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835《无水高氯酸锂》分为13个部分: ——第1部分:无水高氯酸锂技术要求; ——第2部分:高氯酸锂含量的测定; ——第3部分:水分的测定; ——第4部分: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第5部分: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氯酸盐含量的测定; ——第7部分: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钾和钠含量的测定; ——第9部分:钙含量的测定; ——第10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第11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第12部分:总氮含量的测定; ——第13部分:澄清度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23835的第10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 63/SC 1)归口。
GB/T 23835《无水高氯酸锂》分为13个部分: ——第1部分:无水高氯酸锂技术要求; ——第2部分:高氯酸锂含量的测定; ——第3部分:水分的测定; ——第4部分: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第5部分: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氯酸盐含量的测定; ——第7部分: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钾和钠含量的测定; ——第9部分:钙含量的测定; ——第10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第11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第12部分:总氮含量的测定; ——第13部分:澄清度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23835的第3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 63/SC 1)归口。
GB/T 23368《偏钨酸铵化学分析方法》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水不溶物量的测定称量法; ——第2部分:锌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GB/T 23367《钴酸锂化学分析方法》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钴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第2部分:锂、镍、锰、镁、铝、铁、钠、钙和铜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部分由金川镍钻研究设计院、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其鲁、晨晖、李卫、图雅、潘海云、江卫军、同格拉格、吴琼、祁世青。
YS/T 281《钴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如下20个部分: ——第1部分:铁量的测定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锌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部分:铜、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砷、锑、铋、锡、铅量的测定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第14部分:碳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
GB/T 23368《偏钨酸铵化学分析方法》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水不溶物量的测定 称量法; 第2部分:锌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部分为第1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YS/T 281《钴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如下20个部分: ——第1部分:铁量的测定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锌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部分:铜、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砷、锑、铋、锡、铅量的测定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第14部分:碳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XB/T 616 2012《钆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分5个部分: ——第1部分:稀土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2部分:稀土杂质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3部分:钙、镁、铝、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4部分:铁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第5部分:硅量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XB/T 616—2012的第4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9)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本部分起草单位: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所、赣州虔东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
GB/T 23278《锡酸钠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锡量的测定碘酸钾滴定法; ——第2部分:铁量的测定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砷锑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铅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锑量的测定孔雀绿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游离碱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第7部分:碱不溶物的测定重量法; ——第8部分: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本部分为第8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稀土是我国丰产元素,稀土精细化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工业门类及学科。本书共分十二章,前两章主要阐述稀土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和理论基础。后十章主要按纳米精化化学品,发光及信息用化学品,农药、农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工、轻工和橡塑助剂,涂装、建材和日用化学品,食品和*,石油制品添加剂与石油炼制助剂,功能材料,医药卫生用品,资源的再生与综合利用等分类介绍其工艺原理及设备。提供了稀土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实用技术与配方180余项。 本书适合从事稀土精细化生产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干部、工人,以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GB/T 23835《无水高氯酸锂》分为13个部分: ——第1部分:无水高氯酸锂技术要求; ——第2部分:高氯酸锂含量的测定; ——第3部分:水分的测定; ——第4部分: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第5部分: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氯酸盐含量的测定; ——第7部分: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钾和钠含量的测定; ——第9部分:钙含量的测定; ——第10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第11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第12部分:总氮含量的测定; ——第13部分:澄清度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23835的第6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 63/SC1)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
GB/T 23274—2009《二氧化锡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二氧化锡量的测定 碘酸钾滴定法; ——第2部分:铁量的测定 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 砷锑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铅、铜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锑量的测定 孔雀绿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硫酸盐的测定 目视比浊法; ——第7部分:盐酸可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 ——第8部分:灼烧失重的测定 重量法。 本部分为第6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YS/T 281《钴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如下20个部分: ——第1部分:铁量的测定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锌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部分:铜、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砷、锑、铋、锡、铅量的测定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第14部分:碳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
GB/T 3260《锡化学分析方法》分为14部分: 一一第l部分:铜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一第2部分:铁量的测定 l,l0一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一一第3部分:铋量的测定 碘化钾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一第4部分:铅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一第5部分:锑量的测定 孔雀绿分光光度法; 一一第6部分:砷量的测定 孔雀绿一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 一一第7部分:铝量的测定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一第8部分:锌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一第9部分: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一一第l0部分:镉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一第1.1部分:银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一第l2部分:镍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一第13部分
本部分为YS/T 820-2012的第6部分。本部分为仲裁方法。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鲅鱼圈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鲅鱼圈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宝滨海镍业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蒋晓光、李昌丽、汤淑芳、刘春峰、张彦甫、周恺、周建男、孙宝莲、戴凤英、刘宪彬、王小翠、刘天平、褚宁。
本书介绍了利用甲烷在熔融盐中还原氧化锌同时制取合成气和金属锌这一具有潜在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新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做了系统阐述。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计算、熔融盐及反应器材料的选择、反应过程研究、反应机理讨论、系统工艺流程设计及综合利用太阳能的探讨。 本书适合从事化工、冶金、能源、环保等相关领域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介绍了利用甲烷在熔融盐中还原氧化锌同时制取合成气和金属锌这一具有潜在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新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做了系统阐述。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计算、熔融盐及反应器材料的选择、反应过程研究、反应机理讨论、系统工艺流程设计及综合利用太阳能的探讨。 本书适合从事化工、冶金、能源、环保等相关领域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