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认识颜色、用数据表示颜色、测定颜色、实际调色操作为主线,从颜色的物理学基础讲起,逐渐深入到颜色表示方法,对颜色属性、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用数据颜色的方法(CIE 1931-XYZ色度系统)做了系统阐述,还介绍了均匀色空间及孟塞尔表色系统;在此基础上,对颜色的测量原理及测色仪器也作了介绍;*后介绍计算机调色和人工调色方法以及相关技巧。读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既可以掌握涂料行业的计算机调色技能,也能掌握人工调色技能。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涂料方向专业的教材及涂料企业调色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涂料行业的调色人员和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结合化工生产实际,对化工企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化工生产工艺流程认知为目标,设计了5个模块,依次为识别化工工艺流程、认知设备、认知管路中物料及走向、认知主要工艺参数和认知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可提高学生对化工工艺流程的认知。 本书内容上对接岗位需求,在典型任务中均设置了任务描述、知识、任务实施等栏目,模块后还设置了技能训练、拓展阅读,便教易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化工技术类及相关专业学生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五年制高职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参考书。
《市政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和水生植物系统设计手册》主要介绍了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环境和公共健康问题、人工湿地设计以及水生植物系统设计等,内容涵盖了人工湿地基础知识、污染物所涉及的环境和公共健康问题以及解决市政污水污染问题的人工湿地和水生植物系统的设计,全面多方位地讲述人工湿地和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的内容和特点,同时给出了国外人工湿地的实际应用案例和经验总结。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阅读,还可供高等院校环境、生态相关专业师生作为教材参考使用。
《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技术》根据现代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利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系统而又简明地分析了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风险评价的方法和过程。全书共分8章,主要包括概述,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的前期准备,化工企业危险、有害辨识及评价单元划分,化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化工企业安全对策措施,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结论,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化工企业安全评价实例。 《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技术》既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又具有实用性与知识普及性,可供化工企业从业人员学习、了解安全评价相关知识使用,也可作为安全生产及其相关专业日常安全培训教育用书,还可作为从事安全评价工作的从业人员的日常学习手册。
王新主编的《化学分析技术》按照“行动导向,先会后懂,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重组教材结构,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为主线,安排设计了6个教学情境,包括:分析检验前准备、酸碱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配位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沉淀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重量分析法测定物质含量,下设若干个目标任务。开篇情境导入,任务引领,明确任务后展开实训、知识点、学习要点、拓展任务、能力考核等内容的介绍。本书充分挖掘化学分析在工业产品检测中的典型应用,强调化学分析技能,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涵盖了较为广泛的化工产品领域的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技术》图文并茂、实例丰富、内容浅显易懂,可作为高职高专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化工技术类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分析、化验、
侯伟等编著的《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在对化工生产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了项目化教学的编排方法,以典型的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内容包括十个项目,项目一为认知化工生产特点与安全防范知识,结合化工生产实际案例,介绍了化工生产特点及化工生产安全防护知识;项目二至项目九分别为化工管路拆装操作实训、流体流动与输送单元操作实训、传热单元操作实训、过滤单元操作实训、吸收解吸单元操作实训、蒸馏单元操作实训、干燥单元操作实训、萃取单元操作实训,分别介绍了各单元操作的基本知识、实训流程、实训操作步骤和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项目十为DCS控制系统的简介,介绍了DCS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及系统的实时监控操作。本书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地结合在一起,内容丰富、实用。 《化工单元操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大学化学学习指导(高等)》是无机化学和普通化学课程的学习指导书。 全书内容包括知识要点、例题分析、习题、习题答案;东北大学近年考试试题及答案(包括近年无机化学和普通化学考试真题,考研试题选编);附录(化学常用的数据表)。全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晰,便于自学。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大学化学学习指导(高等)》适用于高等学校化学、生物、材料、环境、冶金等工科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考及使用,以及用于考研辅导。李光禄和桑晓光统稿。
化工原理实验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既能使学生掌握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由孙金堂主编的《化工原理实验》主要介绍化工原理实验有关基础知识及典型单元操作共20个实验,包括流体流动、固体流态化、传热、精馏、吸收与解吸、干燥、萃取、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管路拆装、化工原理实验仿真等,其中大多数实验设备还配有工作站,既可手动操作,也可自动控制。《化工原理实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工程观点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供高等院校化工类和相近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化工及相关实验研究的研究生和实验人员参考。
本书以介绍化工仿真操作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团结合作、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职业素质,通过运用实物、半实物或数字化动态模型,深层次地提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分析能力训练和技能训练,为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打下坚实基础。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化工、医药、轻工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技术培训、岗位培训教材,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之梦丛书》有3册:《话说危险化学品与安全标志》、《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作者将多年来在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班上的讲课内容,结合自己在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工作体会,以活泼的形式、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工进行安全培训需要的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从化工研究所、安全生产评价公司、化工设计院、市消防支队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等单位的角度介绍了与火灾爆炸有关的安全知识、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火灾的各种扑救方法、化工中毒、化学灼伤、粉尘危害及预防等技术。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实用性、针对性强,可以作为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工进行安全培训的教
本标准代替YS/T 126—1992《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能耗等级》。与YS/T 126—1992相比,本次修订做了以下修改: ——增加了管道化溶出装置工艺能耗等级; ——增加了单管预热一高压釜溶出工艺能耗等级; ——增加了降膜蒸发器工艺能耗等级; ——增加了悬浮焙烧炉工艺能耗等级; ——删除了高压溶出工艺能耗等级; ——删除了焙烧窑工艺能耗等级。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钊铝、牛利民、芦东、石亚飞、司志勇、周江筑、董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将化学反应和传递过程相结合的学科。它涉及面广且问题复杂,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掌握其基本内容。为此,本书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把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和工程分析方法加以再现。在每章前面列出提要,便于读者深人理解。例题和习题的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反应器中的返混、非均相反应过程中的传质与传热和反应器的热稳定性等。涉及的内容全部是化学反应器中的工程问题,可以和《化学反应工程原理》教材配套使用,也可供化工生产、设计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是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用书。主要内容包括化工过程控制基本知识的简要介绍,化工过程动态数学模型的构成及其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于控制的数学模型处理特别是线性化方法,拉普拉斯变换、反演及其应用,化工过程动态特性分析,受反馈控制化工过程动态分析方法和各种控制作用及控制器参数对受控过程的影响,受控过程稳定性分析和判据,以及其他控制结构基本原理及其控制作用的简要介绍等。
本书是《科学版习题精解系列》之一。 本书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再现了《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教材的相关内容。为使读者加深对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处理方法的理解,例题解答特别强调有关的分析与总结。每章包括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精选题及解答、习题4部分。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覆盖流体流动与传热部分,包括流体力学基础、流体输送机械、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热量传递基础、传热过程与换热器、蒸发、流体流动与传热实验;下册覆盖传质部分,包括质量传递基础、气体吸收、蒸馏、液液萃取、干燥、膜分离、传质实验,此外,下册还收录了浙江大学近五年来的化工原理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并给出相应解答。 本书可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教学参考用书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用书,也可作为化
本书是适应理工科院校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要求编写的,既包括常规验证性实验,如雷诺实验、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等,又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电除尘实验、旋风分离器实验等。同时,随着计算机在实验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入计算机仿真实验,如离心泵仿真实验、管道阻力仿真实验以及计算机在实验测控中的应用实验等。另外,还补充了新型传质分离技术实验,如气体膜分离实验、超临界C02萃取实验等。书中内容新颖实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化工、环境、食品、冶金等相关专业的本、专科教材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与已出版的王振中、张利锋编《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相配套。《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紧扣教材,按章给出了学习要求、学习要点、例题与解题分析和习题解答。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条理清楚,系统性强,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全面体现教学目标。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化工类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指导书,也可作为教师讲授本课程的参考书,还可作为从事化工工作人员的自学指导书。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在总结和吸取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写而成。全书共九章,主要内容有: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基本规定、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化工设备常用表达方法与连接方法、化工设备零部件图、化工设备装配图、AutoCAD绘图基础和AutoCAD绘图实例。 本书以正确阅读和绘制常用化工图样为培养目标,实现机械制图、化工制图和AutoCAD绘图知识的有机融合与贯通,从工程实际出发,注重图样的系统性和相关性,突出工程特点,实用性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职工培训教材,还可作为相关科研、设计和生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重点介绍了常用化工单元操作系统和典型化工产品及原料生产过程(工段级)的仿真操作实训使用方法,包括离心泵、压缩机、液位控制、列管换热器、管式加热炉、精馏塔、吸收与解吸、锅炉、釜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共十一个单元,以及氨的合成、乙醛氧化制乙酸和聚丙烯生产三个过程。为配合职业教育和工人培训,在各实训单元中都编有流程简介,主要设备、显示仪表和现场阀说明,开车操作规程,正常操作规程,停车操作规程及事故处理,并配有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仿DCS图、仿现场图及公用工程图等和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技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和化工厂操作工人在职培训的实训教材,也可作为仪表和自动控制类专业学生培训的参考书。
本书分为八章:1干燥基础、2闪蒸干燥机和气流干燥器、3送料装置、4供热装置、5除尘器、6管路、7风机、8典型物料闪蒸干燥系统。介绍单机、系统的设计和配套选型等内容。单机设计包括主机,也包括配套的辅助设备;系统设计根据产品产量和物料特性选择主机型号以及配套的辅助设备。本书还通过例题介绍了单机设计、系统设计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步骤,设计计算结果与生产测试参数相互对照,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介绍的典型实例,可作为干燥系统生产运行中进行操作的参考。旋转闪蒸干燥和气流干燥在主要参数计算,干燥系统的配套和设计上,基本一致,但它们的应用范围有所不同。本书是干燥膏状物料、滤饼状物料和粉粒状物料,以及设备选型、系统配套、系统安装和生产运行的技术指南。也可作为其他类型干燥的参考。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tit))的通知》(建标[20063136号)要求,由中铝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分公司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写组认真总结了近期国内氧化铝工业在科研、设计、生产等领域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成果,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规范编制工作。 本规范共分17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一般规定、原料与燃料、原燃料贮运与铝土矿破碎、石灰烧制与石灰乳制备、铝土矿选矿、料浆制备、压煮溶出、熟料烧成与熟料破碎、熟料溶出、赤泥分离洗涤与控制过滤、烧结法粗液脱硅、铝酸钠溶液分解、氢氧化铝分离洗涤与贮存、母液蒸发及苛化与碱液调配、氢氧化铝焙烧及产品包装与堆存。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性原则编写,按照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与特点,以“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将各种精细化工设备进行了分类编排,全书共11章,包括精细化工基础知识、精细化工设备材料与防护、物料输送设备、粉碎和筛分机械设备、混合机械设备、乳化和均质设备、容器和反应设备、分离设备、产品成型设备、装料和包装设备、管道与阀门等,涵盖了精细化工设备的主要类型,对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也有所介绍。 本书可作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林忠华主编的《典型精细化学品质量控制分析检测(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群重点建设教材)》针对精细化工企业品质控制(QC)岗位的要求,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选择浙江省内主要精细化工企业的典型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主要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为学习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实施教、做、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课程的学习项目是从助剂、油脂、表面活性剂、香精香料、日化产品、胶黏剂、涂料等产品生产质量检验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但并不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复制,而是以原辅材料检验、中控分析、成品检验及环境检测等生产环节为重点,将其按国标的规范、组织教学与学习要求对具有技术含量的任务进行修正的结果。课程强调产品生产质量检验工作的整体性设计,构建系统的“应用性知识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