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换流变压器、直流穿墙套管、直流旁路开关、直流电压测量装置、直流电流测量装置等 800kV直流设备现场直流耐压试验的试验装置、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判断等。 本标准适用于 800kV直流设备现场直流耐压试验,其他电压等级直流设备现场直流耐压试验可参照执行。
为提高高压断路器的运行和检修水平,确保断路器的检修质量和运行可靠性,我司委托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开关研究所负责组织编写或修订了《高压断路运行规程》和SN10-10等十种高压断路器检修工艺。1989年5月和1990年12月分别在珠海、苏州通过审定,现颁发实行,并委托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1983年前颁发的相关检修工艺(导则)同时作废。 上述规程和检修工艺总结了多年业运行维护和检修调试的经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展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寄部电力司,并送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开关研究所。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实验实训规划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含《高电压技术》教学大纲所列电气设备绝缘试验,同时增补了绝缘子串电压、电场分布测量,接地电阻与土壤电阻率的测量两个试验。章主要介绍高电压试验中的安全知识,第二章介绍电气设备绝缘特性试验,第三章介绍电气设备绝缘强度试验,第四章介绍实验室常用的高电压测量设备,第五章简要介绍数理统计在高电压试验中的应用。 本书可以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自学用书或参考用书。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简要解答了10~110KV架空电力线路运行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线路构造、线路接地和防雷、线路竣工验收、线路运行维护、线路安全运行、线路经济运行、线路运行技术管理、线路超重知识、线路继电保护知识、线路测试仪表等方面的知识。此书可作为四级及时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运行工人的学习资料,也可供其他线路运行人员及厂矿、农村电工的学习参考。
为了提高电网的无功、电压和线损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解决电网调压和无功补偿问题,特编写了《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实用技术》一书。 全书内容共分为11章,分别是:无功、电压、线损及并联电容器补偿,并联电容器及其制造工艺,干式空心电抗器,保护并联电容器的氧化锌避雷器,并联电容器的试验,并联电容器组的合闸涌流、分闸过电压和真空断路器,并联电容器的运行维护,高次谐波及其对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的影响,大容量并联电容器的谐波放大及其抑制措施,串联电抗器的应用,模拟工程实践。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电容器设计、运行、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实际工作中的技术参考。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克利、李博、李金忠、黎小琳、刘锐、*、黄华、阮玲、张书琦、汤浩、赵志刚、程焕超、孙建涛、郭锐。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1415号)的安排制定。本标准规定了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人工覆冰闪络试验方法。表面覆涂防污闪涂料的瓷、玻璃绝缘子或加装辅助伞裙的绝缘子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包括带电和不带电绝缘子串的人工覆冰闪络试验方法。
本标准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1979年1月颁发的SDJ/-79《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和1984年3月颁发的SD119-84《500kV电网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与电气设备接地暂行技术标准》,经合并、修订之后提出的。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两个标准有如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 1)增加了电阻接地系统交流电气装置保护接地接地电阻的规定; 2)修订了有效接地系统接地装置接地线热稳定校验的规定;提出3~6kV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进行异地两相短路接地线热稳定校验的要求; 3)补充了接地网非等间距布置时的接地网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的计算方法; 4)修订了杆塔接地装置和自然接地极冲击系数的计算方法; 5)提出接地装置耐腐蚀的工作寿命的要求; 6)增加了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接地规定; 7)参考IEC有关标
本书为中等专业学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高电压技术课程教材。全书共分八章,前三章介绍有关绝缘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的试验方法,后五章介绍过电压的基本原理和物理过程以及防护措施。 内容主要包括:电气放电、液体及固体介质的电气性能和绝缘预防性试验;波过程、雷电及防雷设备、发电厂变电所和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及内过电压的物理过程与限制措施等。 本书亦可做为中等专业学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的教材。并可供电力工人和技术人员及电力技工学校教学参考。
为更好地开展标准化作业工作,使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更适用于现场的生产工作,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特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编写了这套《供电企业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该套书以保证现场安全、质量为目的,以“两票三制”为基础,从而实现对现场设备、人员进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该套书共分五部分,分别是送电部分、变电部分、配电部分、二次部分、高压试验部分,涵盖了送电、变电运行、变电检修、配电、高压试验、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通信、电能计量等九个专业。根据现场作业的特点,各专业均包括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指导卡两部分。作业指导书(卡)在内容上都包含人员行为的过程控制、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设备的质量保证,人员分工、责任及管理等,体现了现场标准化作业“以人为本”的思想。 本册为高压试验部分,包括高压
《±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试行)(以下简称《装材预算价格》)的主要内容包括单项材料预算价格和综合预算价格两部分。 一、一般说明 1.《装材预算价格》是指工程所需装置性材料在施工现场仓库或堆放地点的出库价格。 2.《装材预算价格》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编制±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预算时计算材料费用的基础依据,与±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定额及费用标准配套使用。 3.《装材预算价格》按其表现形式分为单项材料预算价格和综合预算价格。单项材料预算价格是按照工程实际采购或供应的材料品种、规格所公布的现场出库价格;综合预算价格是在单项材料预算价格的基础上,对应于《电力工程概算定额》的子目构成确定材料组成权教库后所计算出的综合性预算价格。 4.单项材料预算价格是编制施工图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的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和附录I为资料性 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试验研究分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军阳、王健军、王东烨、田勇、杨铁军、钟雅风。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本标准按照国家标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规定了紧凑型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结构要求,产品分类,使用条件,质量要求和试验,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1kV及以上电压等级紧凑型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本导则是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33.05工作组1984年9月提出的《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和避雷器保护使用导则》编写的,在技术内容上与该导则等效。 由于将国际导则转化为本国标准时,应符合GB/T1.1—1993的规定,故增加了1章,即第2章引用标准,将CIGRE导则的第2章绪论和第3章确定过电压和避雷器强度的方法和手段合并为第3章通则,其后各章与CIGRE导则的编号相同,即国际导则的第4~9章为本导则的第4~9章。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CIGRE33/14.05工作组1987年发布的《HVDC换流站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在第3章和9.2节中对条文作了适当修改和简化,其他条文及内容基本不变或稍有改变。 CIGRE导则在条文中提到了一些国际标准,这些标准有的已转化为国家标准或国内已有类似的标准,也有的还没有转化为国家标准。本导则第2章只列出了引用的国内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局)《关于下达2002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的通知》(电力[2002]973号文)而编制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和解释。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安排制定的。 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电力设备的验证试验、交接试验、预防性试验。这些试验对试验环境、试验设备、试验人员、试验方法有严格的要求。其中一部分试验需要由高压实验室承担。目前电力行业的高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通常由电力企业参考国内外已建的高压实验室情况并结合本企业的需要提出技术要求。考虑到高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完成大量调研工作,有必要避免由于规划不当使实验室在使用时存在缺陷。编写本标准的目的是总结国内外已建高压实验室设计和使用的经验,提高我国高压实验室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那些已投入运行的高压实验室,也可以在管理和改造方面受益。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使用维护技术问答》以高压带电显示装置为主要对象,从实用性和通用性出发,总结了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维护方法,立意新颖,实用性强。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着重对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有关知识点进行编写,侧重有关人员在技术方面的实用性。此外,本书还包括了一些与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问答知识点,以丰富读者知识。
为适应电力发展的需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供电系统普遍开展了设备带电检修。为使专业人员达到“会干活,不出事”的目的,我们结合多年来开展架空送电线路带电作业检修的经验,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生产骨干编写了本导则,用以指导和规范专业人员现场操作,同时也作业现场专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导则编写以产用为目的,章为总则,第二章为35-330kV架空送电线路带电作业现场安全规程;第三章为35-330kV架空送电线路带电作业。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问题,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将信息反馈西省电力公司,以便修订。 另外,统一操作项目,各单位使用工具不同,操作程序也有所区别,本导则仅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通信高压直流电源设备工程设计规范(GB 51215-2017)》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深入调研我国通信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的应用现状,认真总结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制造、研究等方面的意见,很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整流设备配置、配电设备配置、蓄电池组配置、导线的选择与布放、监控系统要求、防雷与接地要求、机房与设备布置要求。
DL/T 846 的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DL/T 846《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分为12个部分: 第1部分:高电压分压器测量系统; 第2部分:冲击电压测量系统; 第3部分:高压开关综合测试仪; 第4部分: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量仪; 第5部分:六氟化硫微量水分仪; 第6部分:六氟化硫气体检漏仪; 第7部分: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 第8部分:有载分接开关测试仪; 第9部分:真空开关真空度测试仪; 第10部分: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 第11部分: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 第12部分:电力电容测试仪。本部分是DL/T 846的第10部分。本部分规定了测量频率范围在3MHz~100MHz的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暂态地电压
本标准根据《关于下达2010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320号)要求制定,可作为制造厂生产和用户选用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依据。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电力公司、天津市电力公司、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大陆、杨垫、宋杲、肖永立、吴东、杨正盛、陆懋德、高方景、郑爱霞、吴竞、靖晓平。
本书介绍了高压开关设备检测和试验的标准、要求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高压开关的机械试验、高压开关的绝缘试验、高压开关的有机绝缘件的绝缘试验、高压开关的温升试验、高压开关的短时耐受电流试验、高压断路器的开断试验、六氟化硫(SF6)断路器的基本检测方法、GBC自能灭弧室开断试验中的问题研究及处理、高压开关的交接试验与预防性试验等。 本书不仅适用于电力企业高压开关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方面的技术人员,高压开关设备制造行业的检验、试验技术人员,广大农村、城镇和工厂从事高压开关设备安装、调试的人员使用;亦可以作为高压开关设备检验和试验人员的教材;同时还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