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书在内容上分为“塑料原料及选用”和“塑料助剂及配方”两部分,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塑料原料和塑料助剂的结构、性能和应用,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塑料原料选用和塑料配方技术进行了论述。全书共分十五章,主要内容有聚氯乙烯塑料、聚烯烃塑料、苯乙烯类塑料、丙烯酸酯类塑料、聚氨酯塑料及其弹性体、通用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常用热固性树脂及塑料、塑料材料选用、热稳定剂与增塑剂、抗氧剂与光稳定剂、填料及其表面处理技术、着色剂与色母料、其他塑料助剂、塑料配方技术。为便于读者学习,在各章后还附有简易识别训练、知识能力检测等内容。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从中获得塑料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新型塑料材料和助剂的性能与应用方面的知识,了解塑料材料和配方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书
全书共分六章,本书主要阐述了新型塑料包装材料(薄膜、容器、泡沫塑料)是塑料用于包装的三种主要形式。尤其对新型塑料包装薄膜材料与新技术应用(包括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塑料包装材料、环境调节塑料包装材料、高阻隔塑料包装材料、无菌塑料包装材料、塑料包装材料、纳米塑料包装材料等)做了详细介绍。 本书对塑料包装材料及应用方面,主要介绍了塑料与建材包装材料的应用、可食性包装膜材料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进展、高阻隔包装材料PVDC在冷却肉包装中的应用、塑料包装材料在药品和化妆品外包装中的应用、塑料软管包装容器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绿色塑料在食品包装中的范围和行业规范及应用等。 全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实用性强,专业应用实例众多,是一本十分有价值的有关“新型塑料包装材料”与“塑料废弃物再利用”、“塑料包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 l0252—1996《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 本标准与GB 1025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的名称由《钴一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改为《7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 ——“范围”一章增加了一些包括的内容,扩大了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全部作了修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 ——“辐射与污染控制”作了部分修改; ——删除了原“工作场所的划分与要求”一章中“非限制区”一条; ——增加了“辐射防护与安全设计”一章; ——增加了“辐照装置的环境评价”一章; ——原“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改为“辐射安全管理”; ——删除了原“辐射防护与安全技术要求”和“辐照装置的安全分析,,两章; ——原“
塑料是一种比较容易老化的材料,塑料制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与塑料的老化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塑料的科研生产和加工应用中,防老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本书以塑料材料的老化机理为基础,介绍了塑料老化的评估、塑料制品的防老化配方设计、塑料老化的检测方法与设备以及塑料材料老化试验评价方法。这些内容对于从事塑料制品生产与应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直接的参考作用。
本书介绍了国内外聚丙烯生产技术的发展概况、聚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丙烯聚合催化剂与聚合反应机理、聚丙烯生产工艺、聚丙烯生产主要设备、聚丙烯改性与添加剂,以及聚丙烯的应用。本书可供石油化工、塑料行业的科研、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丁酸乙酯》(代号为JECFA29)。本标准技术要求与JECFA29一致。 本标准是对QB/T1773--2006《丁酸乙酯》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1773--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含量的测定由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改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见5.7,2006年版5.7)。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吴江慈云香料香精有限公司、盐城市春竹香料有限公司、四川省申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绿野香料有限公司、上海浦杰香料有限公司、上海香料研究所、上海华盛香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梦海、薛文学、杜岗、李惠
本书和《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配合使用,以方便学生在学完理论课程后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全书精选了塑料模设计的常用资料、特定资料、部分塑料模标准,此外还列举了4个设计实例,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后还给出了一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以减少指导老师在选题方面的工作量。
《国家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系列教材:注塑机操作与成型工艺》以应用为广泛的螺杆式注塑机为例,首先介绍了注塑机及相关配置设备的原理与用途,并对成型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使读者在操作注塑机前对注塑生产有初步了解;进而以某种机型为例详细描述了注塑机各个操作环节的生产设置及工艺调整,并根据实际经验,介绍在保护机器与模具的同时,如何缩短注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然后对常见的注塑缺陷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后进一步介绍了注塑机其他操作环节。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使读者 全面熟悉和了解注塑机的操作、成型工艺以及生产全过程。 《国家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系列教材:注塑机操作与成型工艺》表述简炼,内容通俗易懂,配有操作实例及简单示图。《国家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系列教材:注塑机操作与成型工艺》可作为职业院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从塑料压延成型加工的原理出发,对塑料压延成型加工所涉及的材料、设备、模具、工艺及*技术发展情况的相关重要知识点和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适合塑料材料研究、产品设计、成型加工、企业管理、销售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供初学者和技术工人自学使用。
本书详细介绍了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分为四部分:课程规划与实施、典型模具加工工艺过程、模具加工作业指导以及模具数控编程与加工。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模具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模具企业技术人员和自学者的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塑料成型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方法。《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塑料成型基础、塑料制件的工艺性设计、注射成型工艺与注射模设计、压缩成型工艺与压缩模设计、压注成型工艺与压注模设计、挤出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气动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典型零件加工和塑料模具装配。 本书可以作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职业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本书将塑料挤出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主要问题归纳分类,其中包括了挤出设备的主要零部件、挤出过程的化学和物理问题、挤出过程的稳定性、挤出制品的表观性能等主要方面。主要内容为:有效分析处理问题的条件;各种分析检测工具或手段;几种主要类型的问题发生的机理和可能的原因,排除这些问题的方法;几种通用塑料挤出制品中常见问题的实例分析;分析处理问题的步骤及挤出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与常规检查。本书读者的主要范围为塑料加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
全书共分为7章,介绍了空间原子氧的形成、原子氧对航天材料的影响及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地面模拟试验装置的分类以及常用的空间材料Kapton和TeflonFEP薄膜的原子氧损伤效应的地面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材料的性能退化规律和损伤机理;对剥蚀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空间飞行试验和地面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书就塑料型材挤塑模设计原理及方法,给予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叙述深入浅出,建立了挤塑模设计的数学模型。在大部分篇幅中着重阐明理论背景、要概念和原理,但也不回避较为详细的数学公式及其推导。全书共分19章。前5章论述了料熔体流变特性、流体流动方程、塑料型材成型方法及其工艺装置。第六至十三章用模型法,对实芯型材、空芯型材、板片材、线缆包覆、低发泡型材及共合型材等挤塑模的流道设计,做了数学模拟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课题的定量处理方法。第十四至十六章为挤塑模加热与压力测量、挤塑模机械设计,挤塑模装卸、清理与维护。第十七
本书主要讲述包装用塑料薄膜的性能及其应用技术,以包装用塑料复合薄膜为重点,主要介绍了各种适于加工成包装用薄膜的塑料材料、塑料薄膜的成型设备,以及各种单膜和复合薄膜的成型工艺;详细论述了高阻隔薄膜、抗静电薄膜、收缩薄膜等功能性薄膜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技术,各种塑料单膜、复合用纸、铝箔和复合薄膜的性能,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工艺设计、鉴定方法和塑料复合薄膜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要求;还依据近年来更新的国家标准,介绍了塑料包装薄膜和袋的性能测试方法。
由超微粒子的亚克力(Acrylie ester,丙烯酸树脂)弹性体充分配合在聚氯乙烯分子之中,以化学结合方式制成的新型材料——AGR,充分成挥了两种材料的优势,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耐低温性能(≤-10℃以下),被称为“塑料钢管”。AGR管用作城镇供水管网和建筑物内给水管道是一种安全卫生、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耐低温、抗冲击的*给水管材之一,本书介绍了AGR管的性能,设计和施工及注意事项,可供建筑、住宅,特别是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决策、研究、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包括十三个单元:生胶的塑炼、胶料的混炼、有关炼胶设备的知识、胶料的快速检验项目、胶料热炼工艺、压延工作原理、有关压延的设备知识、纺织物压延工艺与检验、胶片压延工艺与检验、裁断工艺、挤出原理与挤出设备、挤出工艺及硫化原理。 主要内容有:橡胶塑炼原理、塑炼方法及常用橡胶的塑炼特性等;橡胶混炼工艺和混炼特性;常用的炼胶设备如切胶机、开炼机和密炼机等;混炼胶料的快速检验项目;压延工作原理、压延效应和压延设备;纺织物挂胶及胶片压延工艺(压片、压型、贴合)等;胶布的裁断工艺及裁断设备;胶料挤出工艺、挤出设备、挤出工作原理和生产能力;胶料硫化原理、硫化条件、硫化方法及硫化设备等。 本书主要用于橡胶加工企业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在岗工人的技术理论培训和工人自学。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橡胶成形模具的结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书中收集了较多实用的典型实例,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新型 模具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并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易懂、主题明确,并附有大量的插图。是目前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专著。对我国普及和提高橡胶成形模具有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橡胶模具设计制造及橡胶制品制造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G21:1996(2002)《合成聚合物材料防霉性能测定标准惯例》(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G21:1996(2002)重新起草。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ASTM G21:1996(2002)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附录A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便于使用,对于ASTM G21:1996(2002)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ASTM标准”一词改为“国家标准”; b)删除了ASTM G21:1996(2002)的说明; c)删除了ASTM G21:1996(2002)的出版注释; d)删除了ASTM G21:1996(2002)的引用标准注释; e)增加了国家标准的前言; f)删除了ASTM G21:1996(2002)的英寸、华氏(°F)等单位; g)删除了关键词。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