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和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一、杨建元、刘刚、李勇、周庆云、包剑。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丛书共分三册:《生产工艺技术》、《分析测试方法》及《施用技术和农化服务》。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复混肥生产工艺新技术体系的基本原理、生产流程、工艺条件、主要设备、操作要点、有关计算及经济技术评价和安全等知识。 全书所论述的主要技术和内容大多是作者们在长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工业化及专利技术,经过工厂实际应用、考核和完善,部分技术已进入国际市场。实用性较强,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书中内容全面系统,密切结合国情,着重联系实际,表述深入浅出、针对性强。全书既有基础理论描述,又紧密结合工程应用,是一本实用
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和第8章中8.1、8.2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型肥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05/SC 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刚、于薪铎、吕云峰、范宾、齐云峰、段路路、李金凯。
《本标准是复混肥粒试验方法系列标准之一,下面列出了这些系列国家标准: ——GB/T8571-2008《复混肥料 实验室样品制备》; ——GB/T8572-2010《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GB/T8573-2010《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 磷钼酸喹啉重量法》; ——GB/T8574-2010《复混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 四苯硼酸钾重量法》; ——GB/T8576-2010《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 真空烘箱法》; ——GB/T8577-2010《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 卡尔·费休法》; ——GB/T24890-2010《复混肥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GB/T24891-2010《复混肥料粒度的测定》。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为了适应广大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经营者依法经营的需要,选编了《常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手册》,按照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消费纠纷的情况,将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汇编成册,使大家一书在手,即可了解自己究竟有哪些要得与义务以及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平衡施肥技术丛书》共分五个分册,本书为其中一册,详细介绍了有机肥料的加工与施用技术。 本书加工、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有机肥料的种类入手,全面介绍了利用秸秆、粪便、腐殖酸类原料、生活垃圾、污泥、粉煤灰、糠醛渣、钢渣等加工有机肥料的方法与技术,有机肥料的施用技术,接着又就有机肥料厂的规划设计、环境控制、质量控制、产品的登记管理以及化验室建设与常规检测技术等问题作了详细介绍。 本书适合从事有机肥料加工与施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从事种本专业的广大农户参考使用。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价有限公司、上海晟声自动化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肥料是农业增产的基本物质。复合肥是肥料发展的方向,也是活跃的部分。复合肥更能体现肥料效果的选择性、个体性和针对性,也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水平。本书给出近150种农用复合肥的500多个配方和这些产品的制作方法。力求满足农业生产人员的需要。
GB/T 2441《尿素的测定方法》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工部分:总氮含量; ——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水分 卡尔.费休法; ——第4部分:铁含量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碱度 容量法; ——第6部分:水不溶物含量 重量法; ——第7部分:粒度 筛分法; ——第8部分:硫酸盐含量 目视比浊法; ——第9部分:亚甲基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 2441的第8部分。 本书分代替GB/T2441.8-2001《尿素测定方法 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目视比浊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求真、房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256-1991,GB/T2441.8-2001。
GB/T 2441《尿素的测定方法》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总氮含量; ——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水分卡尔·费休法; ——第4部分:铁含量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碱度容量法; ——第6部分:水不溶物含量重量法; ——第7部分:粒度筛分法; ——第8部分:硫酸盐含量 目视比浊法; ——第9部分:亚甲基jE脲含量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 2441的第9部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5)归口。
本书以论文集的形式经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复混肥的各种生产技术与工艺,对我国复混肥的现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对复混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对我国化肥产品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还对复混肥生产设备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复混肥生产设备的一些指标。 本书涉及了化肥行业的很多问题,是从事化肥生产、科研人员的很好的参考书,同时也适合广大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GB/T2441《尿素的测定方法》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总氮含量; ——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水分 卡尔。费休法; ——第4部分:铁含量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碱度 容量法; ——第6部分:水不溶物含量 重量法; ——第7部分:粒度 筛分法; ——第8部分:硫酸盐含量 目视比浊法; ——第9部分:亚甲基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2441的第5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2441.5--2001《N素测定方法 碱度的测定 容量法》。 本部分与GB/T2441.5—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IS0前言。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0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求真、孙丹。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
GB/T 2441《尿素的测定方法》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l部分:总氮含量; ——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水分 卡尔.费休法; ——第4部分:铁含量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碱度 容量法; ——第6部分:水不溶物含量 重量法; ——第7部分:粒度 筛分法; ——第8部分:硫酸盐含量 目视比浊法; ——第9部分:亚甲基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2441的第4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0 6685:1982(E)《业用化学品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与IS0 6685:1982(E)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试剂和溶液中对部分试剂溶液浓度进行了修改; ——仪器中吸收池修改为3 cm或工cm。 本部分代替GB/T2441.4—200l《尿素测定方法 铁含量的测定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与GB/T2441.4—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1部分介绍氨汽提法尿素生产的基本原理;第2部分是问题解答,介绍本装置主要设备的结构,作用及工作原理,并且针对1990年该装置投产以来新发生的事故,开停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日常生产维护内容分四个岗位(主控、泵、蒸发、压缩)进行了整理总结;第3部分介绍该装置自投产以来新进行的几十项主要技术改造。本书可供从事尿素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管理人员学习使用。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晟声自动化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明洪、张家宏、段路路、李立华、何建中、武娟、刘婉卿。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本书全面介绍了复混肥料生产工艺技术体糸的基本本原料、物化原理、配料依据、原则和方法、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以及有关计算机等。 全书论述的主要技术和内容大部分是作者及同事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成果,并已成功用于工业生产实践的专利和实用技术,实用性强。 本书对于功能性复混肥料的介绍全面系统,密切结合国情,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同时提供了大量图表、数据和参考文献,是一本重实用、易听任的应用科学技术书。 本书可供从事各类功能性复混肥料技术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经营、农化服务和设备制造的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研究单位、管理单位的有关人员参考。
《平衡施肥技术丛书》共分五个分册,本书为其中一册,详细介绍了有机肥料的加工与施用技术。 本书从加工、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有机肥料的种类入手,全面介绍了利用秸秆、粪便、腐殖酸类原料、生活垃圾、污泥、粉煤灰、糠醛渣、钢渣等加工有机肥料的方法与技术,有机肥料的施用技术,接着又就有机肥料厂的规划设计、环境控制、质量控制、产品的登记管理以及化验室建设与常规检测技术等问题作了详细介绍。 本书适合从事有机肥料加工与施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从事本植业的广大农户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