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NY 1107—2006《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附录的修订。 本版与原标准附录的主要差异是: ——将原标准附录部分转变为本标准正文; ——增加了总氮含量测定杜马斯燃烧法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NY 1107—2006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又宁、保万魁、范洪黎、肖瑞芹、刘蜜、韩岩松。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 1107—2006《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附录。
本书内容包括复混肥料与农业新技术、复混肥料的元素构成、复混肥料的类型、复混肥料的生产技术、复混肥料的分析方法与质量监督、复混肥料施用方法与肥料试验、作物营养诊断、平衡施肥及专用肥配方。
本书全面介绍了复混肥料生产工艺技术体糸的基本本原料、物化原理、配料依据、原则和方法、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以及有关计算机等。 全书论述的主要技术和内容大部分是作者及同事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成果,并已成功用于工业生产实践的专利和实用技术,实用性强。 本书对于功能性复混肥料的介绍全面系统,密切结合国情,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同时提供了大量图表、数据和参考文献,是一本重实用、易听任的应用科学技术书。 本书可供从事各类功能性复混肥料技术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经营、农化服务和设备制造的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研究单位、管理单位的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有机肥料的性质与作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特点与利用方式,常见微生物发酵菌剂的种类与使用方法,有机肥料加工设备和有机肥料厂建设注意事项,农田科学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知识。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对有机肥料的加工与施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书可供从事环境保护、有机肥料加工企业及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学习借鉴。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5)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和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一、杨建元、刘刚、李勇、周庆云、包剑。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红芳、王旭、李斌、孙蓟锋、肖经纬、保万魁、张星。
本书从专用复混肥的概念、类型、施用效果及发展前景入手,详细地介绍了专用复混肥配方设计依据、配方的确定、产品的组分搭配及常见生产工艺。接着又针对几种新型专用复混肥,即叶面肥料、液体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与缓释肥、无土栽培基质与营养液,分别介绍了其配方与生产工艺。内容全面、实用,文字浅显易懂。本书可供广大专用复混肥生产厂家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校、研究所的致力于专用复混肥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和使用。
本标准遵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NY 1429—200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附录A的修订。 本版与原标准附录的主要差异是: 一一将原标准附录部分转变为本标准正文; 一一增加了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的不同实验室间允许差; 一一增加了柱前衍生一液相色谱仪法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NY 1429—2007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蜜、张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一NY 1429—200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附录A。
《本标准是复混肥粒试验方法系列标准之一,下面列出了这些系列国家标准: ——GB/T8571-2008《复混肥料 实验室样品制备》; ——GB/T8572-2010《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GB/T8573-2010《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 磷钼酸喹啉重量法》; ——GB/T8574-2010《复混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 四苯硼酸钾重量法》; ——GB/T8576-2010《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 真空烘箱法》; ——GB/T8577-2010《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 卡尔·费休法》; ——GB/T24890-2010《复混肥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GB/T24891-2010《复混肥料粒度的测定》。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NY/T 1117—2006《水溶肥料钙、镁、硫含量的测定》的修订。 本版与原版的主要差异是: ——增加了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蜜、孙又宁、范洪黎、保万魁、张跃、韩岩松、卢桂菊。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NY/T 1117—2006。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 1117—2006。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和第8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是对NY ll06—2006《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的修订。 本标准与NY ll06—2006的主要差异是: ——将腐植酸原料明确为“矿物源腐植酸”; ——取消大量元素型的工型和Ⅱ型,修订腐植酸含量和大量元素含量指标; ——增加大量元素型产品应至少包含两种大量元素要求;修订*单一大量元素含量不低于 2.O%或20 g/L要求; ——修订微量元素型产品应至少包含一种微量元素;钼元素含量不高于0.5%; ——pH由4.0,~.9.0修订为4.。一lO.0; ——增加质量证明书的载明内容要求; ——修订单一大量元素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要求;单一微量元素测定值与标明值正负偏差要求; ——增加硫、氯、钠元素含量和pH标明值的要求; ——增加固体产品销
GB/T 2441《尿素的测定方法》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工部分:总氮含量; ——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水分 卡尔.费休法; ——第4部分:铁含量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碱度 容量法; ——第6部分:水不溶物含量 重量法; ——第7部分:粒度 筛分法; ——第8部分:硫酸盐含量 目视比浊法; ——第9部分:亚甲基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 2441的第3部分。 本书分代替GB/T2441.3-2001《尿素的测定方法 水分的测定 卡尔·费休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求真、房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444-1981,GB/T2444-1991,GB/T2441.3-2001
本标准遵照68/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洪黎、孙又宁、韩岩松、刘蜜、保万魁、宋文琪、卢桂菊。
GB/T 2441《尿素的测定方法》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总氮含量; ——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水分卡尔·费休法; ——第4部分:铁含量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碱度容量法; ——第6部分:水不溶物含量重量法; ——第7部分:粒度筛分法; ——第8部分:硫酸盐含量 目视比浊法; ——第9部分:亚甲基jE脲含量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 2441的第9部分。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价有限公司、上海晟声自动化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本书较系统地论述了肥料的基础理论和分类,重点介绍了各种常用肥料的质量标准、性质、合理施用技术和简易识别方法。
GB/T2441《尿素的测定方法》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总氮含量; ——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水分 卡尔。费休法; ——第4部分:铁含量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碱度 容量法; ——第6部分:水不溶物含量 重量法; ——第7部分:粒度 筛分法; ——第8部分:硫酸盐含量 目视比浊法; ——第9部分:亚甲基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2441的第5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2441.5--2001《N素测定方法 碱度的测定 容量法》。 本部分与GB/T2441.5—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IS0前言。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0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求真、孙丹。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
《平衡施肥技术丛书》共分五个分册,本书为其中一册,详细介绍了有机肥料的加工与施用技术。 本书加工、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有机肥料的种类入手,全面介绍了利用秸秆、粪便、腐殖酸类原料、生活垃圾、污泥、粉煤灰、糠醛渣、钢渣等加工有机肥料的方法与技术,有机肥料的施用技术,接着又就有机肥料厂的规划设计、环境控制、质量控制、产品的登记管理以及化验室建设与常规检测技术等问题作了详细介绍。 本书适合从事有机肥料加工与施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从事种本专业的广大农户参考使用。
《平衡施肥技术丛书》共分五个分册,本书为其中一册,详细介绍了有机肥料的加工与施用技术。 本书从加工、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有机肥料的种类入手,全面介绍了利用秸秆、粪便、腐殖酸类原料、生活垃圾、污泥、粉煤灰、糠醛渣、钢渣等加工有机肥料的方法与技术,有机肥料的施用技术,接着又就有机肥料厂的规划设计、环境控制、质量控制、产品的登记管理以及化验室建设与常规检测技术等问题作了详细介绍。 本书适合从事有机肥料加工与施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从事本植业的广大农户参考使用。
本标准遵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第3章和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旭、刘红芳、孙蓟锋、保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