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智能变电站概述为引,系统介绍了支持智能变电站的各种保护装置,详细说明了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及数据合并单元的调试方法,内容翔实,指导明确,可操作性强。本书共 9 章,主要内容为智能变电站概述,线路保护装置调试,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母线保护装置调试,合并单元调试,智能变电站运行、检修及异常处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现场调试及验收,智能变电站中保护的测试项目,智能变电站保护调试典型案例。附录 A 为智能变电站测试仪器简介,附录 B 为常规变电站调试案例。
本书以目前变电站应用较多的保护、综合自动化及其他二次设备为主,介绍了变电站二次回路的构成、接线及动作原理。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如何保证变电站二次回路接线正确性;检验二次回路接线正确性的方法,常见二次回路的异常、故障及处理方法等,例举了由于二次回路接线错误引起的事故案例,介绍了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反事故措施。本书共分十七章,主要内容包括6~35kV开关柜的二次回路,110kV六氟化硫组合电器的二次回路,110kV空气绝缘敞开式开关设备的二次回路,110kV线路的二次回路,110kV主变压器的二次回路,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二次回路,110kV母线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二次回路、安全稳定控制及低频低压减载装置的二次回路,微机故障录波装置的二次回路,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通信网络接线,变电站的交流
本书结合电力行业运行与检修人员岗位规范和高等职业院校电力技术类专业要求,以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二次回路常见的故障为背景,旨在提高现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本书共分为四个单元,主要包括隔离开关、三相操作断路器、分相操作断路器和变压器冷却系统二次回路故障分析与排查。本书结合郑州万特电气有限公司研发的变电站回路故障排查培训系统,侧重于二次回路的典型故障类型及其现象,介绍了常用的查找和处理方法。
任何一种电子产品,电源电路都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所有电子功能电路中,电源电路成为永恒的研发课题,随着电子产品性能的完善、功能的扩展,对电源电路的要求已远非只提供电能那么单一,电源的电路除向各功能电路提供稳定电压、额定电流以外,还通过控制系统参与各功能电路运行程序的控制和各功能电路是否正常工作的检测。 本书介绍了当前热门的“绿色电源”、“绿色电源芯片”的性能、参数、典型应用,并提供了新型开关直流变换器、低压差低功耗线性稳压集成电路的资料。该书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电子类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介绍了30种目前国内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不同型号的中、高压断路器,其中国产断路器17种,进口断路器13种。对于每种断路器,从技术参数、工作原理、运行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另外,本书还收录了其他15种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其中国产断路器1种,进口断路器14种。书中附有近300幅插图,以帮助读者掌握断路器的结构和动作过程。 本书可作为各级调度人员和变电站运行人员学习中、高压断路器的教材,也可作为运行单位编写中、高压断路器现场运行规程,及设计人员进行设备选型的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供中、高压断路器检修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依据《电力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对变压器检修工的相关要求,结合电力生产实际,系统地介绍了变压器的基本结构、运行专业知识和检修的基本技术原理。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变压器综述、变压器运行原理、变压器检修概论、变压器铁芯的检修、变压器绕组的检修、变压器渗漏油处理及密封材料、变压器附属装置的检修、变压器的干燥、变压器油、互感器的原理及检修、变压器试验。 本书适用于从事变压器检修、安装、运行的人员参加培训鉴定和自学时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电力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结合ABB变频器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在介绍了ABB变频器特性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了由ABB变频器构成的交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设计、变频器安装布线与调试、ABB变频器网络通信、变频器使用维护与试验、ABB变频器故障检查分析及故障处理等内容。本书题材新颖实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可供电气传动、自动控制、工业电气传动及家电等领域从事变频调速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应用、维护和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学院及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力电子、电气传动、工业自动化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DL/T 842 2015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规定了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的内容及要求。《DL/T 842 2015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适用于电力系统交流50Hz、标称电压380V及以下配电网中用于补偿电网无功功率,改善功率因数,减少电网电能损耗的并联电容器装置。
冯超编著的《电力变压器检修与维护》通过大量实例、图例,对变压器检修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思路 方法进行系统讲述。为便于理解,作者采用CAD软件绘制了大量二维、三维图形并加以标注,提高了内容的直观性与可读性。 《电力变压器检修与维护》共分8章,主要内容有变压器基本概念、工 作原理、工作特性、基本结构、附件结构、调压装置原理及结构、电气试验方法,检修及维护 原则、变压器及其部件的检修方法、故障分析处理实例。 全书叙述直观生动,内容覆盖面广,特别适合于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可供电力系统相关从业人员以及设备制造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也可 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徐丽青、陈新之著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硬件开发》主要从可靠性、电磁兼容性、 化、一致性方面,采用项目管理知识架构,总结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硬件开发在理论分析、软件仿真、原理图与PCB设计、实验验证等方面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归纳硬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构成硬件开发的四大类设计——可靠性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 化设计、一致性设计.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硬件开发技术体系。 通过运用上述四大类设计方法,可以提高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产品开发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质量,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从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好地帮助从事硬件开发的工程师。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合从事电力系统二次设备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运维的电气工程师和EMC工程师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电子、电气类
本书为全国电力继续教育规划教材。全书主要分为知识原理和技能技能训练两部分,共计两章二十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复合式有载组合式分接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变压器及其组件的检修项目、分接开关的检修项目、变压器检修作业指导、有载分接开关检修作业指导等。 本书内所涉及的检修培训配套场地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变压器检修实训场地。场地共有变压器两台,分接开关11台。其中变压器为东北变压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SZ11-2000/35和S11-1000/10型号变压器;分接开关为贵州长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V型、M型、MD型和VM型有载分接开关。
《变电电气安装工程典型案例分析》以变电电气安装电力优质工程检查中的典型案例为基础,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相关办法、规章制度以及国家、行业相关规程、标准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措施,图文并茂,较为直观。 本书以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为主线,包括主变压器系统设备安装、站用变压器系统安装、母线安装、电气设备安装、屏柜安装、电缆保护管配置及敷设、电缆支架安装、电缆敷设、电缆防火与阻燃、防雷及接地安装十一个部分。每部分包括存在问题、正确做法,详细解读了问题涉及的规程规范。
随着电力设备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其绝缘性能成了制约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变压器也不例外,进而干燥工艺成为了保证绝缘性能关键的一环。变压器煤油汽相干燥技术是目前*先进的变压器干燥技术,有加热温度高、加热速度快、绝缘出水快、温度分布均匀、*终的含水量更低、可以冲洗掉产品上的尘埃和污垢等优点。 马继先编著的《大型变压器现场真空煤油汽相干燥技术(精)》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变压器绝缘基础知识、变压器绝缘受潮的诊断方法、变压器干燥处理方法、汽相干燥处理方法、现场真空煤油汽相干燥技术、典型现场真空煤油汽相干燥装置及系统、现场汽相干燥应用实例,并提供两个附录,供读者参考借鉴之用。 本书适用于从事变压器真空煤油汽相干燥装置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现场应用的相关技术人员,并可供相
本书以目前变电站应用较多的保护、综合自动化及其他二次设备为主,介绍了变电站二次回路的构成、接线及动作原理。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如何保证变电站二次回路接线正确性;检验二次回路接线正确性的方法,常见二次回路的异常、故障及处理方法等,例举了由于二次回路接线错误引起的事故案例,介绍了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反事故措施。本书共分十七章,主要内容包括6~35kV开关柜的二次回路,110kV六氟化硫组合电器的二次回路,110kV空气绝缘敞开式开关设备的二次回路,110kV线路的二次回路,110kV主变压器的二次回路,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二次回路,110kV母线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二次回路、安全稳定控制及低频低压减载装置的二次回路,微机故障录波装置的二次回路,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通信网络接线,变电站的交流、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第2版)》采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变频器常用电力电子器件,变频器的基本组成原理和控制方式,电动机变频调速机械特性,变频调速系统主要电器的选用,变频器的操作、运行、安装、调试、维护及抗干扰,变频器在风机、空气压缩机、水泵、中央空调及提升机等方面的应用实例等内容。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第2版)》内容通俗易懂、注重实用,没有高深的理论分析及数学运算,从实用的角度列举了多种应用实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自动化类、机电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机电技术和电气技术的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