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药香制作技艺》从药香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讲起,详细介绍了药香制作的各个环节,其中不乏药香的制香秘诀。此外,还记录了药香的家族传承和制香故事,以及本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对药香在当今社会意义的思考。
本书系统介绍传质分离过程机理的基础上,分别详细介绍了蒸馏与精馏、吸收、干燥、液-萃取、膜分离等传质分离过程的工作特性、设计原理、用途及评价,并对结晶、吸附、离子交换等其他类型的传质分离过程及传统的过滤过程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本书系统科学,通俗易懂,是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教材及技术参考书,适用于石油、化工、生物、制药、食品、医药、机械等专业的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设计人员也会有所帮助。
本书系统介绍了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的机理及方法。全书共分12章,首先总结和阐述了废旧塑料的分类、鉴别、分选、清洗、破碎、造粒、成型加工等方法及工艺设备;然后论述了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最后详细阐述了各种通用塑料(聚烯烃、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工程塑料、热固性塑料、泡沫塑料、透明塑料等的回收利用。 本书可供从事废旧塑料循环利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选作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成为21世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众多环境污染治理方法中,基于纳米氧化物的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环境净化的主流技术。它具有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优势,在去除空气中有害物质、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以及除臭、和防霉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前景。本书是依据作者所在课题组近10年来在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的支持下在纳米光催化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撰写而成的一本专著。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制备、表征、机理、理论计算、性能和应用等内容。章主要介绍了纳米TiO2的结构、制备、性能和应用;第2章简要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及其在TiO2薄膜制备和光催化领域的应用;第3章至第32章按照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和理论顺序撰写。附录一综述了目前
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对全国化工园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配套设施、绿色生态化发展、安全与公众认知、园区创新发展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和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之上,评选出了“2018中国化工园区30强”。《2018中国化工园区30强》一书对入选“30强”园区的发展规划、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绿色发展等方面做了详尽介绍,展示了每家园区的特色优势与发展方向。本书旨在树立规范园区的优选典型,加强优选园区的示范作用,为我国化工园区的规范建设积蓄力量,可供化学化工、环境、安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以界面为主线,介绍了与气/液、液/液、气/固和液/固界面相关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并穿插介绍了与这些界面相关的部分分散体系,如泡沫、乳液、微乳液、溶胶等,还对表面活性分子在溶液中形成的胶束和囊泡分别进行了介绍。我们还特别针对近年来研究较为活跃的分散体系,如纳米乳液和Pickering乳液等的基本概念和进展做了介绍;并对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基本原理在纳米材料和分子组装方面的应用做了阶段性综述,包括气/液界面上低维分子结构的构建、液/液界面在微纳米结构合成和组装中的应用、疏水表面、液/固界面在微纳米结构的合成和薄膜的组装等。 本书可供物理化学、材料化学等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的参考书。
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秤是实现中国水泥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已越来越被人们清晰认识。本书从基本原理出发,力求涵盖外30多年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从原料入厂至水泥成品制成,分17章就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重点对近年来国际水泥工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大型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科技创新加以介评。 本书可供水泥工业界生产、科研、设计、管理人员阅读,亦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
《化学工程》丛书内容涉及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并讲述如何将这些基础理论应用于精馏、吸收、过滤、膜分离、结晶、蒸发等独立的单元操作中。本书是“化学工程”第1卷B之《传热与传质》,该书不仅适宜作双语教学的原版教科书,也是化学工程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本书叙述了包括军火工业、硫酸工业、纯碱工业、电化学工业、化肥工业、医药工业等我国近代时期主要化学工业的兴起、发展、起伏、兴衰的历史,作者以尽可能充实的资料、产量数据来描述这些过程,并对这些行业在国际上发展的总趋势和技术更新换代的状况作了简明的讲解,以便读者从宏观上了解中国近代工业振兴的紧迫形势和国际水平的巨大差距,也体会到处于半殖民地境况下旧中国化学工业在列强挤压下举步维艰,但国人又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气概。 这些精彩的篇幅,让人恍如回到那个年代,既令人更深地了解那时的国情,又激励人们更加珍视和把握现实。
本书旨在发展绿色化工技术,合理利用可再生天然资源,开发绿色精细化工产品,服务于发展经济,造福于人类社会。 本书的突出特点在新颖和实用性。从当今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天然产物制品中,遴选编写其中的50种产品,这些产品都是医药、保键、美容不可或缺的有效物质,有着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极具开发价值。 书中系统介绍了入编的50种天然产物制品的物化性能和主要用途,详细叙述了制造每种产品的绿色技术、生产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原料配方、控制参数、操作过程和产品质量指标等;此外,还特别提出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环境标志等事宜。为天然产物制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提供了实用价值的全球技术资料。 本书适合于从事化学化工、医药卫生、保健品以及美容化妆品生产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不仅从理论上介绍了MES的基本原理、发展趋势及其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的影响,而且结合炼化企业实际,提出了炼化企业MES的体系架构和功能模型,详细介绍了MES的设计、开发、实现、实施的过程、方法和技术。 全书的内容包括MES基本原理、MES的效益与企业生产管理机制的转变、炼化企业MES系统的设计、MES系统的数据库设计、MES系统开发与实现以及MES系统的实施等。 本书可供石化等流程行业的企业高层领导、各级生产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人员、MES实施与应用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相关院校教师、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主要包括无机产品、有机产品、农用产品、涂料产品、黏胶产品、洗涤用品、化妆用品、建材产品、生化制品等方面的新产品共计120种,详细介绍了产品特点、主要用途、生产方法等内容。 本书可供化学、化工、生化、日化、美容、农业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使用,可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创业人员阅读,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联合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和齐齐哈尔大学等院校在总结各校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全书分十三编,共97个实验。其中:编绪论;第二编精细化工实验常识及实验技术;第三编表面活性剂(12个);第四编 日用化学品(10个);第五编香料(5个);第六编农药(3个);第七编胶粘剂(7个);第八编涂料(5个);第九编新型功能材料(13个);第十编染料与颜料(6个);第十一编催化剂、助剂和其他精细化学(24个);第十二编精细化学品合成设计实验参考文献(9个);第十三编精细化学品合成设计实验参考文献(3个)。另外还附有常用精密仪器使用方法和实验必要的数据。 本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叙述详尽,在不失实验教材之系统性和知识性的同时,突出了适用性和先进性,并给出了许多日用化学品的配方。 本书既可
南京理工大学根据本校化工学院各专业的特点,以精选内容、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便于教学为原则,自编了面向21世纪的《化工原理》教材。编写过程中不求学科知识的全面性,重在突出学科重点、基本观点和工程处理方法;不求包揽学生各教学环节的详尽知识和材料,意在培养学生从其它参考资料中获取知识和材料的能力;并给教师在学科深度和广度上以及教学风格上留有发挥的余地,努力满足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启迪智力、培养创新能力”。 本书将化工单元操作按过程共性归类,即以动量传递为基础,叙述了流体输送、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及其相关的单元操作;以热量传递为基础,阐述了换热操作;以质量传递的原理说明了吸收、蒸馏等单元操作,以及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干燥操作。为了使教材既做到少而精,又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方
液-固、气-固及特殊过滤用的各类主要介质的品种、性能、工作原理及其生产制备。内容包括滤布用合成纤维、滤布、滤纸、滤片、滤筛、滤网、滤芯组件、松散粉末、纤维、颗粒状介质、膜和膜组件、多孔片和多孔管等。对过滤介质特性的测定标准、方法及装置也有详细的介绍。另外,还专章介绍了各种过滤机及与之相配的过滤介质在各工业领域的应用。
本书是一本实验教材,内容包括化工实验数据处理、化工原理实验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演示实验、化工原理计算机辅助实验附录等六部分。 本书是根据全国高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实验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重点讲述7个基础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实验(含实验预习,仿真实验和数据处理),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巩固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确保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达到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基本要求。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理论层次适中,有较多的例题和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化工、轻工、食品工业类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为方便广大用户快捷查阅和使用离子交换树脂产品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特将有关离子交换树脂的产品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汇编成册,形成了《离子交换树脂标准选编》。本书收录了我国已颁布的离子交换树脂性能及其测定方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4项,按产品标准、测试方法标准、报废标准、选用导则分类。其中,国家标准(GB)19项(产品标准5项,性能测定方法标准14项),化工行业树脂产品标准(HG)7项,电力行业标准(DL)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