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投资者教育工作,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自律组织与中介机构都深入进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卓有成效的大量工作。由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编写的这一套《期货投资者教育系列丛书》就是协会按照中屆证监会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该丛书作为期货市场套系统介绍我国上市期货品种的投资者教育普及读物和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投资者远程教育学院课程的基础性教材,以广大普通投资者为服务对象,兼顾了现货企业等专业机构的需求。本套丛书在体例上采取简单明了的问答体例,在语言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在内容亡,丛书以‘‘风险教育”为主线,不仅对上市的期货品种基本知识和交易规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更从期货品种相关的现货生产、加工、贸易和消费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该产品的特性
本标准代替HG/T 3869-2006《橡胶压缩或剪切性能的测定(扬子尼机械示波器)》。 本标准与HG/T 3869-2006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前言、警示语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章节略有调整; ——对4章中试验原理进行修改,使其叙述更为严谨; ——5.2中剪切型试样的示意图略有修改,使其表达更为清晰; ——将原第8章试样数目调整为6章中6.3的内容; ——9章中增加“b.使用的标准名称或编号”。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标委橡胶物理和化学试验方法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尚脉、马维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7042-198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
JB/T 4278《橡皮塑料电线电缆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分为19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低温冲击试验装置: ——第3部分:曲挠试验装置: ——第4部分:耐磨试验装置; ——第5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装置; ——第6部分:自然通风热老化试验箱: ——第7部分:恒温水浴; ——第8部分:低温试验箱; ——第9部分:氧弹、空气弹老化试验箱; ——第10部分:火花试验机; ——第11部分:低温卷绕试验机; ——第12部分:高温压力试验装置; ——第13部分:强迫通风热老化试验箱; ——第14部分:耐火试验装置; ——第15部分:成束燃烧试验装置: ——第16部分:烟密度试验装置; ——第17部分:炭黑含量试验装置: ——第18部分:单根铜芯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2039-1:19936塑料 硬度的测定 部分:钢球压人法》,代替HG/73846-20066硬质橡胶 硬度的测定》。 本标准与ISO 2039-1:1993的主要差异: ——标准名称不同,因为本标准仗为硬质橡胶特别制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不同; ——增加了硬质橡胶硬度的定义; ——主试验力部分增加了490 N一项; ——试验时间增加了可选择的空间,“如果需要可采用多于30S的时间,例如90S”; ——增加了试验结果取值要求; ——变更了附录A的属性,因为该附录在标准中只具有参考价值; ——编辑性修改,将5.1中的三段要求改为5.1.1-5.1 3三条。 本标准与HG/T 3846-2006无差异。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HG/T 3846-2006。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
硬质橡胶 硬度的测定 HG/T 3846-2008。如果想知道本书更多的详细内容或目录,请联系我们客服为您提供
喷砂用橡胶软管—规范 HG/T 2192-2008。如果想知道本书更多的详细内容或目录,请联系我们客服为您提供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386 1:2005《喷砂用橡胶软管一规范》(英文版)。 本标准第2章引用的GB/T 528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37:1994,本标准所引用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试验方法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第2章引用的GB/T 7528是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8330:1998,本标准所引用的词汇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与ISO3861:2005的主要差异: ——对国际标准中的一些计量单位作了换算性的修改,仍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如巴改为MPa等; ——增加了选择、贮存、使用和维护的要求; ——保留了HG/T 2192—1991版中对金属表面作风压喷砂除锈及打麻用这一规定; ——增加了橡胶软管外观质量要求; ——保留了HG/T 2192—1991版中产品分类“普通型”这一产品类型。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代替HG/T 2192—1991《喷砂橡胶软管》。 本标准与HG/T 2192—199
本标准修改采用前苏联标准FOCT 211—1975(1981)《硬质橡胶剪切强度的测定方法》,对HG/T3848—2006《硬质橡胶抗剪切强度的测定》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FOCT 211—1975(1981)的主要差异: ——关于拉力试验机FOCT 211规定“测量*的力为刻度*值的15%~85%;测量力的*误差不超过测定值的1.5 9/6;”本标准规定“符合HG/T 2369的规定,其测力精度应达到B级。”(FOCT 211的1.2;本标准的4.1); ——试验结果取值,FOCT 211规定“不少于三个样品的算术平均值”,本标准规定“不少于三个试样的中位数”(I"OCT 211的4.3;本标准的5.3、8); 本标准与HG/T 3848—2006无技术差异,只做了一些编辑性修改。 ——7.6改为:“如有缺陷该试样数据作废,应重新取样测定(上版7.6;本版7.6)。”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HG/T 3848—2006。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403:2005((通用输水织物增强橡胶软管一规范》(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国内生产实际和使用情况,增加和修改了原标准的部分内容,其他内容等同翻译ISO1403:2005(英文版)。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68/T2941等同采用ISO23529:2004,其同时代替ISO471、ISO3383、ISO4661-1,在技术内容上完全一致;引用的68/T528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37:1994,本标准所引用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试验方法与国际标准一致;引用的GB/T7528是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8330:1998,本标准所引用的词汇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与ISO1403:2005的主要差异: ——对国际标准中的计量单位作了换算性的修改,仍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将巴改为MPa; ——增加引用GB/T2941; ——增加引用HG/T2185,规定了橡胶软管外观质量要求; ——修改了1型软管的*工
本标准是对JC/T 630-1996《石棉水泥管用橡胶圈》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 JC/T 630-1996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标准中所引用的标准进行了修改,采用了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并标注了年代号。其中GB1683、GB1690、GB3512、GB3514、GB5009.60、GB5723、GB5749、GB5750已分别修订为GB/T7759-1996、T1690-20069、GB/T3512-2001、GB/T3514-1992、GB/T5009.60 -2003、GB/T5723 -1993、GB5749-2006、GB5750 -2006; ——原“3.3规格尺寸和尺寸允许偏差”中的尺寸允许偏差列进“4要求”中; ——原“4.1橡胶圈的成分与制作”修订为“4.1橡胶圈的成分”制作的村求提前至“3.2截面型式”。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C/T 630-1996。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数码影像材料与数字印刷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保定乐凯数码影像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方君利,栾湘梅。
本标准代替HG/T 2296—1992《彩色电视机用橡胶楔子》。 本标准与HG/T 2296—1992相比主要有以下技术变化: ——名称由“彩色电视机用橡胶楔子”改为“彩色显像管用橡胶楔子”; ——将原标准中I、Ⅱ类材料合并; ——邵尔A硬度指标根据行业使用需要由56~64调整为60±5、65±5; ——调整了体积电阻率、热空气老化及压缩永久变形项目性能指标; ——增加了产品的黏合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密封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是对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 3222-1983《三角带鼓式硫化机系列与基本参数》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与HG/T 3222-1983的主要差异: 对窄型V带型号标注的3V、5V8V,修订为9N、15N、25N。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HG/T 3222-1983。 本标准由原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政策法规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塑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机械分委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桂林橡胶工业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蒙义。
本标准的制定,可改变我国生产企业胶乳及干胶制品中可水抽提蛋白质含量无试验方法的现状,为提高我国企业胶乳制品的测量水平及我国胶乳制品在出口创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标委胶乳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化工部株洲像胶塑料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是等效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T 8116—1998《劳动卫生防护手套》对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 2584—1994《橡胶工业手套》修订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HG/T 2584—1994。 本标准由原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政策法规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标委胶乳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橡集团株洲橡胶塑料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运华 李枚辉。 本标准1963年首次发布为化工部标准HGB 4075—1963,1982年修订为化工部部颁标准HG 4—1455—82,1994年修订为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 2584—1994。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本标准在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 2873—1997《胶鞋鞋底屈挠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本标准代替HG/T 2873—1997《胶鞋鞋底屈挠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HG/T 2873—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前言部分根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了修改; ——将适用范围作了修改; ——对试验仪器的描述作适当的修改; ——在试样中增加了硫化与试验的时间间隔应符合GB/T 2941的规定; ——增加了试样调节及试验环境的内容; ——对试验步骤的内容作适当的修改; ——对试验报告的内容作适当的修改。
本标准修改采用前苏联标准:POCT21341:1975《塑料和硬质橡胶 马丁耐热温度的测定》,对HG/T 3847—2006《硬质橡胶 马丁耐热温度的测定》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POCT 21341:1975的主要差异: ——标准名称不同; 一一试样规格,FOCT 21341:1975中规定了三种规格,本标准只采用一种规格的试样(5.1); ——试样公差TOCT 21341:1975规定1号试样宽15 mm±O.5 mm,厚10 mm±O.5 mm;本标准规定试样宽度15.0 mm±0.2 mm,厚10.00 mm±O.20 mm,因为减小试样公差有利于试验的重现性,并且机械加工制样过程中很容易保证该公差(5.1); ——FOCT 21341:1975中规定试验结果波动超过5 K(即5℃)则需复验;本标准规定允许偏差为±2℃(8.2); ——为了便于使用做了一些编辑性修改: a) 本标准增加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样的环境调节及试验温度; b)
本标准的编制依据GB/T 1.1的起草规则。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杂品分技术委员会(TC35/SC 7)归口。
本标准代替HG/T 2155-1991《工业过硫酸钾》。 本标准与HG/T 2155-1991《工业过硫酸钾》的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用户要求,本标准增设了锰含量及重金属含量两项指标,同时将游离酸含量改为pH值测定,将过硫酸钾含量的表示方法改为主含量(以K2S2O8计)(1991版3.2,本版3.2)。 ——指标参数相应调整(1991版3.2,本版3.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河北冀衡集团电化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美敬、刘宝杰、邹国英、李光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HG/T 2155-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