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友、林红卫主编的《涂料配方设计与制备》简 明扼要地介绍了涂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涂料施工 方法,着重介绍了各种不同树脂涂料的制备和配方原 则。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系统性、简要性和实用性, 并结合涂料生产配方实例,努力从中总结和归纳出配 方设计的思路和原则,希望有助读者在现有涂料品种 改性以及新型涂料设计时能正确选择树脂、溶剂、颜 料和助剂。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供广大涂料 使用、生产、研发相关人员和高校涂料相关专业师生 参考。 本书共分13章,分别为绪论、涂料配方设计的基 本概念、醇酸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聚氨酯树 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氨基树脂涂料、高固体分涂 料、粉末涂料、水性涂料、有机硅树脂涂料、氟碳树 脂涂料和涂料施工方法。
本书主要介绍了溶剂型有机高聚物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的涂料性能、涂装工艺、涂装设备和涂装工艺管理;前处理和涂层固化工艺与设备;达克罗技术与设备、液体浸塑及水披覆转印工艺与设备;涂装车间三废处理及涂装车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汽车、家用电器、农用车和摩托车涂装的典型工艺。 本书可作为相关院所、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等指导设计、生产用书,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涂料化学与工艺学》系统地介绍了涂料化学和涂料工艺学知识。全书共14章,重点介绍了涂料的基本组成和作用;涂料的化学基础;涂料用树脂(包括醇酸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氟硅树脂等)的合成原理、原料、工艺和实例;涂料用颜填料、助剂、涂料配方原理;涂料的涂装工艺;涂膜的形成机理;涂料的工业应用;绿色环保型涂料;以及涂料的生产工艺及设备。书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配方设计和生产实例,精简又不失系统。 《涂料化学与工艺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精细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涂料生产和经营人员的培训教材,同时还可作为从事涂料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一书是为了适应建筑防水工程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需求而编写的一本实用读物。 本书内容全面翔实。首先就JS防水涂料的概念、分类、技术特点、性能要求、成膜机理、防水原理及应用范围作了全面的介绍,接着就JS防水涂料的组成和常用原辅材料、配方设计、生产技术、产品检测、JS涂膜防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作了详尽的介绍。可供从事建筑防水涂料的产品开发、设计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人员、JS防水涂料的生产和施工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溶剂型有机高聚物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的涂料性能、涂装工艺、涂装设备和涂装工艺管理;前处理和涂层固化工艺与设备;达克罗技术与设备、液体浸塑及水披覆转印工艺与设备;涂装车间三废处理及涂装车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汽车、家用电器、农用车和摩托车涂装的典型工艺。 本书可作为相关院所、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等指导设计、生产用书,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共九章,章绪论,概述了环境友好涂料的现状与进展,第二、三章系建筑乳胶漆,第四章至第六章为水性工业涂料,第七章至第九章分别为粉末涂料、辐射固化涂料及高固体分涂料,分门别类地介绍了700个环境友好涂料的配方和制造工艺(其中包括编者多年来在乳液合成及应用研究中开发的70余个有使用价值的配方),基本涵盖了当代环境友好涂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每一部分首先进行简单综述,以引导读者系统理解。在每个配方中除给出制造工艺外,还详 细地介绍了产品性能、应用对象及比较确切的出处。 本书选材较为新颖,内容广泛、翔实,是从事涂料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 和技术工人极具实用价值的技术参考书,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分为涂料技术基础、涂装预处理及涂装实务三部分。其中涂料技术基础部分介绍了涂料的基本组成、涂料的配色、涂料的成膜、涂料品种和底材的配套性问题及涂层的性能表征等;涂装预处理部分介绍了金属表面处理及各类高分子和无机底材的处理方法;涂装实务部分重点剖析了涂料调配和涂装应关注的几个典型问题,然后交代了不同涂装对象对涂料的技术要求及其施工特性,涂料的病态防治部分列举了涂层常见异常现象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涂料从业人员或销售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在介绍了有关颜料、染料、涂料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颜料的性能即颜料的颜色、遮盖力、吸油量、水溶物、密度、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筛余物、易分散程度、耐水性、耐酸碱性、耐油性、耐溶剂性、耐石蜡性、抗渗色性、耐光性、干粉耐热性、流动度、水悬浮液pH、在105℃挥发物的测定以及白色颜料消色力的比较和着色颜料的相对着色力和冲淡色的测定;染料的性能即染料中的水分、不溶物含量、染料的筛分细度、颗粒细度、溶解度、扩散性、高温分散稳定性、染料大颗粒、粉尘飞扬以及水溶性染料冷水溶解度、分散染料的分散性、悬浮液分散稳定性、染料的染色牢度、活性染料的吸色率和固色率、阳离子染料和碱性染料在腈纶纤维上的饱和值、染料中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的测定以及各类纤维上染料种类的鉴别;涂料的状态即涂料的黏度、
本书介绍了防水涂料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沥青基防水涂料,高分子防水材料,水泥基防水涂料,其他防水涂料的原理、配方和工艺,防水涂料性能检测,涂膜防水施工。作者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对相关涂料的原理、性能、使用等加以说明,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有的指导性。读者对象为涂料行业科研、管理人员,并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涂料实用配方与生产工艺》为“精细化学品实用配方与生产工艺丛书”之分册。本书以高效、特色、新型、环保为主要编写原则,重点介绍了专用涂料、天然树脂漆、油脂漆、醇酸树脂漆、酚醛树脂漆、硝基漆和沥青漆、丙烯酸漆、过氯乙烯漆、环氧树脂漆、氨基树脂漆、聚酯漆、橡胶漆、元素有机漆和其他涂料的实用配方及其生产技术,对产品的性能特点、配方、生产方法、用途与用法等都作了全面的阐述。 本书可供有意开发或者有兴趣了解上述产品的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对高等学校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也具有参考价值。
胡飞燕编著的《涂料基础配方与工艺》侧重实际工艺与技术操作,内容涵盖了涂料的基础知识、涂料的原辅材料及检测、涂料配方设计、色漆的生产工艺及其性能检测,对金属涂料、塑料涂料、木器涂料、建筑涂料几种专用涂料
本书为“精细化工产品配制技术丛书”之《涂料实用生产技术500例》,由宋小平和韩长日主编,《涂料实用生产技术500例》以高效、特色、新型、环保为主要编写原则,重点介绍了天然树脂漆和油脂漆、醇酸树脂漆、酚醛树脂漆、硝基漆和沥青漆、丙烯酸漆、过氯乙烯漆、环氧树脂漆、氨基树脂漆和其他涂料的生产技术,对产品的性能特点、配方、生产方法、质量指标、用途与用法等作了系统的阐述。 本书对于从事涂料产品研制开发的科技人员、生产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精细化工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共九章,章绪论,概述了环境友好涂料的现状与进展,第二、三章系建筑乳胶漆,第四章至第六章为水性工业涂料,第七章至第九章分别为粉末涂料、辐射固化涂料及高固体分涂料,分门别类地介绍了700个环境友好涂料的配方和制造工艺(其中包括编者多年来在乳液合成及应用研究中开发的70余个有使用价值的配方),基本涵盖了当代环境友好涂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每一部分首先进行简单综述,以引导读者系统理解。在每个配方中除给出制造工艺外,还详 细地介绍了产品性能、应用对象及比较确切的出处。 本书选材较为新颖,内容广泛、翔实,是从事涂料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 和技术工人极具实用价值的技术参考书,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收集了2000—2007年的文献资料,重点对丙烯酸、环氧树脂、聚氨酯、醇酸树脂、聚酯、有机硅树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乙烯类树脂涂料和无机涂料等各种涂料,按照原材料配方、制备方法、性能、应用与效果评价的编写格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扼要介绍了涂料的配方设计、技术、制备工艺、设备与操作技术以及涂料研究发展趋势。本书信息量大,数据真实,叙述层次性强,是涂料研究、制备、销售、管理和教学人员之书,也是广大涂料使用人员重要的学习参考资料。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将作者多年来在涂料科研和在施工一线工作积累的经验技巧和心得体会进行详细介绍。旨在解决涂装施工中怎样判断涂料质量的优劣,如何进行涂装施工验收和管理,如何及时解决涂装中出现的质量事故,如何防止各种弊病的产生际工作问题。 本书适合从事涂装施工和验收、管理的技术人员阅读。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一书是为了适应建筑防水工程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需求而编写的一本实用读物。 本书内容全面翔实。首先就JS防水涂料的概念、分类、技术特点、性能要求、成膜机理、防水原理及应用范围作了全面的介绍,接着就JS防水涂料的组成和常用原辅材料、配方设计、生产技术、产品检测、JS涂膜防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作了详尽的介绍。可供从事建筑防水涂料的产品开发、设计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人员、JS防水涂料的生产和施工人员阅读参考。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7895:2005《色漆和清漆——低VOC乳胶漆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罐内VOC)含量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 17895:2005。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编辑性修改内容如下: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6860:2006《色漆和清漆 弯曲试验(锥形轴)》(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6860:2006。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编辑性修改内容如下: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1185-1989《漆膜弯曲试验(锥形轴)》。 本标准与前版GB/T11185-1989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前版是等效采用ISO6860:1984,本次修订为等同采用ISO6860:2006; ——轴的直径、锥体的长度由固定值改为一个范围,更符合实际情况; ——试板尺寸由100minx180mm改为75mm×150mm; ——本标准规定用10倍放大镜观察涂层,经商定也可用肉眼观察,前版的规定则相反,即规定用肉眼观察,经商定也可用10倍放大镜观察; ——提高了结果的精度,本标准规定结果精确到mm,前版为cm;
本书是一本集红外光谱、气相色谱等大型仪器分析技术和涂料分析技术相结合的实用型技术书籍。全书共分17章,分别介绍了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裂解色谱、凝胶色谱、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及衍射光谱、数码摄像光学显微镜、电子及原子力显微镜、热分析仪以及其他精密测试仪器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并列举了大量涂料分析方面的应用实例。本书还举例叙述了仪器分析在涂料开发研究和未知样品剖析方面的综合应用。 本书适合于涂料分析人员、涂料配方和工艺研发人员、涂料工程服务技术人员、涂料技术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质监部门检测涂料时的技术参考用书。
本书是根据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为了涂料工业持续地、环境协调地发展培养人才而编写的。本书共分五章,章涂料工业概述、第二章涂料制造工艺,是涂料制造及应用的基础内容;后三章分别为建筑涂料、工业涂料和专用涂料,对各种涂料的制造和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详细阐述。在每章前有学习目的,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便于学习掌握。本书可作为高分子材料专业或其他化学化工专业涂料工程方向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专业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
本标准是对GB/T 17526 1998《漆蜡》的修订。 本标准与GB/T 17526-1998的主要技术差异: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规则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了修改; ——根据漆蜡的用途对其进行了分类; ——对质量指标项目进行了调整; ——对质量指标中相关指标值作了修订; ——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附录A和附录B。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飞龙、张瑞琴、王成章。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7526—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