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全球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风电场项目开发备受重视。我国风电场项目开发建设规模迅速扩大,项目投资者愈发积极踊跃,但同时也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盲目性。 本书围绕项目遴选、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申请项目核准等风电场项目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阐述,涵盖了国家规定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的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简要介绍了海上风电场项目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相关内容。同时,在附录中列选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依据目录,并列举出23个支持性文件示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风电场项目投资者或从事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的人员参考、借鉴和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6年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技综[1995]15号)的安排制订的。 火力发电设备由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其辅机配套而成。设备用钢种类繁多,耗钢量大,部件运行条件各异,有些长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运行,有些在高速旋转条件下承受扭矩和冲击载荷的作用,有些则要在烟、汽、水等腐蚀介质条件下工作,因此,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此外,为节约能源,提高热效率,机组的单机容量和蒸汽参数不断提高,亚临界和超临界参数机组日益增多,从而对火力发电设备用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进口大机组和超期服役机组逐年增加,因此,进口机组材料的国产化和超期服役机组的延寿改造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 为正确选用火电机组重要部件金属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可用潜力,有效地提高机组的运行可靠性,为超
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综科教[1998]28号文《关于下达1997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项目的通知》安排制定的。 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风力资源,发展风力发电,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结构。 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风力发电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已从独立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发展到以并网为主的百千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组成的风力发电场。目前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新疆、内蒙古、浙江、广东、辽宁等省(自治区)相继出现了一批已投入运行的总装机容量在万千瓦以上的风力发电场。 本标准是我国本有关“风力发电场”运行方面的行业标准,目前已投运的风力发电场中的设备多为进口产品,为了对风力发电场的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性,便于运行人员熟悉掌握进El设备的使用和运行维护,本标准除风力发电场
本标准适用于220kV~500kV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串补装置一次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其他电压等级的串补装置一次设备科参照执行。
DL/T 846 的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DL/T 846《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包含12个部分,分别如下: 第1部分:高电压分压器测量系统; 第2部分:冲击电压测量系统; 第3部分:高压开关综合测试仪; 第4部分: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量仪; 第5部分:六氟化硫微量水分仪; 第6部分:六氟化硫气体检漏仪; 第7部分: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 第8部分:有载分接开关测试仪; 第9部分:真空开关真空度测试仪; 第10部分: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 第11部分: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 第12部分:电力电容测试仪。本部分是DL/T 846的第12部分。本部分规定了电力电容测试仪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要求。本部分适用于电力电容测试仪 (以下简称测试仪)的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及其技术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的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DAS)、锅炉汽轮机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机组及其辅机顺序控制系统(SC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及机组热工保护系统等。单机容量300MW以下的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的火力发电机组也可参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25001-2011):核电厂选址质量保证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选址质量保证大纲,质量保证分级,质量保证大纲文件,质量保证组织,接口等。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文)下达的计划任务,对原水电部部颁标准SD310——1989《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法)》进行修订的。 六氟化硫气体中的矿物油含量,是气体质量指标之一,本标准推荐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主要修订内容为: ——增加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保留了原方法原理、步骤和结果计算 ——采用μg/g来表示六指化硫气体的矿物油含量。 ——增加了专用矿物油测定的油份仪。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机械设备安装工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本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做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本《标准》依据有关
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2001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的通知》(国经贸电力[2002]973号文)的安排制订的。 火力发电厂水汽中钠离子含量是水汽质量监督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测定水汽中痕量钠离子对电力生产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1415号文)的要求制定的。 本标准是在对我国各类火力发电厂FSSS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FSSS技术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金属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试验研究院、华能玉环电厂、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徐州电力试验中心、济宁瑞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诸暨申发轴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晖、龙毅、刘鸿国、陈立、王亦民、王维东、王亮、魏忠瑞、许国林。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57制定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该标准为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国际标准。该系列标准具有一系列特点和优点:分层的智能电子设备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根据电力系统生产过程的特点,制定了满足实时信息和其他信息传输要求的服务模型;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特定通信服务映射以适应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采用对象建模技术,面向设备建模和自我描述以适应用功能的需要和发展,满足应用开放互操性要求;快速传输变化值;采用配置语言,配备配置工具,在信息源定义数据和数据属性;定义和传输元数据;扩充数据和设备管理功能;传输采样测量值等。并制定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总体要求、系统和工程管理、一致性测试等标准。迅速将此国际标准转化为电力行业标准,并贯彻执行,此举将提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8]928号),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主要依据: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及行业标准等。 本规范按照DL/T 800-2001《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的基本规定编写。 本规范共10节,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构配件与规格、脚手架搭设一般规定、建筑物外墙脚手架、其他专用脚手架、脚手架的验收与维护、脚手架的拆除、附则。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文)下达的计划任务,对SD311-1989《六氟化硫气体中空气、四氟化硫的气相色谱测定法》进行修订的。 六氟化硫气体中的空气、四氟化碳含量,是六氟化硫气体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修订内容为: ——明确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质量校正系数的测定方法。 ——保留了原标准的详细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SD311-1989。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内新建的、单机容量为40MW及以上的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改造后的投运工作,可参照本导则中有关条文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冶金行业3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设备和线路的微机继电保护。本标准规定了微机继电保护的职责分工、装置的性能要求、运行维护管理、检修管理、技术管理,对设计、施工的要求及防范事故措施。
本部分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主站的架构、基本要求、功能和性能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电能信息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使用和验收。
本规程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6年计划项目的安排而制定的。 本规程是一部新编的电力行业标准,对火力发电厂除灰除渣热工自动化系统调试前的检查、启动前和启动后的调试以及调试验收等内容,规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以规范火力发电厂除灰除渣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调试工作,使系统能安全、可靠和经济地投入运行。 本规程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规程的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规程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导则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练科教[1988]28号)的安排修订的,在编写格式和规则上以DL/T600——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为基础。 SD116—1984《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于1984年首次制定颁发,至今已有14年之久,对指导新机组凝汽器管的设计选材和老机组的换管选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在保证凝汽器的安全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电厂循环冷却水运行方式及其水质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发展对凝汽器的严密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我国新型凝汽器管材品种的开发、研制及其试用,已取得大量的经验和结果,为电厂凝汽器管选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该导则已不能满足目前发展需求,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 本导则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表面式凝汽器管材的选
本标准规定了对小型水轮机水力性能有影响的通流部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本标准适用于机组额定功率为0.5MW~10MW,且转轮直径小于或等于3.3m的混流式、轴流式、斜流式、贯流式及冲击式水轮机。容量小于上述条件的原型水轮机产品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文)下达的计划任务,对SD309一1989《六氟化硫气体中可水解氟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修订的。 六氟化硫气体中的可水解氟化物将对设备和固体绝缘材料造成腐蚀及加快劣化,一定程度上可水解氟化物含量的大小代表毒性的大小,是六氟化硫气体质量控制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修订内容为: ——明确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保留了原标准的详细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方法; ——采用ug/g来表示六氟化硫气体中可水解氟化物的含量。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SD309—1989。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