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术的秘密》是研究炼金术史的重量权威劳伦斯·普林西比的近期新著作。它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甫一出版便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该书考察了炼金术从希腊化时期至今的发展与演变,揭示了炼金术在科学以及文学、美术、戏剧和宗教等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重现了许多著名配方,使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炼金术的实际工作,堪称了解炼金术的很好读本。
《锌及锌合金物理冶金学》是作者在积累多年的科研成果、生产实践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书中除提供有关锌及锌合金大量物理化学数据以外,重点讨论了涉及锌及锌合金在科研和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耐蚀性(包括“老化”)、超塑性、阻尼特性、固态相变和尺寸稳定性等。同时对其生产应用也作了较深入的论述,《锌及锌合金物理冶金学》内容新颖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是从事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作的教师、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良好参考书。
《金属挤压、拉拔工艺及工模具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挤压与拉拔成型的方法、理论、工艺,挤压与拉拔设备的类型及其特点,工模具的结构、类型、设计原则及方法,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钢铁材料、复合材料)及其他材料的挤压、拉拔工艺的制定原则及方法,并介绍了金属挤压与拉拔的新成果。 《金属挤压、拉拔工艺及工模具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高等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粉末冶金在保障国防安全与武器装备制造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论坛是应粉末冶金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新应用迅猛发展的需要而召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坛以“粉末冶金发展,开拓高端领域应用”为主题,结合我国粉末冶金发展现状,探讨我国与世界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重点发展方向。论坛指出新兴国家的粉末冶金发展迅速,但北美洲和欧洲的国家仍然具有明显优势;我国已成为硬质合金、铁基合金等典型粉末冶金产品的产量大国,但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仍需进一步提高。《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精选了论坛大会报告中10多位粉末冶金学术界与工业界知名人士的稿件,也代表了本次论坛的高层次水平。 《中国工程科技
铁矿石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特性在于它是一种非均质的矿产品,具有其他任何商品不具有的特殊性,而且它的性质随产地的不同相差很大,质量因开采方式、运输方式、储存方式和管理水平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别,对目前严格的环保要求来讲,还要考虑铁矿石中的有害元素,因此,对铁矿石品位和质量的评价指标比较多,而且由于它是一种非均质的混合物,所以铁矿石品位和质量评价的规范性要求也比较高。铁矿石的取样、制样和化学分析必须要有的规范,做到有章可循,而规范的制定不仅要以标准和的理论作为指导,而且要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从铁矿石的不均匀性这一特点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阐述铁矿石取样、制样和化学分析方法。
《焦炉科技进步与展望》包括作者严希明从事焦化生产建设40余年发表的论文45篇。内容涉及焦炉建设、焦炉改造、焦炉维修及焦炉建设材料、焦炉使用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焦炉科技进步与展望》可供焦化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锌冶金工艺概况、低品位硫化锌矿细菌浸出试验、低品位氧化锌矿锌浸出性能及堆浸、浸出液的除铁工艺、净化液的萃取-反萃过程、反萃液有机相脱除与电积、低品位锌矿浸出-萃取-电积等。本书适合有色冶金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球墨铸铁管及管件技术手册》介绍了球墨铸铁管的制造技术、接口形式、质量标准、安装技术以及特殊用途球墨铸铁管等内容,列举了各种接口球墨铸铁直管、管件、附件的技术参数以便于读者选用,精选了附录以便于读者了解球墨铸铁管的设计、施工等内容。《球墨铸铁管及管件技术手册》可供制造和应用的球墨铸铁管领域内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生产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阅读。
本书为《现代粉末冶金技术》的第二版,系统介绍了现代粉末冶金技术和理论,内容包括超微粉末制备技术、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喷射沉积技术及应用、粉末冶金特种成形技术、粉末冶金特种烧结技术、自蔓延技术及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本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理论实践兼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理论参考价值。特别适合粉末冶金、金属材料、陶瓷、铸造、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形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作为教材作用。
《炼铁计算》介绍了包括高炉冶炼的配料计算、物料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及焦比计算在内的炼铁工艺常规计算的意义、方法和算式,并配有计算例题予以说明,配有计算框图供编程参考。书中还介绍了作者提出的烧结配料简便计算法及烧结配料计算的数学模型,描述炉缸热状态某些参数的计算,以及非高炉炼铁的一些有关计算。 书中还围绕炼铁工艺中常见的问题,如理论燃烧温度、鼓风动能、富氧鼓风及对高炉生产的影响、渣铁热容和焓的计算、煤气燃烧计算与空气过剩系数的计算、高炉区域热平衡计算及其“内热”问题、高炉焦比与直接还原度的联合计算等,进行了理论阐述和算式推导。结合作者长期教学实践的心得和科研工作的成果,修正了炼铁学课程中某些不够正确的概念和算式,介绍了作者提出的一些比较先进实用的计算方法与原则。 作者力
本书为《冶金过程自动化技术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当代冶金企业自动化系统的分级方法;企业管理级(L4级);生产控制级(L3级);过程控制级 (L2级);生产过程数学模型;基础自动化级(L1级);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网络技术;电气传动控制系统;液压传动控制系统;先进控制策略及其在冶金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等。 本书可供从事冶金自动化技术的科研、设计、生产维护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自动化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是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编写的,并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全书共分20章,分别介绍了电解铝生产的原理、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和常见故障的预防与处理等内容。在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力求少而精,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切合生产的实际需要,突出行业的特点。为便于读者自学,加深理解和学用结合,各章均配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电解铝生产企业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要做好中国冶铁技术史的研究,需要从事下列四方面的工作:(1)对流传在中国各地的土法炼铁、铸铁、炼钢技术进行调查研究,并搜集有关资料,探索它的起源和流变,从而追溯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2)从古代的科技著作、有关制造武器著作以及笔记、方志等史料中,广泛搜集有关冶铁技术的资料,从而探索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3)广泛调查和发掘各个时期的重要冶铁遗址,从而探索各个时期的炼铁技术、铸造技术和炼钢技术、锻造技术;(4)与此同时,还必须对已出土的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铁器进行科学化验和金相鉴定,从而进一步探索各个时期冶铁技术的发展水平。要做好上述四方面的工作,不仅要具有关的历史知识,还要懂得冶金技术,又要了解欧洲冶铁技术的发展历史,以便作好比较研究,更要进行大量的考古工作和对出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6年-2010年):冶金与材料制备工程科学》是《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之一。这套调研报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邀请有关科学家、情报专家、科技管理专家组成的多个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性和较好的可行性,对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6年-2010年):冶金与材料制备工程科学》从战略高度论述了冶金与材料制备工程科学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对矿物工程、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反应工程、钢铁冶金工程、有色冶金工程、 粉末冶金、冶金新工艺新方法、冶金过程工程、材料制备与加工、冶金耐火材料、冶金节能及冶金环境工程12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形成、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冶金与
低阶煤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由于自身的特点导致其开发和利用程度低。催化气化技术将煤炭转化为气体燃料再利用,能够有效解决煤直接燃烧带来的污染等问题。Fe催化剂具有对低阶煤催化活性高,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催化剂。本书采用试验和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Fe催化剂对煤热解、气化反应性和反应路径的影响。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现代粉末冶金技术的工艺和理论,内容包括超微粉末制备技术、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喷射沉积技术及应用、粉末冶金特种成形技术、粉末冶金特种烧结技术、自蔓延技术及其应用和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本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理论与实践兼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理论参考价值,可供从事粉末冶金、材料、机械等领域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特别适合作为粉末冶金、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