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5)归口。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和第8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是对NY ll06—2006《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的修订。 本标准与NY ll06—2006的主要差异是: ——将腐植酸原料明确为“矿物源腐植酸”; ——取消大量元素型的工型和Ⅱ型,修订腐植酸含量和大量元素含量指标; ——增加大量元素型产品应至少包含两种大量元素要求;修订*单一大量元素含量不低于 2.O%或20 g/L要求; ——修订微量元素型产品应至少包含一种微量元素;钼元素含量不高于0.5%; ——pH由4.0,~.9.0修订为4.。一lO.0; ——增加质量证明书的载明内容要求; ——修订单一大量元素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要求;单一微量元素测定值与标明值正负偏差要求; ——增加硫、氯、钠元素含量和pH标明值的要求; ——增加固体产品销
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1部分介绍氨汽提法尿素生产的基本原理;第2部分是问题解答,介绍本装置主要设备的结构,作用及工作原理,并且针对1990年该装置投产以来新发生的事故,开停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日常生产维护内容分四个岗位(主控、泵、蒸发、压缩)进行了整理总结;第3部分介绍该装置自投产以来新进行的几十项主要技术改造。本书可供从事尿素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管理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以山东省为基础,对我国小型氮肥厂碳铵改产尿素的小型尿素装置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作了充分的总结。本书重点介绍了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六万t型的尿素生产工艺操作,从基础理论出发,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了小型尿素装置生产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出发,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了小型尿素装置生产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化工仪表、基本操作和安全技术等要点,总结了“四改六”的经验,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革新成果以及节能措施和发展趋势。书中内容紧密结合当前技术改造的内容,结合技术工人应知应会的要求,可供小型尿素装置的生产工人学习和培训之用,亦可供技术人员及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有机肥料的性质与作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特点与利用方式,常见微生物发酵菌剂的种类与使用方法,有机肥料加工设备和有机肥料厂建设注意事项,农田科学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知识。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对有机肥料的加工与施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书可供从事环境保护、有机肥料加工企业及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学习借鉴。
本书全面介绍了复混肥料生产工艺技术体糸的基本本原料、物化原理、配料依据、原则和方法、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以及有关计算机等。 全书论述的主要技术和内容大部分是作者及同事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成果,并已成功用于工业生产实践的专利和实用技术,实用性强。 本书对于功能性复混肥料的介绍全面系统,密切结合国情,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同时提供了大量图表、数据和参考文献,是一本重实用、易听任的应用科学技术书。 本书可供从事各类功能性复混肥料技术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经营、农化服务和设备制造的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研究单位、管理单位的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山东及全国小型合成氨厂的生产操作经验,尤其突出总结了近十年来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经验,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将生产操作和生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操作中的一些要点、难点提出来。一问一答,便于学习,便于理解,便于记忆。问答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基本操作、安全技术、主要工艺计算、*科技成果以及节牟措施。本书紧密结合技术工人应知应会的内容,可作为小型合成氨厂工人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参考读物,也可供技术人员、化工院校无机化工专业师生及从事合成氨工业的有关人员参考。
本标准依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0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刚、吕云峰、范宾、齐云峰、曹一平、段路路、李金凯。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书在回顾总结我国磷肥工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腐植酸与土壤肥力关系及腐植酸对土壤磷素的作用机理,进一步详细介绍了绿色环保型腐植酸磷肥的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农业、腐植酸、肥料及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农学、生物、肥料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GB/T 2441《尿素的测定方法》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总氮含量; ——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水分卡尔·费休法; ——第4部分:铁含量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碱度容量法; ——第6部分:水不溶物含量重量法; ——第7部分:粒度筛分法; ——第8部分:硫酸盐含量 目视比浊法; ——第9部分:亚甲基jE脲含量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 2441的第9部分。
本丛书共分三册:《生产工艺技术》、《分析测试方法》及《施用技术和农化服务》。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复混肥生产工艺新技术体系的基本原理、生产流程、工艺条件、主要设备、操作要点、有关计算及经济技术评价和安全等知识。 全书所论述的主要技术和内容大多是作者们在长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工业化及专利技术,经过工厂实际应用、考核和完善,部分技术已进入国际市场。实用性较强,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书中内容全面系统,密切结合国情,着重联系实际,表述深入浅出、针对性强。全书既有基础理论描述,又紧密结合工程应用,是一本实用
本书主要针对目前国内尿素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繁多的特点,就尿素生产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主要讲述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和二氧化碳气提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的选择、主要设备构造。并对生产工艺条件的选择从理论上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此外,对当前国内外尿素生产工艺的多种流程和尿素生产工艺和尿素产品的发展也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化工工艺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尿素生产车间工人的培训、化肥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等。
无
本书以论文集的形式经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复混肥的各种生产技术与工艺,对我国复混肥的现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对复混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对我国化肥产品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还对复混肥生产设备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复混肥生产设备的一些指标。 本书涉及了化肥行业的很多问题,是从事化肥生产、科研人员的很好的参考书,同时也适合广大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GB/T2441《尿素的测定方法》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总氮含量; ——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水分 卡尔。费休法; ——第4部分:铁含量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碱度 容量法; ——第6部分:水不溶物含量 重量法; ——第7部分:粒度 筛分法; ——第8部分:硫酸盐含量 目视比浊法; ——第9部分:亚甲基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2441的第5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2441.5--2001《N素测定方法 碱度的测定 容量法》。 本部分与GB/T2441.5—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IS0前言。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0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求真、孙丹。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
本书较系统地论述了肥料的基础理论和分类,重点介绍了各种常用肥料的质量标准、性质、合理施用技术和简易识别方法。
GB/T 2441《尿素的测定方法》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l部分:总氮含量; ——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水分 卡尔.费休法; ——第4部分:铁含量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碱度 容量法; ——第6部分:水不溶物含量 重量法; ——第7部分:粒度 筛分法; ——第8部分:硫酸盐含量 目视比浊法; ——第9部分:亚甲基二脲含量 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2441的第4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0 6685:1982(E)《业用化学品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与IS0 6685:1982(E)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试剂和溶液中对部分试剂溶液浓度进行了修改; ——仪器中吸收池修改为3 cm或工cm。 本部分代替GB/T2441.4—200l《尿素测定方法 铁含量的测定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与GB/T2441.4—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