆线路敷设和附件安装,以及投运后的维护、绝缘监测和电力电缆线路的防雷保护、防火措施;交流高压单芯电缆护套感应电压和环流汁算等问题。 本书主要供电力系统和电缆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电力行业防腐涂装工作的经验,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防腐蚀涂料、涂装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防腐蚀涂料,防腐涂装表面处理,循环水管防腐涂装以及钢结构、冷却塔、烟囱、烟气脱硫系统、风力发电场、核电站、水工结构防腐等。 本书可为从事电力工业腐蚀防护工作的工程师、监理、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也可供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厂家学习参考。
GB/T 4909《裸电线试验方法》分为十二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尺寸测量; ——第3部分:拉力试验; ——第4部分:扭转试验; ——第5部分:弯曲试验——反复弯曲; ——第6部分:弯曲试验——单向弯曲; ——第7部分:卷绕试验; ——第8部分:硬度试验——布氏法; ——第9部分:镀层连续性试验——多硫化钠法; ——第10部分:镀层连续性试验——过硫酸铵法; ——第11部分:镀层附着性试验; ——第12部分:镀层可焊性试验——焊球法。 本部分为GB/T 4909的第7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4909.7—1985《裸电线试验方法 卷绕试验》。 本部分与GB/T 4909.7—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 1.1—2000的要求,对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并对部分文字进行了修饰; ——扩大了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872号文)的安排制(修)订的。 DL/T802—2007《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缆导管。 ——第3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 ——第4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双壁波纹电缆导管。 ——第5部分:纤维水泥电缆导管。 ——第6部分:承插式混凝土预制电缆导管。 本部分为D/T 802~2007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力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GB/T l8380《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分为11个部分: ——第1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试验装置;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1 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第13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测定燃烧的滴落(物)/微粒的试验方法; ——第21部分:单根绝缘细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试验装置; ——第22部分:单根绝缘细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扩散型火焰试验方法; ——第31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试验装置; ——第32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A F/R类; ——第33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A类; ——第34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B类; ——第35部
GB/T l4316--2008《间距1.27 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EC 60918:1987《间距1.27 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号修改单IEC 60918:1992-06《间距1.27 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内容也纳入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双线标识。 本标准根据IEC 60918:1987重新起草.在附录M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EC 60918:1987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EC 60918:1987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 本标准与IEC 60918:1987差异如下: ——为了统一结构尺寸检查试验方法,增加“撕裂槽尺寸检查”(本标准4.3.3条)和“撕裂槽尺寸检查”试验方法(本标准附录K); ——为指导使用,增加“检验规
《电子信息材料》(作者樊慧庆)主要介绍当今电子信息材料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新器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从电子信息材料实际出发,引出新材料研发不断带来的机会和需要应对的挑战,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学科未来的方向作了简要展望。全书分为8章,主要内容涉及微电子材料、介电材料、压电材料、传感器材料、能源电池材料、光电材料和有机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专业书籍,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新材料产业及相关领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