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讨论航空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及系统。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地空无线通信基础、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高频话音通信系统、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甚高频数据链模式2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监视数据链及VoIP话音通信新技术。 本书注重理论基础和实际系统相结合,密切联系民用航空通信的工程实践,内容全面、条理分明、叙述清晰,便于教学和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航空通信工程、航空电子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与研究生参考书,也可供民航通信、导航、监视工程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光纤光学(纤维光学)的基础理论与光纤应用技术。全书内容除绪论外,分为两篇共十章。篇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的光波导的基本理论、光纤特性以及无源与有源光器件的基础知识。书中应用光纤光学与波动光学两种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阶跃多模、渐变多模与单模光纤的传输机理与规律,进行了基本的模式分析,阐述了光纤的传输特性以及光纤的材料、制造、分类与光缆,并较全面地介绍了多种类型的无源与有源光器件;第二篇共4章内容,较全面地介绍了光纤在通信、传感、传像以及传光照明与能量信号传输与控制等多方面的应用技术。本书在内容上重视基础理论体系的建立,强调基本物理概念,并重视全面反映现代光纤应用技术的各主要方面及自身的科研成果,力求内容丰富翔实、新颖实用、符合相关标准;表述方法力求理论联
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随着网络空间重要性的日益上升,其治理需求日益显著,与之相关的治理议题有待学界提供系统的研究。本书注重历史与现状的结合,回顾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的演进过程,分析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现状与架构。本书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析了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提出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力流散和阵营分化等理论,并辅以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现实案例和政策建议。本书还注重规则与主体的结合,既梳理了当前国际规则涉及的安全、权益与发展等主要议题及其成果,也从主体角度分析了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各类机制主体、主要国家行为体、私营部门以及各自相应的治理角色与实践。 本书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叙述和分析详略得当,可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射频通信电路》(第二版)的配套教辅书。全书围绕着射频通信电路的基本内容,主要介绍了射频电路设计基础知识、调制与解调机理、收发信机结构和收发信机射频部分各模块电路设计等方面内容。对应《射频通信电路》(第二版)教材,本书在每章中列出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并精选例题进行详细分析,给出点评,能加深读者理解。全书共列举例题111道。
全书共分12章。 第1章为绪论; 第2、3两章分别介绍了高频功率放大器和正弦波振荡器的原理; 第4章讲述了噪声与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第5~10章分别对混频和各种调制与解调做了详细的讨论,包括振幅调制与解调、混频、振幅调制的应用、角度调制与解调、角度调制的应用、脉冲调制与解调; 第11章简单地介绍了反馈控制电路; 第12章介绍了电子线路模拟软件及应用。为加强与系统和工程的结合,书中用两章讨论了振幅调制和角度调制的应用,并在有关章节选用了一些典型线路作为例证。 为了加深学习,除第1、12章外,每章均配有相当数量的习题。 书末附有5个附录,以供学习参考。本书可作为无线电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本科生或大专生教材,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参考学时为80~ 120个,其中实验学时18个。本书部分介绍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包括:第1章绪论,第2章模拟调制技术,第3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技术,第4章数字基带传输技术,第5章数字频带传输技术,第6章数字复用复接技术和同步原理,第7章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和m序列;第二部分介绍现代通信系统,包括:第8章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第三部分是实验实训指导。 本书主要作为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专业高职学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读物或者培训教材。
本书按照“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扩充相关内容编写而成。书中包括信号与系统的主要内容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内容,并对信号的时频分析理论进行初步介绍。全书共 9 章,分别为: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和 s 域分析、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和 z 域分析、信号的频域分析、卷积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模拟滤波器、数字滤波器、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简介。每章末有习题,并附有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由少年创学院联合创始人兼院长、知名创客程晨撰写,以Arduino作为硬件平台,介绍了使用米思齐(Mixly)软件进行程序开发的方法。米思齐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创客教育实验室推出的将图形化编程方式和代码编程方式融合在一起的软件开发环境。借助它,中小学生和初学者能够更轻松地编写程序。 本书分为8个章节,首先介绍了米思齐的基本用法、各功能模块的功能,然后通过数码骰子、温度记录仪、增强型控制板、感应自动门、简易6足机器人等实例具体展现了图形化编程过程,zui后还剖析了图形化编程是如何借助XML语言实现的。本书的重点没有放在硬件上,而是放在了图形和代码的相互关系上,开发平台也不限于Arduino。 本书适合初学者自学编程,也适合中小学选修课、课外兴趣班教学使用,希望本书能够推动创客教育的发展,让你轻松享受编程
本教材重点介绍一些信号分析的基本数学方法和这些方法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中的应用,在内容的选取上力求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主要包括傅里叶变换、变换、滤波、相关分析等内容。全书共8章。第1章从介绍信号的基本概念入手,讨论了信号的分类、几种常用的信号、周期信号的傅氏级数和非周期信号的傅氏积分分析、复函数的傅氏变换、傅氏变换的基本性质。第2章讨论了在数学、近代物理、无线电通讯等自然科学中都有着广泛用途的一种特殊函数--函数,其中包括函数的定义、特点、频谱、性质和几个特殊信号的频谱。第3章讨论了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运算法则、几种常见的典型时间序列、系统的概念和分类、离散时间信号的傅氏变换、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两个重要性质、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化、抽样定理以及由于抽样不当而引起的假频现象。第4章讨
本书以工程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以信号的采集到后续的处理为主线,从振动信号拾取出发,依次对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时域、频域以及时频域的处理。介绍经验模态分解和全矢谱融合等新的处理算法和思想,有针对性地结合振动信号监测处理而组织编写内容,兼顾传承与发展,探讨振动信号处理算法及原理。本书涉及相关知识要点:傅里叶级数展开、离散傅里叶变换、 Z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时域统计特征、EMD分解、全矢谱技术等理论及其在工业现场的应用案例。
本书详细讲述了产品的电磁干扰(EMI)故障排除技术。其目的是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EMI故障排除思路、故障排除方法或诊断工具。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电磁基础、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测量仪器、辐射发射、传导发射、辐射敏感度、传导敏感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静电放电(ESD)、浪涌和雷电脉冲的瞬态抑制,以及其他特定的EMI问题。此外,本书还给出了8个附录,为读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辅助信息、技术和工具。 本书可供电子电气、电子产品的设计人员和电磁兼容(EMI)工程师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电子信息和通信类专业师生的辅助教材.
本书首先简要地阐述海洋导航与定位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介绍地球形状及导航要素、导航坐标系及其相互转换、地图投影、地球上的时间和日期、运动载体的状态参数和导航常用的参数量纲等导航定位基础知识;再介绍导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导航定位技术及其特点、导航定位精度以及航迹规划;为实现导航状态参数的*估计,本书还介绍线性系统及各种估计和滤波方法。重点介绍了适用于海洋导航与定位的惯性导航、卫星导航与定位、水下声学导航与定位、水下重力/磁力/地形/地貌匹配导航与定位,以及几种比较经典的组合导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对部分导航与定位技术还附加了应用实例。
本书首先介绍了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这三种基本传输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接着分析了差错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几种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和ATM交换)及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继而介绍了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数字数据网(DDN)和ATM网的基本构成及应用,论述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和下一代网络(NGN)。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局域网、宽带IP城域网、路由器与Internet的路由选择协议等。全书共有7章:第1章概述,第2章数据信号的传输,第3章差错控制,第4章数据交换,第5章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第6章数据通信网,第7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归纳总结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章后都附有本章重点内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并获得中国兵器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本书主要研究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确定性信号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涉及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研究方法包括时域分析和变换域分析,重点是变换域分析.《BR》 本书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概述、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与量化、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和线性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本书编写结构合理,可供不同教学时数选用;内容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注重理论联系工程实际.全书各章都有精选的例题和不同类型的习题.
为配合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信号与系统(第2版)》首先从课程位置、选用教材、课程特点、学习方法、参考书目等方面对课程做了总体介绍。对信号的分析采用先连续后离散、先周期后非周期、先时域后变换域的顺序,以对偶和类比的方式逐章展开,完全并行地讲述了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一系列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它们在通信、信号处理等领域中的主要应用,还讲述了数字信号处理和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形成了一个 系统分析和综合 与 信号分析和处理 两方面知识并重的、较为完整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体系。
本书以作者及其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为主体,结合国内外学者在量子保密通信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对这一领域的几个主要研究内容作了系统论述,并提出一些与目前研究紧密相关的新研究课题。 全书共分8章,第1章介绍量子保密通信研究所需要的量子力学基础知识;第2章研究量子密钥分发;第3章研究量子秘密共享;第4章研究量子安全多方计算;第5章研究量子保密查询;第6章研究量子签名;第7章研究量子匿名通信;第8章研究可验证的量子*数扩展。 本书自成体系,内容由浅入深,参考文献丰富,方便读者自学。它既可作为对量子保密通信感兴趣的读者的入门教材,帮助他们尽快熟悉量子密码领域并了解国际前沿进展,也可作为量子保密通信领域研究工作者的参考用书,适用于物理学、密码学、数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张量的无线通信接收机算法设计和相关应用。全书共五章,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介绍接收机和张量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章节奠定理论基础;接着,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基于张量的接收机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多输入多输出双向通信系统、无人设备辅助通信系统、无人机监听系统等;最后,探讨张量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本书内容系统,重点突出,理论和实例并重,并提供了一些典型问题的Matlab程序实现,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针对*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分析网络覆盖性能的基本特性并设计出非完全覆盖的节点工作模式;分析传感器网络以大概率捕捉动态目标的节点调度机制与节点工作模式对覆盖性能及网络寿命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以概率转发的多路由通信协议. *后介绍基于能量强度的多目标声源定位及目标个数的估计方法与基于 Mica传感器系统的目标定位与跟踪的实验.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应用的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回顾了人类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展望了以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为代表的第二次信息革命。并先后介绍了量子通信各分支的原理、量子通信实用化进程、“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及澄清了一些对量子通信的误解。本书适合对量子通信感兴趣的广泛读者阅读,可作为量子通信领域从业人员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学生的课外科普读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