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全球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风电场项目开发备受重视。我国风电场项目开发建设规模迅速扩大,项目投资者愈发积极踊跃,但同时也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盲目性。 本书围绕项目遴选、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申请项目核准等风电场项目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阐述,涵盖了国家规定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的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简要介绍了海上风电场项目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相关内容。同时,在附录中列选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依据目录,并列举出23个支持性文件示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风电场项目投资者或从事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的人员参考、借鉴和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组成、热力系统与主要技术性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机组的试验边界与测量参数,参数测量与仪表,试验的基准参考条件与负荷状态,试验过程与操作,试验数据的整理与机组特性的计算,联合循环机组特性的修正与评定,联合循环机组性能不合格时供货商责任的划分,试验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试验报告,验收试验的数据处理与性能计算举例。 为了使读者能够理解运行条件与机组特性的关系,更深入地掌握联合循环机组特性,书末附录中列有机组修正曲线。 本书适用于从事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热能及动力类专业师生参考。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2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2002]973号文)的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仅供参考,有关对本标准的建议和意见可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反映。 本标准是在超滤技术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技术资料而制定的。本标准起草过程中在查阅了ASTM和儿s以及大量国内相关标准基础上,参考了其中ASTM F316—2003《泡点压力法和平均流速法测定滤膜孔尺寸特性方法》、ASTM D1294《用自动液体孔率计检验滤器中膜的孔径特性的测试方法》、ASTM E一1343—1990《截留分子量评价超滤膜的试验资料》ASTM D—5090—1990《超滤渗透流速标准化标准试验资料》、JIS K—3821—1990《超滤组件纯水透过率的试验方法》及JIS K3802—1989《膜及膜过程术语》等内容。 本标准的附
为更好地推动和指导水电厂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工作,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编写了《水电厂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用化验收细则》(试行)。经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现决定印发,自即日起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告国家电力公司发输电运营部。
本标准是根据《关于下达国家电网公司2007年度技术标准制定或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7)555号)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是在对运行电气设备中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监督的基础上,提出六氟化硫气体的性质、取样方法、检测项目、检测标准、检测周期、回收及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六氟化硫气体实验室。 本管理规定主要起草人:苏镇西、祁炯、杜晓峰、陈自年、梁国栋、杜贵和、陈锋、程伟、赵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锅炉本体检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要求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编号、电力勘测设计咨询产品编号及文件管理、电力工程标准设计编号及文件管理作出了规定,以统一电力勘测设计咨询单位工程项目编号,规范项目产品文件及电力工程标准设计文件的管理。 本标准是在总结《电力工程勘测设计图纸管理办法》(DLGJ 28—1994)和《电力工程标准设计分类编号及图纸管理办法》(DLGJ l23—1995)基础上,根据目前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本标准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
本标准对励磁系统非线性灭磁电阻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引用了*版本的GB/T10193《电子设备用压敏电阻器》、GB242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对用于大容量灭磁的非线性电阻有关参数和性能进行了限定,包括对非线性电阻使用环境的要求和对其本身性能质量、试验规则的要求等;对阀片的能量定义给出了明确的条件;并且对阀片的性能特性给出了统一的试验方法,包括压敏电压检测、泄漏电流检测、能量模拟试验、残压比测量、非线性系数B测量、标称能容量测量、能容量冲击试验、压敏电压温湿度系数测量、压敏电压变化率测量及振动和碰撞试验等。本标准为发电机灭磁的非线性电阻选择提供了依据,对非线性电阻的包装、运输和贮存也提出了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站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电力科普知识问答丛书》的编写出版旨在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学、合理用电的思想,倡导安全用电的科学方法。,共6册。它们分别为《电与生活》、《火力发电 上》、《火力发电 下》、《水力发电》、《输配电》及《电力环境保护》。 为响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以及要让科学技术被亿万人民群众所掌握的号召,四川省电力公司和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编写了这套《电力科普知识问答丛书》,共6册,分别为《电与生活》、《火力发电上》、《火力发电下》、《水力发电》、《输配电》、《电力环境保护》。内容通俗易懂,不仅包括了基本的电力科技知识,也介绍了现代新科技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电力环保等多方面问题。 本书为《火力发电下》分册,主要内容包括热工部分、电厂化学部分、电厂金属部分3个部分,共221个问题。 该套丛书既可作为广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编制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州蓄能发电厂、葛洲坝水力发电厂、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集团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叶钟黎、王润玲、汪志强、罗仁彩、杨浩忠、郑琳。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DL/T 805《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分为4部分: 第1部分: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 第2部分:锅炉炉水磷酸盐处理; 第3部分:锅炉炉水氢氧化钠处理; 第4部分:锅炉给水处理。 本部分为DL/T 805的第4部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文第78项)的安排进行的。 随着机组参数和给水水质的提高,给水处理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了提高给水处理的水平和指导用户正确选用处理方式,特此制订本部分。 根据机组的材料特性、炉型及给水纯度而采用不同的给水处理方式,是本部分的主要特点。 本部分在总结国内电厂实际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的国外有关标准而制订。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公业[2003]873号文)的要求制定的。 风机水泵类等采用变频率调速技术实现节能运行是我国节能的一项重点推广技术。火电厂风机水泵用电动机多为6kV及以上高压大功率电机,国内外厂家生产的高压变频器已在我国火电厂开始投入运行。由于火电厂生产流程、操作规则以及环境要求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必要对电力行业用高压变频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试验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和归口。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E2005]2152号)的要求制定的。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肖宝恒、陈隆枢、姚群、王志轩、陈安琪、许居鸩、许广林、周和平、朱定才、方爱民、孙熙、陈志炜、裴爱芳、顾利定、陈国忠、官伟。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荣泰科技企业有限公司、江苏冰城电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巨峰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同立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志浩、许惠霖、夏宇、李雪、宋玉侠。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书规定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在技术方面提高其安全性的指导性要求。包括提高输入/输出信号可信度措施,分散控制系统设计和配置,汽包水位测量、控制和保护系统的配置和安装,热工自动化系统事故预防和对策等内容。 本书适用于装设单机容量125Mw及以上机组的新建和改建热工自动化系统,装设单机容量小于工25Mw机组的火电厂也可作参考。
为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成为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企业,实现南方电网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发展目标,确保南方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机制科学化的要求,科学地建立和健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体系,指导和规范发电、变电电气作业,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规定,并考虑现行设备的实际运行要求而提出,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电和变电的电气工作。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起草、归口并解释。
DL/805《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分为4部分: 第1部分: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 第2部分:汽包锅炉炉水磷酸盐处理; 第3部分:汽包锅炉炉水氢氧化钠处理; 第4部分:锅炉给水处理。 本部分为DL/T05的第3部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的安排制定的。汽包锅炉炉水氢氧化钠处理(简称CT)是一项经济和有效的炉水处理技术,国外应用很广。国内部分高压及以上汽包锅炉炉水采用该技术后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总结国内试验研究成果和电厂实际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并参考国外的经验制定出本部分,以满足国内汽包锅炉炉水实施氢氧化钠处理的需要。 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2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谋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2〕973号文)的要求制定的。 为了规范生产厂家提供的反渗透产品质量,提供统一的验收标准,特制订本难收导则。本标准在起草的过程中,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技术资料,并参考了国内已有的相关标准和一些电厂的反渗透系统的运行数据。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电力[2000]70号文)的安排,对DL 468—1992《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进行修订而编制的。本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与DL 468—1992相比,其编写与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依照DL/T 600—2001的规定对编写进行了相应的改动。 ——定义和术语依据GB/T 1236—2000进行了修改和扩充。 ——增加了提高风机安全可靠性的内容。如热一次风机允许的进口温度由300℃提高到400℃ 且应符合JB/T 8822—1998《高温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的规定;叶轮静强度设计应采用准确度较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且应考虑动强度问题:对采用变速调节的风机,必须进行轴系扭振计算,避免发生轴系扭转振动;风机设计人员应对风机进出口管道布置提出推荐性意见和不允许的布置方式等。 ——增加了避免风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华大学。 参加起草的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沈恒根、王振华、梁珍、方爱民、粘伟诚、杨泽林。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确认1998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定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1999]40号文)安排制定的。本标准为全文强制性标准。 风力发电是洁净能源,发展风力发电事业是目前国内外电力事业发展趋势之一。为了规范风力发电生产,在吸收国外风力发电安全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风力发电生产实践制定本规程。 本标准是我国首次制定关于风电场安全工作方面的行业标准。本标准充分考虑了目前已投入运行的风力发电场中的设备多为进口设备,今后必将加快风电机国产化进程的实际情况。为了对风电场安全生产全过程进行规范,本标准内容包括:风电生产工作人员基本要求、风电机安装安全措施、风电机安全运行、风电机维护检修安全措施等。在编制过程中力求使标准更全面,更具有可操作性。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周拥辉、贺群武、陈徐坤、于雪良、陈小锐、陈连发、顾颖宾、蒋晓华、冯雷。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DL/T 805《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分为4部分: 第1部分: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 第2部分:锅炉炉水磷酸盐处理; 第3部分:锅炉炉水氢氧化钠处理; 第4部分:锅炉给水处理。 本部分为DL/T 805的第4部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70号文第78项)的安排进行的。 随着机组参数和给水水质的提高,给水处理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了提高给水处理的水平和指导用户正确选用处理方式,特此制订本部分。 根据机组的材料特性、炉型及给水纯度而采用不同的给水处理方式,是本部分的主要特点。 本部分在总结国内电厂实际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的国外有关标准而制订。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