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丛书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的,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丛书共16分册,涵盖了新型功能材料、高
《高性能纤维产业技术发展研究》以碳纤维和对位芳纶为例,综述了高性能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和近期技术进展,阐释了高性能纤维的技术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研究梳理了碳纤维和对位芳纶技术的发现、发明史,并对碳纤维和对位芳纶产业技术的成功因素进行了案例研究。 《高性能纤维产业技术发展研究》可用作从事高性能纤维教育教学、产业规划和技术研发的院校师生、管理人员及科技工作者的技术参考资料。
本标准由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建中竹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卖炭翁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富来森炭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绿谷炭业有限公司、江阴中巨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东升、周建斌、丁建中、方云剑、王正郁、雷晓俊、解强、王志勇、崔宇、邓丛静、陈军。
本标准与国际人造纤维标准化局标准BISFA 1998《涤纶短纤维试验方法》、BISFA 2000《腈纶短纤维试验方法》和BISFA 2004《粘胶、莫代尔、莱塞尔、醋酸短纤维及丝束试验方法》中的线密度测试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14335-1993《合成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14335-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扩大了适用范围,由原来的合成纤维扩大到化学纤维。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5000.8《标准样品工作导则(8)有证标准样品的使用》,不表述标准样品和有证标准样品的定义。 ——修改了涤纶、腈纶、丙纶纤维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的相对湿度,由原来的(65±3)%修改为(65±5)%。 ——修改了实验室样品的调湿时间,增加了附录A快速调湿时间; ——修改了取样量,根据2000版BISFA对纤维取样量的要求,由原来的1500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LY/T 1114—1993《松香生产综合能耗》。 本标准与LY/T 1114—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松香单位产量能耗分级指标(见4.1和1993年版的6.1); ——删除了定义及术语中的部分内容(见第3章); ——增加了生产工艺修正系数(见5.4.1); ——增加了蒸馏方式修正系数(见5.4.3); ——增加了产量修正系数(见5.4.2); ——删除了松香生产工序的划分及工序综合能耗率的计算(见第5章)。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能源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SC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华林化工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日成林产化工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丛书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的,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丛书共16分册,涵盖了新型功能材料、高
本书从化学工艺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了林产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全书根据林产原料及其加工特点,将林产化工生产按单元操作进行归类介绍,按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具体论述。本书介绍的生产工艺涉及到的原料主要为树木、树枝叶、树木分泌物、树木寄生虫分泌物、林产药材和农副产品;涉及到的生产方法主要为水解、浸提、热解、发酵、压榨、加成和氧化等多种方法。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林产化工产品的相关信息,本书对每个具体产品都介绍了其应用范围、质量指标、生产厂家和应注意的事项,并在附录中向读者提供了林产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化工原料性状、主要研究发机构、主要网络电子资源等。本书力求在讲述林产化工生产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实际应用,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开展林产化工的生产、研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书可供从事化学
本书基于稀土材料在夜光纤维制备领域的 研究进展,系统概述了夜光纤维和蓝移材料的基本概念、发光机理及发展现状,阐明了掺杂硫鎓盐类蓝移材料的夜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系统分析了纤维光谱蓝移的影响因素及纤维内部的能量传递机理, 介绍了夜光纤维在服装配饰、机绣织物等纺织领域的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稀土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纺织材料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材料 丛书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的,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丛书共16分册,涵盖了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16种重点发展的材料。本分册为《高性能纤维》。本书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应用开发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高性能纤维的基本概念、品种范围和发展趋势,并着重论述了高性能纤维的主要品种碳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以及新型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纤维的性能特点、研究进展与产业化进程等内容。本书内容先进,适合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相关的基础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供新材料研究院所、高等院校、
中空纤维膜作为重要的分离膜材料,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水处理领域深受关注的核心技术。本书充分反映了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焦点问题,主要介绍了中空纤维膜的基本理论、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溶液相转化法、熔融纺丝-拉伸法、热致相分离法、熔融纺丝-拉伸界面致孔法、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复合膜、纤维增强型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反渗透膜、无机中空纤维膜等,还重点阐述了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关系等内容。 本书以作者多年工作积累与实践经验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兼具实用价值和独创性。本书对纤维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化工、环境、水处理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有较强的借鉴与参考作用,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高性能纤维产业技术发展研究》以碳纤维和对位芳纶为例,综述了高性能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和近期技术进展,阐释了高性能纤维的技术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研究梳理了碳纤维和对位芳纶技术的发现、发明史,并对碳纤维和对位芳纶产业技术的成功因素进行了案例研究。 《高性能纤维产业技术发展研究》可用作从事高性能纤维教育教学、产业规划和技术研发的院校师生、管理人员及科技工作者的技术参考资料。
《静电纺丝与纳米纤维》以静电纺丝技术的理论为基础,系统介绍了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种类与结构、功能化应用及批量化制造。内容涉及静电纺丝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原理;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种类、结构、测试技术、表面功能化修饰技术;静电纺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过滤、个体防护、传感、自清洁、催化、能源、光电磁、复合增强、食品工程、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静电纺纳米纤维批量化制造设备及技术发展的现状。《静电纺丝与纳米纤维》可供静电纺丝和纳米纤维材料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