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以应用为重点,以6个模块,共27个项目构成本课程内容。每个项目都有其明确的项目目标,并针对各自目标展开相关知识的介绍及技能训练、技能测试。主要内容包括变频器基础知识,变频器操作及主要参数设定,变频器常用控制功能,变频器的工程应用、选型、维护,变频器实训等。 本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应用性:有丰富的工程应用例子。 (2)实践性:本教材安排了5个实训项目,并且每个模块都有技能测试。 (3)针对性:教材内容针对西门子MM420通用型变频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动控制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部分仅包含测试环境的一般情况和指导。对配套标准的强制和可选的详细测试用例将在IEC60870-5-60X中规定。 本部分不包括EMC要求的测试或有关环境和组织的条件的测试。本部分仅限于协议实现和验证协议实现有效性所必需的相关的系统功能。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换流变压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776-2012》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由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换流变压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776-2012》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经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换流变压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776-2012》共分12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装卸与运输、安装前的检查与保管、排氮和内部检查、本体及附件安装、本体抽真空、真空注油、热油循环、整体密封检查和静置、工程交接验收。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换流变压器施工及验收
本标准规定了微机型绝缘监测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以及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变电站、换流站、发电厂及其他电力工程中,在直流电源(不接地)系统安装使用的微机型绝缘监测装置(以下简称产品),并作为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的依据。对采用绝缘监察继电器等方式的产品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电压为35kV~750kV的电力变压器。
为了适应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的需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标准规定了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在技术管理、检验管理、运行规定和职责分工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为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管理提供了全行业统一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公业[2003]873号文)的要求制定的。 风机水泵类等采用变频率调速技术实现节能运行是我国节能的一项重点推广技术。火电厂风机水泵用电动机多为6kV及以上高压大功率电机,国内外厂家生产的高压变频器已在我国火电厂开始投入运行。由于火电厂生产流程、操作规则以及环境要求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必要对电力行业用高压变频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试验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和归口。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及DL/T572《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的有关测温装置的规定,为规范和有效开展测温装置状态检修及校准工作,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制订本标准。为了标准的规范和统一,本标准内容涵盖测温装置的通用技术要求、计量性能要求、校准设备、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并对校准记录格式、校准证书格式等内容进行了规定,通过本标准的实施,确保测温装置计量的准确和可靠。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程规定了电力变压器(下称变压器)运行的基本要求、运行方式、运行维护、不正常运行和处理,以及安装、检修、试验、验收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电压为1kV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调压器等同类设备可参照执行。国外进口的电力变压器,一般按本规程执行,必要时可参照制造厂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推荐了油浸式变压器绝缘老化程度的判断方法和判据。详细介绍了油浸式变压器寿命及绝缘老化机理,绝缘老化判断的测试项目及原理、判据及影响因素。 本标准适用于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等同类设备的绝缘老化程度的判断。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3 1951号)的安排制定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技术已获得长足的进步,以原有无自动跟踪补偿功能的消弧线圈为基础开发成功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有效地改进了消弧线圈,更好地体现了谐振接地方式的优点,在我国配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该类装置已独具专门技术性能,1988年颁布的GB 10229——1988《电抗器》中的第七篇消弧线圈主要适用于无自动跟踪补偿功能的消弧线圈,已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其技术要求,需要制定专用的技术条件。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的研发和制造已日趋成熟,为统一和明确其基本技术要求,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该装置在我国的实际生产和应用情况并参考GB 10229
本书主要讲述变压器的联结、极性判别和接线组别,共分五章:单相变压器极性、三相变压器的联结和极性、三相变压器的接线组别、三相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并联运行时组别的选择、三相变压器接线组别试验。全书附以大量的图,讲解形象直观。 本书适合从事变压器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的技术管理人员,也可作为电力专业配套学习参考书。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的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规定了变电设备外绝缘用防污闪辅助伞裙(以下简称辅助伞裙)的基本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包装与贮存、选用与验收、施工与运行维护等。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交流系统额定电压35kV及以上、环境温度-40℃~+40℃条件下运行的变电设备外绝缘用防污闪辅助伞裙。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管理要求,为规范和有效开展电流互感器状态检修工作,参考相关规程制订本标准。对于开展状态检修的单位,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力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文林、吴锦华、刘浩军、俞培祥、刘明、应高亮、孙翔、程焕超、谷小博、张一军、王刘芳、金祖龙、雷红才、周建平、唐听、胡海平。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1999]40号)安排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频率响应分析法(不包括低压脉冲法)的现场应用。 用频率响应分析法检测变压器绕组变形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现场使用方便、可在变压器不吊罩的情况下判断变压器绕组变形等优点,现已在电力行业广泛应用。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高压试验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高压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王圣、高克利、林春耀、欧阳旭东、张孔林、余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为规范和有效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参照相关规程制订本标准。对于开展状态检修的单位和设备,执行本标准。对于没有开展状态检修的单位和设备,仍然执行原有的检修管理标准和相关规程、规定开展输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工工艺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教材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运行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工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采用“单元—实习课题”的形式。共分为四个单元:单元一为电工工艺基本知识;单元二为低压配线及室内照明安装;单元三为低压电器及控制电路安装;单元四为配电线路施工。此外,还包括两个附录:附录一为电气技术文字符号表;附录二为电气电路常用图形符号表,可供参照。 本课程可供中等职业学校“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专业”(三年制)使用;也可供相关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1415号)的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与DL/T587-1996相比,有以下一些主要变化: 增加了微机继电保护软件管理方面的内容; 增加了控制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变化的几种方式,以适应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要求; 增加了微机继电保护选型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山凯旋真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峰、李龙军、苗毕红。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加强和提高继电保护的运行和技术管理水平,原电力工业部于一九八○年组织有关电管局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
《变压器油箱制造工艺》系变压器制造技术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油箱及结构件的设计、油箱及结构件的加工工艺、试漏检验、油箱及零部件的后处理和油箱在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焊接方法。 《变压器油箱制造工艺》主要用作变压器行业油箱及金属结构件加工专业技术工人的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变压器的油箱及金属结构件加工的工人、技术人员参考。
本作业指导书参考有关标准、规程、反事故技术措施的要求,结合现场检修安全要求,总结了华北电网检修作业人员及有关制造厂检修人员的现场检修工作经验,主要内容包括:大修项目,大修的试验和试运行,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变压器的解体与组装,变压器起重和搬运,变压器器身检修,变压器排油、注油、油处理,变压器干燥,有载分接开关检修,变压器组件检修,变压器油漆,变压器大修的交接验收和试运行等。 本作业指导书既可作为现场作业人员的作业参考,也可作为变压器检修作业人员检修前的培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