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简要地阐述海洋导航与定位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介绍地球形状及导航要素、导航坐标系及其相互转换、地图投影、地球上的时间和日期、运动载体的状态参数和导航常用的参数量纲等导航定位基础知识;再介绍导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导航定位技术及其特点、导航定位精度以及航迹规划;为实现导航状态参数的*估计,本书还介绍线性系统及各种估计和滤波方法。重点介绍了适用于海洋导航与定位的惯性导航、卫星导航与定位、水下声学导航与定位、水下重力/磁力/地形/地貌匹配导航与定位,以及几种比较经典的组合导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对部分导航与定位技术还附加了应用实例。
《光纤通信系统(第3版)/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专业规划教材》紧密结合光通信的发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关键技术。具体内容包括光纤光缆的结构和类型,光纤的传输理论和传输特性,光源和光发送机、光检测和光接收机的原理,无源器件及光放大器原理,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及性能指标,波分复用及光传送网、光接入网等光网络技术,以及无线光通信和量子光通信等新技术。 本书以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为主线,从单个器件介绍再到完整系统架构及性能,内容深入浅出、概念清楚,覆盖面广且重点突出,可作为高校电子、通信和信息类专业本科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光纤通信工作的相关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作者在积累了10多年SDH和DWDM技术与设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任务驱动教学的要求和特点,以及对光传输网络维护、网络监控工作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参考了近几年光传输技术*发展趋势编写的。本书共设4个学习情境;个学习情境主要介绍了光传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组成,SDH的基本原理、网络结构及保护方式,SDH网同步、链状网和环状网以及环带链网的组建与数据配置;第二个学习情境主要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原理,光传输系统的基本业务和以太网业务的数据配置;第三个学习情境主要介绍了光传输设备的日常维护、参数指标测试及典型故障分析处理;第四个学习情境主要介绍了DWDM/OTN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关键技术、网元功能、组网方式及设备维护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光纤通信设备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
本书凝聚了编者十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分为基础篇与进阶篇,同时兼顾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基础篇共6章,第1章介绍了数字系统概论与EDA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章结合例程系统性介绍VHDL硬件描述语言;第3、4章介绍了基于VHDL的组合逻辑电路、基本时序电路建模方法;第5章介绍了基于ASM图的同步时序电路设计方法;第6章介绍了编者自主开发的EDA实验平台与基于可编程芯片的数字系统设计流程。进阶篇共3章,深入介绍了仿真、综合、数字系统设计方法。书中*后展示了2个工程实例的设计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层次递进,系统性强,结合寄存器传输级描述对语法及模块电路进行详细讲解,可以帮助于初学者的快速入门,同时配合编者自主开发的EDA实验平台,可以对书中所有例程进行验证。
本书依据通信类专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工程应用培养,充分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要求,将通信工程制图规范和行业标准与AutoCAD软件结合起来,通过培养AutoCAD软件的操作技能和通信工程制图的识读与绘制,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好基础。 本书是在*版教材的整体结构基础上精心修订而成的。全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部分为通信工程制图和AutoCAD的应用,包括通信工程制图和AutoCAD基础、通信工程制图常用图例和图框的绘制,以及典型的通信工程制图即通信线路工程图、通信管道工程图和机房设备安装图的识读、绘制与打印;第二部分为AutoCAD技能练习与应用技巧;第三部分为通信工程制图范例。本书的*部分以项目任务为单位,重点突出高职教育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制图
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是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音频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图像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隐写分析、水印攻击与分析、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实验。 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学生教材和参考书,同时可用作科技工作者科研参考资料。
李唐军主编的《光纤通信原理》在光纤通信系统方面,涉及当前光纤通信的研究热点,内容包括高频谱利用率、高可靠性的高阶编码和纠错格式,相干光通信技术、光时钟提取和光复用等;在光网络方面,从SDH到OTN网络,涵盖了光纤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结合*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要求,增设了大量侧重于目前光纤通信领域研究热点的实验案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力争使其成为学生顺利掌握光纤通信原理与实验的教材。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光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量检测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光纤通信原理与实验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光纤通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用作参考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目前在通信网中应用的各类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交换机理论基础、信息系统、数字程控交换原理与技术、分组交换原理与技术、ATM原理与技术、IP交换技术、移动交换技术和下一代交换技术等。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本书系统介绍和论述了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论的起源、发展及研究内容;香农信息论的三个基本概念:信源熵、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以及与这三个概念相对应的三个编码定理;解决通信系统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三类编码: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安全编码——密码的基本方法,以及密码安全性与信息论的关系等内容。为了便于教学和读者自学,每章后面都附有习题。
谈起电视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对网络视频的研究。网络视频一方面是电视在节目、观众和广告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也是电视融合发展的合作伙伴。网络视频如何成为能够与电视比肩的媒体,它的发展道路被哪些因素所影响,这段历史又赋予了网络视频怎样的特质? 该书是国内*本学术性质的网络视频史著作,整理了二十年来大量的年鉴、新闻报道和研究报告,基本以两年或三年为一个时间段,分析了网络视频的雏形、萌发、竞争、进化四个阶段的发展动因、发展线索和发展特征,并在*后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视频未来发展的若干图景以及 网红 、网络直播等行业热点出现的原因和消亡的可能。附录收录了陆地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近三年来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关于网络视频的研究论文,既作为本书核心内容的补充材料,又可以作为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了现代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知识和发展概况。全书按照当代通信领域现实业务的应用状况展开,主要内容包括:经典通信基础知识、数字通信系统、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数字图像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适合作为普通高校通信专业低年级学生或非通信专业(如计算机工程类、管理工程类、机械类、化工类、经济类等)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教材,或对通信技术感兴趣的有关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依据通信工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通信工程实际应用案例编写。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工程制图和通信工程概预算两大部分,共9章。第1章主要介绍通信工程基本建设程序、通信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第2~5章主要介绍通信工程制图方面的相关知识;第6~8章主要介绍通信工程概预算的相关知识;第9章主要介绍通信工程综合设计案例。各章配有实例、习题和实训,具有很好的操作性,教师可进行项目式教学。 本书结构合理,内容新颖。概预算部分基于2008版的75定额标准,实训环节采用当前主流的工程技术方案作为案例。
本书包括数字摄影摄像技术、艺术、专题和新技术4个部分,共计11章。第1章、第2章侧重数字画面拍摄技术,包括数码相机和数字摄像机的基本介绍、使用和拍摄要领; 第3~8章侧重数字画面拍摄艺术,包括数字画面的景别和角度、数字画面的构图、数字画面的拍摄用光、固定画面的拍摄、运动画面的拍摄、拍摄中的同期声处理; 第9章、第10章侧重数字画面的专题拍摄,包括专题摄影和专题摄像; 第11章 摄影摄像新技术 主要包括360全景拍摄与制作、无人机拍摄、全息摄影、3D视频拍摄。另外,本书在每章都穿插了大量实用、高效的技巧,提供了拓展性学习内容,设计了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本书提供了全媒体的学习资源,即以清华大学出版社的 智学苑 为平台提供了配套的教学资源,内容如下: (1)教学的全部知识点; (2)各章题库,包括习题与答案、难度设置
从微信的各种操作到微信在生活中的应用,从用微信聊天、微信购物、预约看病挂号、导航等多个方面作了详尽介绍,书后列出了几十个常见问题及答案。为照顾到中老年朋友通过iPad使用微信,还加入了iPad的基本操作。本书内文用大字号印刷,适合老年朋友阅读。
本书从射频识别的原理、协议以及系统设计三个方面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RFID 相关的基础知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为六篇。第1 篇结合物联网的背景概述了RFID 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与核心技术。第2 篇从原理层面对RFID 的无线通信原理、系统组件进行详细的阐述,剖析了RFID 的实现机理。第3 篇从协议层面介绍了RFID 的防冲突算法与协议,对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协议标准EPC C1G2 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对其设计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第4 篇从系统设计层面出发,介绍了系统设计时需要权衡考虑的关键因素,并且对实际环境下系统性能的测试与评估结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剖析。第5 篇介绍了当前RFID 的研究与进展,从RFID 识别与轮询、标签数目估算、RFID 定位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重点介绍。第6 篇介绍了RFID 方面
《RFID开发技 术及实践》以射频识别(RFID)为基础,AVR单片机 ATmegal6A为控制器,“RFID开发套件”为硬件开发 平台, IAR—EW为软件开发环境,讲解了RFID技术原理、 RFID协议体系、AVR开发基础、各频段RFID的特点 和阅读器设计方法,旨在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RbTD系 统架构原理及RFID阅读器的设计和应用方法。 本书分为两篇: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共6章 ,分别讲解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协议体系、RFID阅 读器开发基础、低频RFID阅读器设计、高频RFID阅读 器设计和超高频RbTD阅读器应用。其中,第1章、 第2章讲解RFID技术原理和协议体系;第3章讲解阅读 器组成和AVR单片机开发基础;第4章~第6章 讲解低频、高频和超高频RFID的不同特点以及阅读器 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实践篇共5章,分别对应相应的 理论篇,可与配套的实验设备相结合完成实践教学, 利用“RFID开发套
为适应通信技术曰新月异的发展,并满足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深化的需要,作者根据长期的通信原理与电路实践教学知识和经验编著了这本以基础实验与综合设计实验相结合,基本技能培养与综合设计能力锻炼相结合的普通高等教育电子通信类本科教学教材。 本书适合教学时数为25~50学时实验课程,书中绝大多数实验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学时并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可进行适当调整。在层次安排上,本书既有原理验证型实验,又有综合设计型实验;既有硬件操作实验,又有软件仿真实验,并且还设置了软硬件相结合的系统设计实验。这样一方面保证学生理解与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又有助于培养学生通信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
本书作为物联网专业高职高专层次配套教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设备和技术应用。全书共7章,前3章主要为理论知识学习,介绍了RFID技术概念、RFID技术标准体系、RFID技术射频工作原理、RFID的编码、调制原理、RFID的差错控制与数据安全设计、RFID系统关键设备: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RFID中间件的原理和应用。后4章为RFID实用系统设计,包括:RFID人员进出和车辆进出门禁系统设计、RFID企业智能安全管理和校园安全管理系统设计、RFID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基于ARM处理器的RFID嵌入式系统开发。本书理实并重,每一章均包含习题和实训项目,结合实训项目有相应的知识点介绍,并有详细的实训步骤和考核要求。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院校通信及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对“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验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全书分两部分:知识篇及实验篇。知识篇共4章,对MATLAB软件、CCS集成开发环境、DSP仿真器及DSP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实验篇共16章:其中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占6章,对离散信号及系统MATLAB时域分析实验、变换域分析实验、频域分析实验、滤波器常有结构分析实验、IIR滤波器设计实验及FIR滤波器设计实验作了详细的阐述;DSP原理及应用部分占10章,包括CCS3.3的软件应用实验、DSP定时器实验、指示灯及开关控制实验、键盘控制、LCD控制、蜂鸣器控制、IIR滤波器实现、FIR滤波器实现、基于AIC23的语音滤波处理实验及DSP大作业。每章均包含典型的实验案例及学生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案例,学生可以自行完成实验。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学生相关课程的
陈启兴编著的《通信电子线路(第2版)》言简意 赅、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通信电子线路的基础理论、基 本知识、关键技术及高频电子应用电路。全书共分10 章,主要介绍了无线电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工作原 理和系统组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 、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电路、调幅信号的解调电 路、角度调制电路、调角信号的解调电路、变频电路 和反馈控制电路。每章都附有思考题与习题,以指导 读者加深对本书主要内容的理解。 《通信电子线路(第2版)》注重选材,内容丰富 、层次分明、难易适中,在清楚阐述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典 型高频电子电路。 《通信电子线路(第2版)》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 、高职高专、广播电视大学电子信息和通信类专业的 教材,也可以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