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根据火工、烟火器件易燃、易爆特点,概述火工、烟火器件在各种能源作用下的引燃,起爆过程,分析造成燃烧、爆炸事故的内因及外因;重点介绍危险特征的实验测定法;阐述外有关防火、防爆、防毒的技术;系统安全分析及评估方法等。突出预防和预测的特色,有较强的针对性。 本书是高等院校火工与烟火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教材,也可作为硕士生、相近专业学生的选修教材,火工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及从事火工、烟火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根据火工、烟火器件易燃、易爆特点,概述火工、烟火器件在各种能源作用下的引燃,起爆过程,分析造成燃烧、爆炸事故的内因及外因;重点介绍危险特征的实验测定法;阐述外有关防火、防爆、防毒的技术;系统安全分析及评估方法等。突出预防和预测的特色,有较强的针对性。 本书是高等院校火工与烟火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教材,也可作为硕士生、相近专业学生的选修教材,火工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及从事火工、烟火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标准依据GB/T l.1—2009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代替GB/T l7582--1998{工业炸药分类和命名规则》。 本标准与GB/T l7582--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乳化铵油炸药、膨化硝铵炸药、粉状铵油炸药的定义(见3.1、3.2、3.3,1998年版的3.2、3.3、3.4); ——删除了命名方法中工业炸药名称组成中“特性或特征”的相关内容(1998年版的表3、5.2.1、5.2.1.3); ——修改了部分工业炸药的简称和代号,删除了“重铵油炸药”,将乳化铵油炸药的简称“铵油乳”改 为“重铵油”,代号“AYR”改为“ZAY”(见表l,1998年版的3.2); ——删除了铵梯油炸药、铵松蜡炸药、铵沥蜡炸药、浆状炸药、太乳炸药品种,增加了改性铵油炸药 品种,将“粒状粘性炸药”改为“粘性粒状炸药”(见表l); ——修改了工业炸药的类别,将乳化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生产基本知识、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与安全守则、事故预防与处置、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典型事故分析。本书紧扣当前企业生产的实际,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企业从业人员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适用于企业新工人安全教育使用,也可作为从事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本书由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工程系杨吉明主编。章由王卫国编写,第二章由张晓成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由杨吉明编写,第五章、第六章由王松林编写,安全教育试题由李娟编写,刘玲同志参与了编写工作。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浏阳市安全监督管理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兵器工业安全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安全生产宜春检测检验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国家标准《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 50161—92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政策,贯彻“安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 针,对湖南、江西、广西等主产区30多个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生产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行业协会、科研检测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2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工艺、总图、建筑、结构、消防、废水处理、采暖通风、电气等专业的安全必要规定
本书主要介绍了作者长达十余年来对“节能环保工程爆破”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全书从理论上分析了“节能环保工程爆破技术”解决以往工程爆破存在多年已久的未能充分利用炸药能量和严重污染环境等两大难题;用应变测试试验结果证明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依次介绍“应用试验”、“推广试点”和大量“实际应用”等三个阶段的研究,用实际爆破效果证明“节能环保工程爆破技术”确实解决了以往工程爆破存在的两大难题,充分显示了“节能环保工程爆破”与以往工程爆破相比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作用,即充分地利用了炸药能量以及大大降低了爆破的粉尘浓度,保护了环境。 本书可供从事工程爆破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节能环保工程爆破技术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用书。
??本书是由我国资深专家学者针对当前安全生产的问题编写的安全生产新技术丛书之一。内容主要包括:爆炸事故主要原因的分析;的属性、分类;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购买、燃放的消防安全技术及灭火技术措施;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基本知识。 ??本书适合于从事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工作的有关技术人员、操作职工和营销人员,的燃放人员,公安、消防监督、安全生产监管人员阅读。
本标准的第4章、第5章、第6章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公安部社会公共安全应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公安部治安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正斌、亓希国、张国亮。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