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电工的职业特点,本着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实用为指导的原则,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兼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社会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在编写方式上,坚持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每章内容均以具体的电工测量实例,结合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读者能够轻松自如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电工测量知识和实用测量技术。 全书分为十章,主要内容有:电工测量基础,直流电流、电压的测量,交流电流、电压的测量,指针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电阻的测量,电功率的测量,电能的测量,转速和频率的测量,以及波形的产生与测量等。 本书可供工作在生产线的电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使用,特别适用于职业学校和职工培训班作为电工专业教材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电气试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国家电网公司2007年度技术标准制定或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71555号文),重庆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开展了《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校准规范》的编制工作。 本规范对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基本误差的校准方法、校准结果的处理等方面做出了适当的规定,对于正确评价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的产品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通用技术要求、校准条件、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校准结果处理和校准周期六大部分。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重庆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单莉、刘燕临、吴高林。 本规范自发布之曰起实施。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22号文)的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都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河北省电力研究院、大唐沧州发电厂、无锡市风雷仪表厂、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大唐中国水利电力物资天津公司、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大唐户县热电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锅炉运行值班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
为配合《测量学》课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测量学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对各种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解以及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总是,经测量工程系研究决定编写《〈测量学〉》习题及实验指导书》。 《〈测量学〉》习题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顺序及内容与《测量学》教材基本一致,习题量和实验指导是根据各章节课时情况而编排的,适合实际教学需要。该书是学生学好测量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教材。
本书为‘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2006年版)使用指南第三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本书分别对发电机电气、变压器、配电装置、母线、控制设备、厂(站)用电、全厂(站)电缆及接地、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通信系统、换流站设备的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作了介绍,与《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2001年修订本)》进行了对比,列出了定额项目及内容调整情况,并从应用者的角度详细讲解了定额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 本书适用于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编制工程概算时使用。
本习题册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专业通用教材《电子测量与仪器(第四版)》的配套用书。习题册紧扣教学要求,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排,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及基本能力的培养,知识点分布均衡,题型丰富多样,难易配置适当,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使用,同时也可供参加职业鉴定考试的人员作为参考练习。 本习题册由陈建军、韩亮、郝晶卉编写,陈建军主编。
本书系统、详细地进述了微波测量技术的基本测量原理、近代测量技术和主要测量方法的误差分析与提高精确度方法。其内容包括:微波网络特性、信号特性的测量与应用(晶体管S参数和介质参数测试)。在章节编排上,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新体系。全书共12章,依次为:引论;测量线技术;微波功率、频率和波长(含毫米波波长)与Q值、衰减与相位、标量、矢量网络分析仪;六端口、时域网络分析仪,频谱、嗓声及介质参数测量。书末附有思考题与习题、参考实验题目和参考书与文献。 本书内容适度较宽,宜作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雷达、通信和测量仪器等有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教材,还可供工厂、科研单位从事微波技术工作的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本标准与DL/T714—2000《汽轮机叶片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相比,主要作了以下修订: ——调整了章节内容、编排顺序; ——扩大了导则的适用范围; ——提高了对仪器和探头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多个新的检验方法,对原导则的内容进行了大的改动; ——将原导则的2个附录缩减为1个附录,取消了原导则的附录B。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金属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湖北华电襄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华能伊敏煤电公司伊敏发电厂、南京新七星超声技术有限公司、美国捷特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
1 主题内容 本导则主题内容是依据国家标准GB 7354—87《局部放电测量》规定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推荐电气法局部放电试验的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和校准方法;规定有关通用的试验程序;给出识别试品内部放电和外界干扰脉冲的图谱与说明。 2 适用范围 本导则主要适用于在变电所现场或试验室条件下,利用交流电压下的脉冲电流法测量变压器、互感器、套管、耦合电容器及固体绝缘结构的局部放电。其测定的物理量为: a.测定电力设备在某一规定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 b.测定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的起始电压和熄灭电压。 对长电缆的局部放电试验,本导则不作介绍。 在以本导则进行测量时,根据不同试品,应参照有关电力设备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的有关。
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6年电力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项目(技综[1996]51号文)的安排,对1991年发布的电力行业标准《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DL 448—91)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明晰管理权限及职责,积极采用国际标准(IS010012)和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统一而修订的。 针对电力投资经营主体的变化,本标准首先明确了电网经营企业负责本供电营业区内业务归口管理,以供电企业为主管理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的原则;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重要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将电能计量装置分类作了重大调整;根据市场经济对电能计量装置高准确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对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提高了要求;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改变了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安排制定的。 局部放电测量仪用于测量电气设备局部放电信号的波形和幅值,并用视在放电量的大小表示绝缘结构中微放电的强度。局部放电测量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对绝缘损害很小的分析绝缘缺陷的先进方法,可以避免对高电压设备进行有破坏性的交流耐压试验。由于局部放电测量是高压电力设备必不可少的绝缘试验项目,因此局部放电测量仪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的绝缘可靠程度,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宽带局部放电测量仪从安装在高压试验回路的耦合装置上取得信号,通过带通滤波放大取出局放信号,用示波器或计算机显示信号波形,用峰值电压测量电路或数字处理软件分析得到信号强度。局部放电测量仪的传输特性对局放
《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教材》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的要求,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简称《培训规范》),结合生产实际编写而成。 本套教材作为《培训规范》的配套教材,共72册。本册为通用教材的《计量基础知识》,全书共五章、15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法定计量单位,误差理论,数据修约,不确定度,交流电能计量器具检定系统等。 本书是供电企业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电力职业院校教学参考书。
本书为全国电力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本书是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颁布的《电工测量》教学大纲为依据,遵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和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的。 本书主要叙述电力系统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原理、特性和电工测量方法。全书共分8章,包括电工测量基本知识、直流电流和电压的测量、交流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功率的测量、功率因数的测量、电能的测量、电阻的测量和数字测量仪表等,内容简明扼要,文字通俗易懂。 本书既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成人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电力系统的培训用书。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全面、系统地介绍电工电子常用工具(包括电烙铁、热风拆焊器、吸锡器、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绝缘电阻表)的外形、功能、选用、检测、调整、自制和维修方面的相关知识。涉及到电子电工通用的基本测试仪器、工具(还包括部分作为工具用的材料)的使用、调整方法和技能技巧。对检测工具的工作原理不作详细介绍,重点介绍检测工具的功能、使用、检测和调整。突出直观性(图文说明)、实用性,力求达到读后即用的效果。本书适合电工电子初学者、农村电工、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班师生、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以及参加相关专业职业培训的学员阅读和参考。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的安排,对DL/T 614-1997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是为提高多功能电能表的应用技术水平,规范管理,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统一而制定的。 本标准给出了多功能电能表的技术要求和功能规范,提出了试验项目及方法。本标准保持DL/T614—1997的框架不变,尽量避免与在用表的冲突。 本次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修改之处如下: (1)增加了新的术语和定义,如临界电压、全失压、断相、失流: (2)增加了类型划分,给出不同类型的功能要求; (3)增加了新的技术要求及试验项目,如脉冲常数、误差一致性、误差变差、负载电流升降变差等; (4)增加了针对新技术要求的试验方法; (5)给出了可靠性(寿命)试验的评价方法。 本
本书主要叙述常用电工测量仪器和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使初级和中级电工能够了解常用电工测量仪器和仪表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测量技术,亦可供初级技术人员和其他工种的工人学习与参考。 书中标有“*”的内容和习题,是中级电工的教学内容。本书是按初级工种和中级工各讲授30课时来编写的。 本书由南京汽轮电机厂程野平、廖群编写,由南京市电机电器工业公司闵大毅、南京金陵职业大学刘官臣、黄厚国审稿。
本标准代替JB/T 5610-1991《双频激光干涉仪》。 本标准与JB/T 5610-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的名称改为“激光干涉仪”,并重新定义了“激光干涉仪”术语: ——标准的范围改为“适用于几何量测量”; ——删去了第3章中的3.2条“分辨率”;第4章表1中的“分辨率”改称“分辨力”,分辨力改为≤0.16um; ——将术语“响应速度”改称为“*测量速度”,并重新定义了“*测量速度”术语,*测量速度改为≥50mm/s; ——第4章表1中的量程改为≥1m; ——第4章表1中的激光波长准确度改为≤1×10-6; ——激光干涉仪工作前的预热时间改为“不超过20min”; ——激光器的寿命“应不低于2年”改为“应不低于20000h”; ——增加了单次开机激光频率稳定8h的变化量应不大于1um; ——明确了检验规则,将检验分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金具能耗(以下简称金具能耗)测试方法和节能技术评价的要求,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概述、试验设备、电气接续类金具能耗测试及评价、非电气接续类金具能耗测试及评价7章。另外,本标准还包括4个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2013年11月28日发布,2014年4月1日实施。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能计量(第2版)》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以电能计量装置为线索,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主要内容包括感应式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无功电能表、测量用互感器、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及配置、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检查、电能计量新技术、电能表误差及其调整装置、电能表的校验与调整、测量用互感器试验、综合误差及实验等共十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后有小结、习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能计量(第2版)》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供用电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