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将《合成短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和《合成纤维长丝回潮率试验方法》整合修订。 本标准代替GB/T l4341 1993《合成短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和GB/T 6503—2001《合成纤维长丝回潮率试验方法》。 在技术内容方面,主要有下列不同: ——扩大了适用范围; ——在非标准状态下试验一般情况下不修正,仲裁时须修正; 增加了含水率计算方法; 增加了红外(或卤素)水分测定仪法; ——将附录A中标准大气状态烘干质量的修正系数C中的常数统一为6.58; ——依据GB/T 9995—1997确定纤维吸湿性常数。; 将附录A中的试验室温度和饱和水蒸气压力范围扩大至3℃~4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操作工》为《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石化分库试题选编》丛书之一,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及《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开发技术规程》组织编写。内容包括:精对苯二甲酸装置操作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的国家职业标准、鉴定要素细目表、理论知识试题和技能操作试题,是精对苯二甲酸装置操作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学习资料。
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制浆造纸工业向生物质精炼工业的转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书介绍了利用木质纤维素中的主要成分生产生物燃料、生物化学品和生物材料的理论与技术。首先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精炼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分析 尤其是我国木质纤维素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破解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顽抗性的各种预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利用碳水化合物生产生物燃料的原理与工艺技术,以及利用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生产各种化学品和生物材料的原理与技术; 介绍了现行的制浆造纸工业与生物质精炼结合的模式。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材料 丛书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的,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丛书共16分册,涵盖了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16种重点发展材料。本分册为《纤维复合材料》。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整体概况、发展现状及趋势,着重论述了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基本知识、性能特点、新制备技术、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复合材料理论基础、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测试方法、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低成本制备技术、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复合材料的回收与利用,以及发展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战略意义。本书内容先进,可供从事新材料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新材料产业界、
本标准代替GB/T 14189-1993《纤维级聚酯切片》。 本标准与GB/T 14189-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全消光聚酯切片; ——增加了全消光聚酯切片、生产批和检验批的定义,修改了粉末的定义; ——在产品分类中增加了全消光聚酯切片; ——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全消光聚酯切片的性能项目和指标; ——提高了特性粘度、二氧化钛含量、灰分和铁分考核值的要求; ——原“异状切片和粉末”考核项目改为“异状切片”和“粉末”两项考核项目; ——羧基含量和二甘醇含量考核值由原单边控制改为双边控制; ——铁分考核项目的计量单位由“%”改为“mg/kg”; ——修改了检验规则中部分内容,明确仲裁时如相关项目涉及两种试验方法的,原则上按 GB/T 14190-2008中相关试验方法的A法进行试验,
《尼龙化工工艺》以尼龙66、尼龙6及中间产品生产工艺和过程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尼龙化工工艺基本原理,在较少课时条件下,紧贴生产实际,使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较大的创新。全书共10章,内容主要包括尼龙化工生产原理、工艺流程、设备、安全生产等,基本涵盖了尼龙化工主要产品的生产技术。本书强化应用性化工教育思想,注重生产实践同理论结合,通过生产实际案例展开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和设计的教学,并提供丰富的资料。同时,适当引入尼龙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处理案例,以增强学生对尼龙生产的化工基本技能和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本书是高等院校化工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尼龙方向的本科生教材,亦可作为尼龙行业的培训用书及参考手册。
本标准参照ISO1628-1:1998《塑料 用毛细管粘度计法测定稀溶液中聚合物粘度》、ASTM D5225—1998《用相对粘度仪测定高聚物溶液粘度的标准测定方法》、JIS Z 8722—2000 本标准代替GB/T 14190~1993《纤维级聚酯切片分析方法》。 本标准与GB/T 14190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 ——增加了采样方法和通则; ——增加了特性粘度试验的溶剂种类(见5.1.1.3)和相对粘度仪法(见5.1.2); ——增加了二甘醇试验的甲醇酯交换法(见5.2.1); ——取消了软化点的测试方法; ——增加了熔点试验的差示扫描量热法(见5。3.2) ——增加了端羧基试验的容量滴定法和光度滴定法,取消了电位滴定仪法(见5.4); ——增加了水分试验的卤素水分仪法(见5.7.2); ——增加了二氧化钛试验的X射线法(见5.9.2)。 本标准由中国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飞行器的耐烧蚀材料,高效率通信纤维,五光十色的服装,各种功能的服装面料不断涌现。高技术纤维不仅代表着科技的发展,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本书对近年产生和发展的高技术纤维的功能特性、制造工艺、原理、分类以及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包括高技术纤维的特性与分类,纤维结构的表征,纤维的特性及测试方法、碳纤维、高强高模纤维、芳香族纤维、防护功能纤维、传导纤维、高感性纤维、无机纤维等内容。它适合于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进行高技术纤维方面知识的了解和研究。同时对于从事高技术纤维方面生产的科技人员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针对碳纤维生产过程的动态建模与智能控制的若个方面进行了较系统地阐述和讨论。全书共分为十章。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相关技术,第二章对碳纤维原丝的制备工艺与生产过程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到第十章对碳纤维生产过程主要工序的动态建模、智能控制与优化方法进行了详细设计。
本书在纤维材料、纺织加工和高分子材料学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纤维材料改性的发展动向及*研究成果,以改性的原理、方法和改性对材料特性及功能的影响为主线,对纤维材料改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并对改性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做了说明。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纤维材料的发展和改性中的问题及关注点、纤维材料改性的方法、生物质及天然纤维材料的改性、纤维材料形态及风格的改性、舒适性改性、染色性能改性、物理性能改性、卫生健康功能加工及改性、纺织材料的智能化、纤维材料的降解/吸收及再资源化、无机纤维及材料改性、纤维增强改性复合材料等。 本书适用于纺织相关专业、材料学相关学科和领域的师生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GB/T 13835《兔毛纤维试验方法》包括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取样; ——第2部分:平均长度和短毛率手排法; ——第3部分:含杂率、粗毛率和松毛率; ——第4部分:回潮率烘箱法; ——第5部分:单纤维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第6部分:直径投影显微镜法; ——第7部分:白度; ——第8部分:乙醚萃取物含量; ——第9部分:卷曲性能。 本部分为GB/T 13835的第4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3835.4—1992《兔毛回潮率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13835.4—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6529(本版的第2章); ——删除了方法提要(1992版的第3章); ——修改了仪器和用具(1992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试验用标准大气(本版的第4章); ——完善了
本标准等同采用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1101981,化学品测试方法《颗粒物粒度分布/纤维长度和直径分布方法a:颗粒物粒度分布(有效流体动力学半径)》;方法b:纤维长度和直径分布》(英文版)。 为方便使用,本标准进行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 将原标准中章标题编号后的“.”去掉;用标点符号“。”代替原标准中用“.”表示的句号这; 在公式符号注释中用符号“——”代替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