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53-20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所址选择,电气部分,配变电装置的布置,并联电容器装置和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53-20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将规范名称由《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改为《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2.将规范的适用范围从“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扩大为“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 3.增加了20kV变电所设计的各方面的技术要求; 4.增加了高层民用建筑物内变电所的设计要求和防火要求; 5.增加了“预装式变电站”一节的内容; 6.增加了变电所新型操作电源设计条款; 7.补充了并联电容器装置工程设计条款; 8.补充、完善和修改了变
本规范适用于±800kV及以下换流站换流阀的施工及验收。2012-12-01实施。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3 10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8章和1个附录。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导管、线槽敷设,配线,封闭插接式母线敷设,封闭插接式照明母线敷设,工程交接验收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识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开元路21号;邮政编码:310001;电子邮箱:gmo@zjkygroup.corn)。
《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检修(施工)作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是在分析配电网各类检修(施工)作业项目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各类项目作业的流程,对每个关键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预控措施。本书共有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通用部分、架空配电线路检修(施工)作业、配电设备检修(施工)作业和电力电缆施工作业。
《变电运行与检修精益化管理典型案例》可作为电网企业开展精益化管理的参考用书,也可为其他相关企业提供借鉴经验和帮助。
本标准根据((2007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7)555号文)安排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标称电压高于l000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用绝缘子的一般技术要求、选择原则、检验规则及运行维护。 Q/GDW 515—2010《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用绝缘子使用导则》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瓷、玻璃绝缘子。 ——第2部分:复合绝缘子。 本部分为Q/GDW 515—2010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山西省电力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光亚、叶廷路、张锐、杨本渤、周国华、姚涛。
北京电力公司,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电力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直属各发供电单位,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结合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实际情况,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组织制定了《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输电线路事故措施》、《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措施》、《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变压器损坏事故措施》、《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措施》、《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开关设备事故措施》、《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措施》、《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直流系统事故措施》共7个文件,现予以颁发。
随着城市配电网电缆化率的逐步提高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日趋紧张,户外预装式开关站以其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等技术优势,迅速在城市配电网中应用和普及,目前在城市配电网中广泛应用,但对该类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各地规定不一,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规范、统一该类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工作。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交流输电线路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并联连接在线路绝缘子两端,用于限制雷电过电压及(或)操作过电压。有带串联间隙和无间隙两种,属新型产品。目前尚无IEC标准。在本标准中,无间隙避雷器和带间隙避雷器本体参照现行国家标准GB 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对带间隙避雷器的间隙性能要求,则根据设计原则制订相关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原电力行业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过电压及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能电力科技开发公司、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高压研究所、北京供电公司、清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宝全、钟定珠、李启盛、张翠霞、王维洲、岳健民、幺虹、何金良。
本标准规定了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并联补偿电容器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并联补偿电容器保护装置,并作为该装置设计、制造、试验和运行的依据。
为了指导县城电网的建设与改造,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县城电网是农村电力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农村电力网的基本特点,又有城市电力网的某些特点。在本导则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县城电网的上述特征,汲取了我国农村电网几十年的建设经验,同时参考我国城网和国外配电网建设经验。对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原则、目标、技术要求和指标等作了明确规定。 由于全国各地县城电网的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不同,各地经济发展对县城电网的要求不同,各网、省公司在执行本导则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地区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本技术导则解释权属国家电网公司。
各分公司,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公司: 国家电力公司颁发实施的《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对规范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水平起了重要作用。现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实际,对《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进行了修改、审定,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标准,现颁发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何建议和意见,请及时向国有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部反映。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872号)的安排制定的。 DL 890标准是采用IEC 61970《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制定的,主要包括公共信息模型(CIM)和组件接口规范(CIS)两方面内容,由以下部分组成: D/T 890.1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第1部分:导则和一般要求; DL/T890.2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第2部分:术语: DL/T890.301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第301部分:公共信息模型(CIM)基础; DLFF 890.302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第302部分:公共信息模型(CIM)财务、能量计划和备用。 DL 890标准还有DL 890.4XX和DL 890.5XX两个子系列。前者规定了接口的功能需求,后者述了实现这些消息的特定技术。每一子系列包括若干部分,各部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3部分,电力电缆工程》的编制工作认真总结了目前输变电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广泛征求了区域电网及省级电力公司,建设管理、监理、设计等单位的意见,充分吸收了电力行业标准化、信息化研究推广应用的成果和工和际经验。 本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贯彻电网工程建设基本方针,认真东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投资合理、运行高效、资源节约、环范友好、工业化的原则,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努力实现工程设计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性、先进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890.453-2012/IEC60970-453:2008)·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第453部分:基于CIM的图形交换》是450-499系列标准中的一部分。450-499系列作为一个整体,在抽象层面上定义了用于在控制中心组件之间传递数据的内容和交换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890.453-2012/IEC60970-453:2008)·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第453部分:基于CIM的图形交换》包含了交换图形示意显示定义的通用用例以及CIM数据和示意定义关联的指导原则。标准中还包含了经过多次修订的示意定义管理导则。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定计划的通知》 (国能科技[2009]163号)的要求,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规范。本规范吸取了国内电力电缆直埋敷设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并参考了相关标准,对电力电缆直埋敷设在敷设要求、敷设工艺以及安全规定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为规范电力电缆直埋敷设提供依据。
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和作业规范,用以指导330vK架空输电线路更换劣质绝缘子作业,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中良好绝缘子的片数下限值,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而确定的。 本标准规定了在交流330kV的架空输电线路上,作业人员进行更换耐张单片劣质绝缘子作业时所遵循的技术要求及作业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330kV架空输电线路符合表1所列海拔高度及耐张串绝缘子使用片数情况的作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锅炉运行值班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
本标准规定了并网风电场风电机组、机组单元变压器、主升压变压器、站用变压器、接地变压器、无功补偿设备、汇集线路、汇集母线、汇集母线分段断路器等电力设备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原则。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送出线路与电网连接的风电场,通过其它电压等级送出的风电场可参照执行。并网风电场继电保护相关的科研、设计、制造、施工、调度和运行等单位及部门均应遵守本标准。
《10千伏及以下架空配(农)电网施工验收简易手册》是在分析总结有关配(农)电网施工、检修作业工艺标准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共有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10千伏及以下架空配(农)电线路验收标准、 台架式变压器验收标准和柱上开关验收标准。
编者制定本标准是为适应供电发展需要,规范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达到供电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运行维护方便的目的。 本标准以现行国家标准GB50059-1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为基础,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对无人值班管理方式下的相关方面作出规定。 本标准是在广泛调查、总结国内近年来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运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国家电力公司发输电运营部、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对本标准制定参与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