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代替HG/T 3254-2001{电子工业用水合锑酸钠》。 本标准与HG/T 3254-2001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外观由原来的白色微粒变为一等品为白色粉末,合格品为浅灰色粉末(2001年版的3.1,本版的4.1); ——根据用户要求取消Sb3+指标,增设PbO和As2O3指标,Pb0含量一等品≤0.10%,Asz Os含 量一等品≤0.02%,合格品≤0.10%(2001年版的3.2,本版的4.2); ——将一等品铁含量由≤0.005%调整为40.01%(2001年版的3.2,本版的4.2); ——产品细度改为协商(2001年版的3.2,本版的4.2); ——产品包装增加塑料编织袋25 kg和集装袋1000kg(2001年版的7,本版的8); ——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附录)含砷废液的处理。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l)归口。 本
本教材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理念,基于创新创业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理念,一方面将教师的科研成果(项目)转化为实验项目,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实验项目内容的科研前沿性和成果的可转化性。另一方面将已经成功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省级创新创业项目、竞赛项目等开发成实验教材。目前本教材编选创新实验模块和创业项目两个模块,每个模块10个实验,包含课前任务清单和课后拓展训练。实行“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建设。计划为每个实验章节配备1-2个视频,包括对实验过程分析重点的操作演示,注意事项操作演示。每个实验安排5题思考题,参考答案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查看。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黄金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7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黄金研究院、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铃、李哲浩、邹来昌、龙振坤、廖占丕、李延吉、刘亚建、张微、乔瞻、高飞翔、谢天泉。
本标准4.1和4.2是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划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和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书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的中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鉴定点,针对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者进行考前准备而编写的。本书内容包含了中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要点,并附有大量的理论试题、操作技能试题和模拟试卷,是中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考前复习用书,也可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参考用书。
本书对不同种类塑料的溶解性、密度、加热特性三项检测内容的筛选试验方法及步骤进行了介绍,并列举了各类通用塑料及工程塑料的特殊鉴别试验手段及细节。在给出各种鉴别塑料的简易方法的同时,作者还介绍了现代科学仪器的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已知塑料品种的红外光谱,可供专业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对于从事塑料回收、塑料制品生产等企业的技术人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G 97-1997(2002)《用于地下的镁牺牲阳极的试验室评价方法》,为方便对照,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的章条和对应的ASTM G 97 1997(2002)章条的对照表。与ASTM G 97—1997(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挤压镁阳极的有关内容; ——增加了对电流效率的计算; ——删除了第2章、第4章和第12章; ——进行了编辑性整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广灵精华科技有限公司、维恩克(鹤壁)镁基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费县银光镁业有限公司、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金凤、贾鑫、房中学、李书平、王峰、陶卫建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结构、选择、安装、运行等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描述。全书共分6章,包括: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简介;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选择与安装;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运行与维护;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核对性放电及充放电特性;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故障与处理;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装置。 本书主要用于发电厂、变电所和大中型工矿企业变配电所的值班、运行维护等技术人员,也可作为从事蓄电池生产、电气设计等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GB/T 23834--2009《硫酸亚锡化学分析方法》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硫酸亚锡含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第2部分:盐酸不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 ——第3部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硫酸盐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4部分:铅、铜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 23834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GB/T 20245((电化学分析器性能表示》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l部分:总则; ——第2部分:pH值; ——第3部分:电解质电导率; ——第4部分:采用覆膜电流式传感器测量水中溶解氧; ——第5部分:氧化还原电位。 本部分为GB/了20245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了1.1—2009和GB/T20000.2—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 60746—3:2002((电化学分析器性能表示 第3部分:电解质电 导率》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 l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0 9001:2008,IDT) 为了方便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在GB/丁20245.3的标准文本中用“GB/T 20245的本部分”代替“IEC 60746的本部分”; ——小数点符号用“.”代替“,”;
本书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高级镀层工中电镀部分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电沉积基础理论、电镀添加剂、电镀工艺流程的编制与电镀设备的选择、特殊材料工件的电镀、电镀工装及夹具设计制作、电镀液的分析、电镀工艺控制、镀层性能测试方法、电镀废水处理等9章,每章末附有复习思考题,全书末附有试题库和答案,还附有一套模拟试卷样例,以便于企业培训、考核鉴定和读者自测门查。 本书主要用作企业培训部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级技校、高职院校和各种短训班的教学用书。
GB/T 23834--2009《硫酸亚锡化学分析方法》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硫酸亚锡含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第2部分:盐酸不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 ——第3部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硫酸盐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4部分:铅、铜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 23834的第6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电子化学品常称电子化工材料,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其特点是品种多、质量要求严、产品更新换代快、开发资金投入大、产品附加值高、用量较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认为有必要编写有关电子化学品方面的书籍,为其生产与应用提供参考,为其进一步开发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本基于以上目的,我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参考大量专著与文献编写了本书。本书编写侧重于电子化学的实际生产与应用,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索,内容包括了电子、信息产业所需化学品,如光刻胶、封装材料、基板材料、超纯试剂、特种气体、电子浆料、液晶材料、光纤材料和胶粘剂等。 本书内容较为新颖,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读物,可供从事电子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春潮、张育新、牛利民、胡颖、陈泓钧、薛宁、罗梅、海胜利。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代替GB/T 5246--1985((电解铜粉》,与GB/T 5246--1985相比,本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 ——电解铜粉牌号由四个增加到五个,其中FTDl、FTD2、FTD3、FTD4为可溶阳极(铜板)生产的电解铜粉,FTD5为不溶阳极生产的电解铜粉; ——对于FTDl、FTD2、FTD3、FTD4四个牌号的杂质元素铅和砷,限量由O.005%降低至0.004%; ——对水分、氧含量等直接影响铜粉质量的指标,做了更为严格的限制。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GB/T 23834--2009《硫酸亚锡化学分析方法》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硫酸亚锡含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第2部分:盐酸不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 ——第3部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硫酸盐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4部分:铅、铜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 23834的第5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GB/T 20245((电化学分析器性能表示》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PH值; ——第3部分:电解质电导率; ——第4部分:采用覆膜电流式传感器测量水中溶解氧; ——第5部分:氧化还原电位。 本部分为GB/T 2024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和GB/T 20000.2—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 60746-2:2003((电化学分析器性能表示 第2部分:pH值》。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 l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0 9001:2008,IDT) 为了方便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在GB/T 20245.2的标准文本中用“GB/T 20245的本部分”代替“IEC 60746的本部分”; ——小数点符号用“.”代替“,”; ——纳入了IEC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