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会明、郝楠、于文莲、周新、白桦、刘娟、卢加文。
GB/T14454《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香料 试样制备; ——第2部分:香料 香气评定法; ——第4部分: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 ——第5部分: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 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 ——第7部分:香料 冻点的测定; ——第11部分:香料 含酚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香料 微量氯测定法; ——第13部分: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香料 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 ——第15部分: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14454的第6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4715:1978《精油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本部分与ISO4715:1978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删除了ISO4715:1978的取样方法;
GB/T 14454《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香料试样制备; ——第2部分:香料香气评定法; ——第4部分:香料折光指数的测定; ——第5部分:香料旋光度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 ——第7部分:香料冻点的测定; ——第11部分:香料含酚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香料微量氯测定法; ——第13部分:香料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香料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 ——第15部分: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 14454的第5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0 592:1998《精油旋光度的测定》。本部分与IS0 592:1998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删除了IS0 592:1998的取样方法; ——增加了附录A。 本部分是对GB/T 1445
GB/T 14455《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精油命名原则; ——第3部分:香料 乙醇中溶解(混)度的评估; ——第5部分:香料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酯值或含酯量的测定; ——第7部分:香料 乙酰化后酯值的测定和游离醇与总醇含量的评估。 本部分为GB/T 14455的第5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1242:1999《精油酸值的测定》。本部分与ISO 1242:1999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单离及合成香料酸值和含酸量的测定方法及计算公式; ——删除了ISO 1242:1999的取样方法及精密度的有关规定。 本部分是对GB/T 14455.5-1993《精油酸值的测定》、GB/T 14457.4-1993《单离及合成香料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的合并与修订。本部分与GB/T 14455.5-1993、GB/T 14457.4-1993相比,主要是增加了试验报告的相关内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3044:1997《柠檬桉油》。本标准与IS0 3044:1997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删除了IS0 3044:1997的取样方法; ——试验方法采用《香料通用试验方法》国家标准; ——增加了检验规则; ——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保质期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香料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敏、韦文荣、金其璋、徐易、高浩华、韦立成、李锦武、曹怡。
GB/T14454《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香料 试样制备; ——第2部分:香料 香气评定法; ——第4部分: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 ——第5部分: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 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 ——第7部分:香料 冻点的测定; ——第11部分:香料 含酚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香料 微量氯测定法; ——第13部分: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香料 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 ——第15部分: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14454的第1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1272:2000《精油 含酚量的测定》。本部分与ISO 1272:2000的主要差异为删除了ISO 1272:2000的取样方法及重复性。 本部分是对GB/T 14454.11-199
GB/T 14455《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精油命名原则; ——第3部分:香料乙醇中溶解(混)度的评估; ——第5部分:香料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酯值或含酯量的测定; ——第7部分:香料 乙酰化后酯值的测定和游离醇与总醇含量的评估。 本部分为GB/T 14455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218:1976《精油 命名原则》,与ISO 3218:1976的主要差异是: ——“范围”中增加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2术语和定义”; ——对3.8进行了删减。 本部分是对GB/T 14455.1-1993《精油命名原则》的修订。本部分与GB/T 14455.1-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3.3中增加了“当精油只从规定的变种或从一种无性种系获得时,应注明该变种或无性种系的名称”的内容; ——删除了GB/T 14455.1-199
GB/T 14455《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精油命名原则; ——第3部分:香料乙醇中溶解(混)度的评估; ——第5部分:香料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酯值或含酯量的测定; ——第7部分:香料 乙酰化后酯值的测定和游离醇与总醇含量的评估。 本部分为GB/T 14455的第3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875:1999(精油 乙醇中溶混度的评估》。本部分与ISO 875:1999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单离及合成香料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删除了ISO 875:1999的取样方法。 本部分是对GB/T 14455.3-1993《精油 乙醇中溶混度的评估》、GB/T 14457.1-1993《单离及合成香料 乙醇中溶解度测定法》的合并与修订。本部分与GB/T 14455.3-1993、GB/T 14457.1-1993相比,主要是增加了试验报告的相关内容。 本
GB/T 14454《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香料试样制备; ——第2部分:香料香气评定法; ——第4部分:香料折光指数的测定; ——第5部分:香料旋光度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 ——第7部分:香料冻点的测定; ——第11部分:香料含酚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香料微量氯测定法; ——第13部分:香料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香料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 ——第15部分: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 14454的第4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0 280:1998《精油折光指数的测定》。本部分与IS0 280:1998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删除了IS0 280:1998的取样方法和重复性; ——增加了附录A。 本部分是
GB/T 14455《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精油命名原则; ——第3部分:香料乙醇中溶解(混)度的评估; ——第5部分:香料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酯值或含酯量的测定; ——第7部分:香料 乙酰化后酯值的测定和游离醇与总醇含量的评估。 本部分为GB/T 14455的第6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709:2001《精油酯值的测定》。本部分与。ISO 709:2001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单离及合成香料含酯量的测定方法及计算公式; ——删除了ISO 709:2001的取样方法及附录A。 本部分是对GB/T 14455.6-1993《精油 酯值的测定》、GB/T 14457.5-1993《单离及合成香料 含酯量的测定》的合并与修订。本部分与GB/T 14455.6-1993、GB/T 14457.5-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用电位计来判断终点; ——增加
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三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GB/T 14454《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香料 试样制备; ——第2部分:香料 香气评定法; ——第4部分: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 ——第5部分: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 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 ——第7部分:香料 冻点的测定; ——第11部分:香料 含酚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香料 微量氯测定法; ——第13部分: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香料 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 ——第15部分: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 14454的第14部分。 本部分是对GB/T 14454.14-1993《香料 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的修订,技术内容与GB/T 14454.14-1993一致,编写方法按GB/T 1.1-2000。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
GB/T 14454《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香料 试样制备; ——第2部分:香料 香气评定法; ——第4部分: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 ——第5部分: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 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 ——第7部分:香料 冻点的测定; ——第11部分:香料 含酚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香料 微量氯测定法; ——第13部分: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香料 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 ——第15部分: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 14454的第15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7355:1985《黄樟油和肉豆蔻油 黄樟素和顺、反-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本部分与ISO 7355:1985相比,主要技术
本标准等同采用IS0 3493:1999《群词汇》(英文版)。本标准等同翻译IS0 3493:1999。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TTN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仕荣、张卫明。
GB/T 14454《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香料 试样制备; ——第2部分:香料 香气评定法; ——第4部分: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 ——第5部分: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 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 ——第7部分:香料 冻点的测定; ——第11部分:香料 含酚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香料 微量氯测定法; ——第13部分: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香料 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 ——第15部分: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 14454的第12部分。 本部分是对GB/T 14454.12-1993《香料 微量氯测定法》的修订。本部分与GB/T 14454.12-1993相比,主要变化是增加了试验报告的相关内容。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
《常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丛书·动物药篇》。全书拟编写主要动物药材40种,每种药材按:(1)概论:主要叙述使用历史和目前的情况。(2)原动物:主要叙述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3)饲养管理:主要叙述场舍的选择、构建,饲养与营养、繁殖及疾病防治等等。(4)药材:主要叙述采收时间、方法,初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5)应用:主要叙述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主要方剂等。(6)附注;一些应说明而在前面五部分又无法说明的内容,均在附注中叙述。 本套图书文图并茂,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身,可供动物药生产、使用、经贸、教学、研究、管理等生产企业、大专院校校、科研院所、医疗保健和监督管理等部门工作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