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9章,具体为:靠前章计算机音乐概论;第2章MIDI技术详解;第3章常用MIDI工具软件;第4章WINDOWS平台下的MIDI开发方法;第5章基于单片机的MIDI播放器的设计;第6章基于VB的
本书包括10章内容。章简要介绍了铝及铝合金板带产品的基本特点,外铝热连轧技术的发展。通过对我国铝板带箔塑性加工装备和产品质量现状的分析,论述了我国建设铝热连轧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2章介绍了铝热连轧生产线的设备配置及其特点,并且结合世界上产量、技术水平进的德国Alunorf铝板带热连轧生产线进行了说明。第3章阐述了铝热连轧的工艺基础,包括金属流动的基本规律,轧制温度、轧制速度、变形程度及张力、润?等工艺参数调控和确定的基本依据。第4章针对产品的高精度、高表面质量和高性能要求的组织结构,论述了铝板带凸度、平直度的调控原理及调节系统,简介了工艺模型的自适应。第5章介绍了铝热连轧温度控制模型与技术。第6章介绍了厚度控制原理与技术。第7章介绍了凸度和平直度控制原理与技术。第8章介绍了表面质量控制原理与技
本书简要介绍了高炉炼铁和铁矿粉烧结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高炉生产中的生产特点和实际问题,用基本理论分析了主要的冶炼过程和生产现象,介绍了一些生产操作经验。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高炉生产概述,高炉用原燃料,高炉炼铁过程基本知识,高炉操作与事故处理,高炉开停炉、休复风,高炉强化冶炼技术及其进步,高炉及其主要设备的选型和操作维护;附录部分列出了与高炉生产过程有关的主要参考数据。 本修订版在基本保持第l版原貌的基础上,删除部分陈旧内容,增补了新的技术知识,包括:喷吹煤粉、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高炉设备及选型、高炉长寿技术、铜冷却壁技术等,并列举生产实例,解答实际问题,使本书更适合现代高炉生产的炼铁、铁矿粉造块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本书也可作为冶金中等专业学校学生
《热处理炉(第5版)》是作者根据自己30余年的教学经验,参考有关文献,吸收外新资料,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编写而成的。书中系统地讲述了传热基本原理、炉内气体的运动规律和气体反应原理;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热处理炉的基本类型以及常用炉型的基本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简要介绍了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新产品动态,指出了我国热处理炉的发展方向。 《热处理炉(第5版)》共13章,内容丰富、详尽,所有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为便于从事热处理炉设计及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查阅,附录中提供了大量技术数据,还配有,扫码即可获取补充学习资料。 《热处理炉(第5版)》可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机械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热处理炉设计制造及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为冶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是参照冶金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根据冶金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编写的,并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本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为机械维修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高炉冶炼设备及其维修;第三部分为转炉炼钢设备及其维修;第四部分为连续铸钢设备及其维修;分别介绍了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维修维护要点、常见故障判断和处理。 本书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现代电炉炼钢流程由于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方面所特有的优势,在钢铁生产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电炉工作者坚持自主创新,在现代电炉炼钢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成果,达到水平。 本书共6章。章论述了与我国现代电炉炼钢发展有关的问题,阐明了现代电炉炼钢的“特征”、现代电炉炼钢与现代转炉炼钢的“共性”及电炉炼钢发展历史的“分期”等;第2~5章对现代电炉炼钢的核心问题,即电炉冶炼周期的综合控制理论、钢液中氮的控制、现代电炉冶炼终点动态控制、电炉流程工程问题进行了系统介绍;第6章介绍了建立在钢组织性能的综合控制理论和经济分析基础上的电炉钢高附加值产品。附录汇集了作者撰写的与现代电炉炼钢发展和薄板坯连铸连轧有关的一些论文的目录和几篇未公开发表资料,以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当前备受关注的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的研究进展和著者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以材料热力学、材料动力学、物理学、教材学为基础,以近代物理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将实验室研究和工业规模的现场实验相结合,采用金属塑性相和多种过渡塑性相工艺制备赛隆(Sialon)、镁阿隆(MgAION)及金属(Si、Al、Fe)与氧化物、碳化硅复合火材料的工艺特征及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书中在介绍金属在金属塑性相复合刚玉-碳化硅或氧化镁耐火材料中的作用和过渡塑性相工艺制备耐火材料的本质和作用后,主要叙述制备赛隆、镁阿隆及其与刚玉碳化硅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条件、合成机理、工艺参数,包括催化剂和晶种等的作用,以及材料的特性、结构、性能和工业应用效果。 本书可供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作的科技人员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
《冶金传输原理》主要包括动量传输中的流体特征即流动性、压缩性及粘性引出连续介质、不可压缩及理想流体假设模型;基本定律引出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及能量方程;不可压缩流体的一维管路计算;可压缩性流体一维收缩-渐扩喷管内的流动工况并与实际炼钢氧枪的应用相结合;从研究方法上利用相似定理及模型研究方法处理试验数据和进行模型试验;热量传输中的导热的基本定律及应用,稳态及不稳态导热的特点及应用;将边界层理论内容合并到热量传输中与对流给热部分内容融合到一起,具体揭示边界层理论、类比法及实验法求解阻力及对流给热问题;黑体辐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灰体辐射换热的网络计算方法;质量传输中的分子扩散传质和对流流动传质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三者的类似原理,作为传输原理的概括和综合;以实际冶
本书是根据原航空工业部教材编审定的教学大纲,在由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教材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主要阐述有关钢的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并适当反映了近年来外在这方面的某些新理论、新成果和新发现。 本书是高等工科院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方针与相关法律规定、煤矿职业危害基本知识、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煤矿尘肺病的防治、煤矿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现场急救的知识。
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外振动磨发展概况、特大型振动磨的结构原理、特大型振动磨的动力学、特大型振动磨的零部件设计、特大型振动磨粉磨产品的形貌分析、特大型振动磨的应用工艺、特大型振动磨的应用等。 本书可供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是作者郭新文、胡洪等的团队对首钢长治钢铁公司H型钢项目从筹建、设备安装调试到生产运行的系统性总结。内容共分13章,包括:中型H型钢生产线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特性;异型坯连铸;加热炉;开坯机与串列轧机机组;冷热锯与冷床;矫直;液压润滑系统;产品缺陷的分析与调整;工厂供配电系统;交直流传动系统;自动化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机接口系统。 本书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可供相关生产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阅读,也可用于高级技术工人的培训。
《西部测图工程纪实》从帕米尔到香格里拉,从阿尔泰到喜马拉雅,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到彩虹高悬、云霞满天,这是一片神奇美丽的锦绣大地,这是一个壮阔广袤的资源宝库。祖国西部,连绵纵横数万里,不仅孕育着亿万华夏儿女,同时蕴藏着宝贵的基础资源,是支撑我国持续发展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重要接替区。
开发适合低品位矿、尾矿等非传统矿物的技术和工艺流程是我国有色冶金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氨性溶液金属萃取与微观机理》从萃取平衡和溶液结构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氨-硫酸铵溶液中铜、镍、锌金属离子的萃取行为,分析了水和氨在萃取有机相中的分配规律,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XANES)和扩展X射线精细结构光谱(ExAFS)等方法研究了水相及有机相中的物种及其微观结构对萃取过程的影响,阐明了氨性溶液中铜、镍、锌金属离子的微观萃取机理,为低品位复杂氧化矿物氨配合冶金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